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吟诵关中:陈忠实最新作品集 » 吟诵关中:陈忠实最新作品集全文在线阅读

《吟诵关中:陈忠实最新作品集》第98章 印在生命脚印里的诗——冯在才诗集《曲江吟》阅读印象

关灯直达底部

  大约20年前认识冯在才的时候,就有一种敬重之情;20年后的今天,他把自己创作的厚厚一撂诗稿送给我看的当儿,我是敬重之中又添意外的惊讶了。认识冯在才的同时,就知道他在省委核心机关工作,是笔杆子,我的敬重之情就油然而生了。在我看来,他手里攥着的那杆子钢笔的分量,非我等写诗作文的这支笔所可相比。他那杆子钢笔写就的文字,习惯上不叫文章而称为文件,以党政领导机关的权威文件下达各级学习领会贯彻执行落到实处。毫不夸张地说,三秦大地改革开放以来日新月异天翻地覆的变化,就是他和一帮笔杆子的墨汁铺展造就的。换一种通俗说法,他手里的那支笔,决定着一个省的发展方略,也决定着城乡百姓兜里的肥缺和碗里的稀稠,远远非我等一篇文艺作品得了失了好了差了所可类比。我说的敬重之情,概出于此。

  这位写了大半辈子政治经济等发展方略重要文件的人,突然把一厚摞诗稿交到我的手里,真是出乎意料,由不得瞪起眼睛十分惊讶了。此前,我从未听说过他喜欢写诗,想来无非是接触太少所知也浅;还有他自身的个性因素,喜欢写就不停地写着,只是默默地遣词调韵自我陶醉,绝无张扬。我从这部诗集里每首诗作标明的写作时间掐算,最早的一首七绝已是三十多年前的事了,那时他还不满30岁,正当诗兴诗情激扬的青春年华。我以切身体验来理解冯在才的诗歌创作追求,深知其不易深解其痴迷的同时,自然颇多感动和感慨,从上世纪70年代初写诗一直写到现在,三十多年没有间断更没有中止,这需得怎样的意志和痴情。再,三十多年里,他在一页一页一行一行一句一字斟酌着那些不容丝毫含糊的思想指向、政策划界的律令性文件的漫长岁月里,仍然始终保持着一种诗性的襟怀诗性的激情,对这个民族的历史和现实不断发出吟哦诵唱。我便看到一个有趣的画面,体现在文件的文字上是一张思逐风云不无凛峻的脸色眼神,与一行行诗句里洋溢着壮怀激情的鲜活生动的另一幅脸色眼神,正好映像着一个人精神和灵魂的两根支柱,实在是一种难能的踏实而又丰富的生命姿态。

  我读这部诗集,切实感觉到是循着一个人的足迹和墨痕,探寻着这个可以算作我的同代人的冯在才的人生轨迹和心路历程。他笔下的名山大川古墓老碑,由衷地倾泻着对脚下这块土地的深情,也发出抚古鉴今的历史性兴叹。他写春韵冬雪农时季节春播秋收,我便感到他对季节变化里的乡村农桑事项的敏感和兴味。他看春雨的视角,首先想到的是麦子返青,“好雨知时乃发生,飘飘洒洒绿田荣。云迟雾懒轻轻下,雨缓苗肥嘀嘀声。”不似玉楼香车里的人赞赏春雨“这下呼吸湿润了”的感受,而是直接发出和亿万农民同一腔调的欢呼,麦子可望有好收成了。他写春雨冬雪夏果秋实的诗句,自然流露出一个根在乡村、至今仍然心系乡民的人本能的思维倾向和情感投向,颇令人感动。作为一个诗人,冯在才在面对大自然界美好的和极其普通常见的事物时,那根敏感于文辞的神经,都会触碰出诗的华章,都会发出轻吟朗诵来。夏荷秋菊红梅青竹,富丽的牡丹热烈的月季和高贵典雅的兰花,这些被古今诗家千万回吟诵赞颂过的美好物体,冯在才依然发出自己独特的感悟,寄托着自身的性情崇尚和审美标志,一种高洁纯粹的心灵趣味。在他眼里和意识里的竹和梅,“枝坚叶绿溢清芳”、“生来就是钢脾气,不畏风霜雪雨摧”。诗在写竹和梅,着意在一种精神,即做人的最可珍贵的精神品质,诗人做人的志趣修养就托喻清楚了。还有名闻天下的黄山松和名不见经传的家乡村头那棵相思柳,还有传说中系着北半个中国人祖魂的山西大槐树,如泛溢而出的诗章里,鸣响着一个子孙的情思和自觉承系的责任。

  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冯在才写了大量政治抒情的诗篇。其实,即使在如前述的名山大川古墓老碑风花雪月的诗章里,也潜隐着喻示着社会和人生的哲理,对美和崇高的礼赞和对奸佞腐丑的贬斥,小处说是道德操守的指向,实质也是人生的大课题大政治。这里要特别评说的,是作者30年来所亲历的我们国家的重大事变,诸如粉碎“四人帮”这样带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还有开创中国新长征的华章彩页的改革进程,党的具有历史意义的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他的诗篇不仅载负着历史重要关头的内涵和征象,也表述着冯在才自己在生活发生重大转折时的心理情感。几十年后,当这些重大事件已成为历史,冯在才于花甲之年自赏这些及时即兴所作的诗篇的时候,不仅是一种浩叹,更应是一种骄傲与自信,即在自己最富生命活力的年龄区段上,直接参与了我们民族和国家复兴复壮的伟大到无与伦比的工程——改革开放,而旦以诗的方式留下了记录。他对遵义和延安这样作为中国革命标志性的城市,歌颂是真诚的热烈的,也是一种信仰的自觉。在这种崇高而又神圣的人生信仰的驱使下,他对足下的土地发生的巨大变化取得的重要成就,乃至一条路一片果园,都发出由衷的吟唱。我无需再赘摘其中的佳句。随处都可以感受到诗人投身变革参与变革以及变革实践过程中所凝结的诗句里的心跳和音符。我突然想到,年过花甲的冯在才现在拢集这本诗稿时,肯定有一种回眸自己生命历程人生脚印的感觉,这诗句脚印里注满他人生一步一步的情感,既是一种豪壮和自信,也是一种欣慰。

  我至今自知国学浅薄。对我们丰厚如宝山的古典文学缺失研习,不敢轻妄论说,难以推辞在才的虽简约却真诚的邀约,就冒胆说一点阅读和欣赏的感受。最后要说的是冯在才古体诗的艺术质地,坦诚自如,简洁明朗如晴空云朵;真情实感,时而倾泻如疾雨狂雪,时而亦如细雨薄雪,皆自然畅达,不见当代人写古体诗普遍发生韵凑字捆句的别扭。我很感慨在才的古体诗的畅朗通达,这是极不易的境界。我自然寄望他的诗作开创新的艺境和意境。

  2006.11.5 雍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