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归尘
总有回不去的故园,总有等不到的春天,当一个人彻底满足,或者彻底失望的时候,就会对这个世界别无他想。任何时候,你仰望蓝天都可以看到佛坐在云端,俯瞰芸芸众生,拈花微笑。佛说:痴儿,不要再执迷不悔,回头是岸。我们的眼神依旧迷惘,叹息道,还能回头吗?我们明明立在岸边,此岸不是彼岸么?清醒之人,早已采莲为舟,乘风远去。愚钝之人,始终找不到渡口,看不清岸在何方。
这个冬天,对于苏曼殊来说,是一生中最难熬的一季。他就是一艘木舟,自以为可以找到彼岸,却被一场大雾耽搁,迷失在茫茫世海。苏曼殊从来都不敢与佛比高度,尽管他多次与佛相看对话,尽管他倔强地以为这世间一定有救世主,那是佛陀赋予了他使命。一个人由生到死,短短数十载光阴,死者寂寥无知,生者悲恸不已。倘若给死者添上一段传奇,那么生者的心亦会有所慰藉。比如《红楼梦》里晴雯之死,她走进宝玉的梦中告诉他,她不是死了,而是去做了芙蓉花神。黛玉亦是如此,她不是死了,而是天上的神仙,情债已了,该回归到原本属于她的地方。还有幻化人形的白狐,不是死了,而是回归山林,飘然远去。
苏曼殊的病情非但没有好转,反而日益加剧。周南陔前往医院慰问他时,苏曼殊握其手含泪说:“身畔无时计,日夜昏昏,不知命尽何时?”这时候的苏曼殊似乎已有强烈的预感,预感自己哪一天就这样昏睡过去,再也不会醒来。周南陔解下身上的佩表赠之,说了许多宽慰的话语,说到最后,他都忍不住质问自己,苏曼殊真的还会好吗?是啊,你看他形容消瘦,神情黯淡,往日那个意气风发的苏曼殊早已不知去了哪里。
坐在镜前,看着自己憔悴的容貌,苏曼殊很想说服自己——只是病了,病愈后还会回到以前的模样。他甚至安慰自己,一定是金莲的化身,或是佛前的青油灯,或是古铜镜,他以任何时间死去都是因为完成了使命。在寒冷的暮冬,苏曼殊画了一幅《阳春白雪》图,红梅傲雪,春天跃然纸上。在他内心深处,始终相信自己可以等到来年的春暖花开。说不定他还可以做那只孤雁,漂洋过海,去日本看一季樱花。
他确实挨过了这个漫长又寒冷的冬季,看到了他所期待的春天。只是苏曼殊不知道,他是一只断翅的孤雁,早已失去了飞翔的能力和资格。1918年,苏曼殊病情恶化,由海宁医院转至广慈医院医治。躺在病榻上,苏曼殊感觉自己的生命就像是一杯冷却的茶,泡出了所有的味道,却已经不能品尝,因为这杯茶有毒,一种积岁的毒。一树寒梅从庭园探进窗台,遒劲的枝、娇艳的花却唤不醒他内心曾经有过的渴望。
那时候,居正亦在广慈医院养病,住在苏曼殊的隔壁。周南陔再次来探望他的时候,有意对居正说,佛在云中宣言,苏曼殊当速愈,用以安慰。苏曼殊闻后大乐,于榻上顶礼佛天。这是善良的谎言,无可奈何的时候,谎言也成了最甜美的慰藉。人心是多么地脆弱,一个平日里豁达无惧的人真正面临死亡,亦会生出难以言喻的恐慌。毕竟你要从一个熟悉的世界,骤然赶去一个陌生又未知的世界。在那里,没有亲朋好友,没有人间四季,就连奈何桥、孟婆汤、三生石和忘川河都是世人所赋予的想象,那个阴冥之界究竟是什么样子、有什么存在,谁也无法真正说清。
病到无力思想的时候,苏曼殊就昏沉沉地做梦。他的梦没有未来,所有的梦都是昨日重现,仿佛把三十五年的路重走了一遍、发生过的事再忆一回,还有曾经邂逅过的风景,爱过的人,都纷纷与他道别。那么多女子,那么多挂泪的容颜,让他在梦里痛得不能呼吸。他不敢醒来,他知道醒来之后就再也拼不出一个完整的人生。梦里,苏曼殊沉沦于那一笔笔千疮百孔的情债里,纵是炼狱,他亦甘愿沉沦。这是他唯一可以为过往做的,承认一切罪过,解答一世谜语。
他和佛做了最后的告别,他告诉佛,他该为虚妄的今生忏悔。佛说,他没有错。烟火红尘也可以品尝出般若的滋味,繁华世间也可以是修行的道场,车水马龙的街巷也可以闲庭信步。苏曼殊只不过做了真实的自己,他该无悔于人生,无愧于佛祖,不负于红颜。这世间,谁也没有资格评判谁的一生,对与错,爱与恨,一切都在于个人心中的那杆秤,那把尺。其间的分量和长短,只有自己计算把握。人生是一场赌注,也是一场投资,你倾囊而出,可能拥有一切,也可能一无所有。
该来的时候来,该去的时候去,这句话许多人都会脱口而出,却不懂得其间的重量。这个春天,苏曼殊终究还是没能去日本,没能看到生命里最后的那场樱花。人生从来都没有完美,因为残缺才留给世人无尽的想象。带着期待而来,带着遗憾离去,是为了给来世做铺垫,是为了给轮回寻找一个铿锵的借口。来的时候,没有惊扰一草一木,死的时候,也无须惊动一尘一土。
1918年5月2日,35岁的苏曼殊病逝。三十五年的红尘孤旅,三十五年的漂浮生涯,三十五年的云水禅心,最后只留下八个字:“一切有情,都无挂碍。”死的那一刻,苏曼殊看到自己的影子,像是一件薄纱的僧衣,晾晒在寺院的窗台,随风飘荡。这意味着什么?一种向死而生的回归么?有谁知道他的魂魄去了哪里,有谁记得那个约定——若你死后,我将在某个黄昏,亲手埋葬你。
他真的没有挂碍吗?倘若他对过往爱过的红颜佳丽放得下,对灵山的万千佛祖放得下,他能放下日本横滨的母亲吗?苏曼殊弥留之际做了最后的嘱咐,他怀念东瀛岛国的母亲。他的遗憾就是不能死在她的怀中,他希望自己像出生的时候一样,微笑安静地与这世界招手。只是岁月不解风情,无法满足他最后的心愿。他的人生原本就有太多的遗憾,多一个少一个又何妨,任何计较都是给活着的人增添负累。
苏曼殊死后,众好友检视其遗箧,唯余脂盒香囊而已。一代情僧,终于用情完成了他孤寂的一生。随缘寂灭,一了百了。苏曼殊死的那一天,他八岁那年在广州长寿寺亲手种下的那株柳骤然死去。原来人世生灭故事,早已蕴涵在大自然的荣枯里。也许是巧合,也许真的有某种不能彻悟的玄机,《金刚经》有这么一句偈语:“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没有人知道,苏曼殊在死前曾为自己写过一首诗。
如果我死去
请你一定要将我忘记
或许这世间
曾经有过一个你
曾经有过一个我
曾经真的有过一段人面桃花的相遇
但是 我早已将一切托付给别离
如果我的死去
就将我从你的记忆里彻底擦去
我的人生原本就不是一个谜
你又何必去追问那虚无的谜底
任何的遗忘都是对我的善举
请不要期待与我有任何的相依
我的江湖只有我自己
1918年5月4日,苏曼殊的灵柩移厝广肇山庄,汪精卫先生为其料理丧事。情僧、诗僧、画僧、革命僧,如此一位集才、情、胆识于一身的苏曼殊,就这样在人间孤独地游走了三十五年。一只孤雁把翅膀还给了昨天,把寂灭留给了自己。他在樱花树下睡着了,做着一个永远不会醒来的梦,和樱花一起化作春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