洋务运动是清廷学习西方器物以图自强的一场自救运动,但是清政府有心理障碍,觉得夷狄的东西我们不能用。
李鸿章1872年第一次正式提出来,跟恭亲王说要修铁路,他觉得修了铁路对运兵很有好处。恭亲王也觉得应该修,但是阻力太大了,不敢提出来,后来李鸿章提了,结果一片反对之声,谴责他的说他是“汉奸”。
但李鸿章有经验,他在他的势力范围之内建了北洋水师,北洋水师需要煤,朝廷同意他挖煤。李鸿章后来也没打报告,他挖了煤之后修了一段9.8公里长的铁路。他在上报给朝廷的时候用一些中国人最熟悉的词来报告,说修了新马路,因为确实没有规定这种东西必须叫做铁路,朝廷也没有介意。
李鸿章也没有用蒸汽机拉煤,而是用几匹骡子拉一个车厢,车厢里有煤,在铁轨上拉了9.8公里,完了再卸下来。他想有个适应过程。但是负责修唐山煤矿和小铁路的英国工程师一看觉得太荒诞了,你修了铁轨,却用骡子拉着车皮。正好唐山煤矿有个锅炉,当时没有用,他没有报告给李鸿章,把它改装成一个蒸汽机车弄到铁轨上了,铁轨上拉了长长的车皮,还装满了煤,这是1880年的事。但蒸汽机会响,把大多数人吓得魂飞魄散,觉得这是妖魔鬼怪,马上就报告给了朝廷。这下朝廷知道了,原来你李鸿章是修了一个铁路用来运煤,就让李鸿章把铁路拆了。李鸿章打马虎眼,他知道政府最忌讳的就是蒸汽机车,他就把蒸汽机车撤掉,又恢复到用骡子拉车皮。
转机发生在1884年马尾海战,一个福建水师的失利就暴露出没有一个统一的指挥机构的问题,因为没法增援。这时候左宗棠、李鸿章抓紧这个机会跟朝廷打奏折,说一定要建海军衙门,朝廷到现在才知道建海军衙门的重要性方才同意。
海军大臣相当于现在的海军司令,慈禧当然用了她最信任的醇亲王奕譞来当海军大臣。他一上任,李鸿章就对他说,我的北洋水师很强大,请你到天津来视察北洋水师。奕譞一视察北洋水师,他没想到现代化的军舰这么厉害,大炮打得又很准,海浪那么大,他觉得站在军舰上非常威风。李鸿章就借这个机会说,为什么军舰能在海上跑那么快,就因为他要靠锅炉的动力来推进。但是我们这一次检阅用的煤靠骡车,你要打起仗来,还用骡子拉煤吗?跟不上的话,这些军舰在港口就等着挨打。
奕譞曾经也是反对修铁路的,这时候他才明白修铁路运煤的重要,李鸿章就跟他建议说,你应该用海军的名义给朝廷打报告,中国应该大规模修铁路。奕譞说,我现在提了,反对的力量会很大,现在不是时候,但是我支持你,你先把到唐山的铁路抓紧时间修。有他的支持,李鸿章也不用打报告,大张旗鼓就这么修起来了,把这一段铁路就修到了天津北洋水师的码头。1888年醇亲王奕譞觉得时机成熟了,他用海军司令部的名义给朝廷打了报告,说军队有个军舰,有了码头,需要修铁路运到码头。这个奏折就到了朝廷上,慈禧让各位大臣讨论,应不应该修铁路。因为奕譞权力很大,这时候反对的和赞成的意见就半对半了。
这时候地方大臣张之洞就出来表态了,他觉得应该修铁路。在诸多大臣的赞成下,慈禧在1889年下令全国修铁路。从李鸿章1872年提出来到慈禧1889年同意,中间经过了17年。清王朝始终坚持自己天朝上国的面子,总是要付出巨大的代价之后,才愿意做一点点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