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贱出身又当过小和尚的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建国伊始,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制度,大力整肃吏治,开展雷厉风行的严惩贪官污吏运动,杀人之多,用刑之严,开创中国几千年封建统治之最高纪录,但是最终归于失败。他肃贪力度大却又失败,对于我们今天反腐有什么教训可以借鉴呢?
治吏,定罪从严,“刑乱世用重典”
由于出身最基层受尽了压榨,朱元璋深谙作为“防民之具,辅治之术”的法律的极端重要性,在登基之初他就在《大明律令》的基础上制订颁行《大明律》,接着又亲自编定了《明大诰》。朱元璋立法一为治民,二为治吏,尤其是《明大诰》则着重于惩治贪官,现在来看,我们可以视为“反贪刑事特别法”。“刑乱世用重典”——这是朱元璋极力主张的,他开展雷厉风行的肃贪,刑罚之酷、历时之久、杀人之多,为我国几千年封建社会的历代王朝所没有的。
综观朱元璋在明初的刑律和反贪实践,给后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有三点:一是定罪从严,凡官吏犯贪贿之罪者一律革职查办,绝不宽恕。如果查查朱元璋钦定的案例,会发现连私收一件衣服、一双袜子、一条头巾、四本书的,也定了罪;二是刑罚从重,动辄用死刑,且行刑方法严酷,如墨面文身、剁指、断手、砍脚、凌迟、枭首、腰斩、阉割等五花八门,残忍至极。例如规定贪污60两银子(相当于现在的四、五万元人民币)的,会被活生生的剥皮,再充以稻草,立于衙门口或挂在街头示众;三是大搞株连,甚至一案株连杀人逾万。搞得朝廷内外草木皆兵。他对贪官是宁可错一千,不可放过一个,以至于无日不杀人。从洪武元年(1368年)到十九年(1386年),两浙、江西、两广和福建的行政官吏,竟没有一个做到任期满的,往往未及终考便遭到贬黜或杀头。一时间,在重刑峻法淫威下贪赃枉法风气有所收敛。但是不久腐败案件还是接连冒出来,朱元璋为此感到困惑:为何“朝杀而暮犯”呢?
编撰《大诰》,“人手一册”,“警戒愚顽”
朱元璋认为,出现“前腐后继”的局面,是因为元朝恶习把人心搞坏了,是道德沦丧世风败坏之故。于是,他又编撰出《大诰》,一个类似案例汇编并配着一些说教文字的东西,发布下去教训那些“不从教者”,“警戒愚顽”。他下谕旨,官吏和平民都要学习《大诰》,下发每户一本,“家传人诵,得以惩戒而遵守之”。据统计洪武年间共印行数千万册,达到了“人手一册”。朱元璋曾亲临午门,对群臣讲解《大明律诰》的“立法宗旨”:“法在有司,民不周知,故命刑官取大法条目,撮其要略,附载于律……令天下知所遵守”。官府还在民间组织讲读大会,专人讲授,群众听讲,大造声势,“天下有讲读大诰师生来朝者十九万余人”。可见,朱元璋的“普法”教育也算是做得到位了。朱元璋曾命令各地城乡设立申明亭,将辖内犯罪者的名字和其罪过写上去,进行“广而告之”,以收“办一案教育一片”之效。朱元璋还将大诰三编,作为国子监的学习课程和科举考试的内容,在乡里则由塾师对学子讲授(类似现在的学校开设法律知识课和招录公务员的法律知识考试)。实效如何呢?据史载效果也不太理想。
为了推动反贪运动的深入,朱元璋竟然还搞“大民主”,“昭示乡里,以扬善惩恶”。给予天下百姓对贪官造反的权利,允许百姓直接到京师告发贪官,甚至可以把贪官扭送京城;百姓有权闯入官府捉拿有劣迹的官员,如有胆敢阻挡者,则诛灭全家。以鼓励天下老百姓都来检举、监督官员。
但是,老百姓虽然对贪官深恶痛绝,行动上并不积极响应,害怕抓不了贪官自己倒霉。后来,镇江的贪官韦栋东窗事发,朱元璋怪罪市民无人举报,责罚他们都去“搬石砌城”。
尽管朱元璋反贪决心大、力度猛、出奇招,使腐败现象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算是“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远未达到彻底清除腐败的根本目的。尤其在他死之后,腐败之风迅速反弹,恶性膨胀,使明代中后期成为中国历史上少见的腐败王朝。
反贪无果,“朝杀而暮犯”根在哪里?
朱元璋采取了史上最严酷的手段来惩办贪官,但是,贪污受贿还是“朝杀而暮犯”,不能从根本上铲除,是什么原因呢?是惩罚力度不大吗?是反贪制度不健全吗?都不是。
其一,朱元璋没有也根本不可能解决官场腐败问题,原因很简单,他不触动滋生腐败的封建专制制度,而专制必然产生腐败。
其二,朱元璋的初衷是想让百姓监督官员,可是这种自下而上的监督,由于缺乏对监督者安全的制度保障,实际上只能是没有多大效果的“一阵风”。
其三,我们再来看一看明朝官员的薪水,就不难发现,明朝官员薪俸属于历代最低一类的。明朝正五品的官员,相当于现在的处级干部,年薪是多少呢?一般是50两银子,明初一两银子折合于现在的700元钱左右,也就是说,一个月的工资最多也只有现在的3000元。
明朝官员通常是一人养全家,还有家丁下人等等。如果是县官,县衙里的师爷、杂役等也要自己掏钱发工资,还不算打点各路关系的公关开支。3000块钱的月薪能干什么?可想而知。官员一个人的日常开销紧巴巴的,不贪还能怎么办?个别清官,如海瑞家里的日子简直没法过了,他母亲生日也只敢买两斤肉吃,平常日子只能是青菜馒头度日。他称病回乡后,也只能靠祖上留下的十亩地自耕度日。
据史书记载,明代官员做到退休,如果他是个清官,能存起一笔回家的路费或者死在他乡有钱将棺材送回家乡安葬就很不错了。少数道德水准高的官员可以自律,但想要全体官员都这样紧巴巴的过苦日子,不大可能。这是朱元璋反贪没有结果的另一个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