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溥仪 » 溥仪全文在线阅读

《溥仪》溥仪披露张勋复辟失败败因 徐世昌争当议政王

关灯直达底部

这个退位诏并没有发出去。当时公布的只有裹夹在大总统命令中的一个内务府的声明。大总统令

据内务部呈称:准清室内务府函称:本日内务府奉谕:前于宣统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钦奉隆裕皇太后懿旨,因全国人民倾心共和,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民国共和,并议定优待皇室条件,永资遵守等因。六载以来,备极优待。本无私政之心,岂有食言之理。不意七月一号张勋率领军队,入宫盘踞,矫发谕旨,擅更国体,违背先朝懿训。冲人深居宫禁,莫可如何。此中情形,当为天下所共谅者。著内务府咨请民国政府,宣布中外,一体闻知,等因。函知到部,理合据情转呈等情。此次张勋叛国矫挟,肇乱天下,本共有见闻。兹据呈明咨达各情,合亟明白布告,

咸使闻知。

此令!

中华民国六年七月十七日

国务总理段祺瑞 由自认“临朝听政”的退位诏,一变为“张勋盘踞,冲人莫可如何”的内务府声明,这是北洋系三位元老与紫禁城合作的结果。想出这个妙计的是徐世昌 太傅,执行的是冯国璋总统和段祺瑞总理。

紫禁城在这次复辟中的作为,被轻轻掩盖过去了。紫禁城从复辟败局既定那天所展开的新活动,不再为外界所注意了。这是醇亲王记在自己日记中的(括弧内是我注的):二十日。上门。张绍轩(勋)辞职,王士珍代之。质徐菊人(世昌)。往见皇帝,告知外边情形……

二十一日。上门。现拟采用虚下渐停之法。回府。已有表示密电出发,以明态度云云。荫兄(载泽)来谈。

二十二日。上门住宿。近日七弟屡来电话信札及晤谈云云。张绍轩来函强硬云云。

二十三日。上门。回府……闻冯(国璋)已于南京继任(代理大总统)云云。张绍轩遣傅民杰来谒。六弟来函……

二十四日。由寅正余起,南河沿张宅一带开战,枪炮互放,至未正余始止射击。张绍轩已往使馆避居。

二十五日。丙辰。上门。始明白(这三个字是后加)宣布取消五月十三日以后办法(指宣布退位)。

二十八日。上门。差片代候徐太傅、段总理两处。

二十九日。初伏。差人赠于徐太傅洗尘肴馔。大雨。世相(续)来谈,据云已晤徐太傅,竭力维持关于优待条件。惟二十五日所宣布之件(指“退位诏”)须另缮改正,今日送交云。徐太傅差人来谒。申刻亲往访问徐太傅晤谈刻许。

六月初一日。壬戍。朔。上门。偕诣长春宫(敬懿太妃)行千秋贺祝(这后面贴着大总统令,将内务府的卸复辟之责的公函布告周知)。

初四日。徐太傅来答拜,晤谈甚详,并代段总理致意阻舆云。

十二日。小雨。民国于六月以来关于应筹皇室经费及旗饷仍如例拨给云云。

十四日。遣派皇室代表润贝勒往迎冯总统,甚妥洽。

十五日。差人持片代候冯总统,并赠肴馔。

十六日。上门。绍宫保(英)来谈……

十七日。上门。民国代表汤总长化龙觐见,答礼毕仍旧例周旋之……

十八日亲往访徐太傅,晤谭甚详,尚无大碍。

二十一日。上门……收六弟自津寓今早所发来函,略同18日所晤徐太傅之意,尚好尚好……

二十一日。七弟自津回京来谈。阅报民国竟于今日与德奥两国宣战了。由绍宫保送来五月二十二日之强硬函件,存以备考。

二十九日。亲访世太傅致嘱托之意。

七月初一日。壬辰。朔。上门偕见四宫皇贵妃前云云……接七弟电语,畅谈许久。

初四日。七弟来谈,已见冯总统,意思尚好……在日记最末一页上,可以看出了紫禁城重新取得了稳定,有了顺心的新环境,用金蝉脱壳之计溜出了社会的视线,而紫禁城外的那些失败者则成了揭露和抨击的目标。因此,我从报上的文章和师傅们的议论中,很快地得到了互相印证的消息,明白了这次复辟的内情真相。

参加洪宪帝制的孙毓筠在上海《中华新报》上发表的一篇文字和《上海新闻报》署名“指迷”的写的一篇通讯,是大致和师傅们的消息相符。复辟的酝酿,早发生在洪宪帝制失败,袁世凯 的北洋系陷于四面楚歌的时候。袁的“军师”,是一度出任国务卿,后又因反对袁世凯“僭越”称帝引退的徐世昌 。这时他用密电和张勋、倪嗣冲商议说:“民党煎迫至此,不如以大政归还清室,项城仍居总理大臣之职,领握军权。”这个主意得到早有此心的张、倪二人同意,因后来没有得到驻北京的外国公使方面的支持,未敢行动。袁死后,徐州南京 都开过北洋系军人首脑的会议,一再讨论过复辟的问题;袁的舆榇移到彰德,北洋系的首脑、督军们齐往致祭,在徐世昌的主持下取得了一致同意复辟的决议。

取得一致同意之后,复辟的组织实际却分为了两个中心。一个是徐州的张勋,另一个是天津的徐世昌。张勋由彰德回徐州,把督军们邀集一起(所谓第二次徐州会议)开会,决意先找外国人的支持,目标是日本。张经过天津的朱家宝(直隶省长)的关系和天津日本驻屯军的一个少将发生了接触,得到了赞助。又经过日本少将的关系,与在满蒙活动的善耆和蒙古匪首巴布扎布、徐蚌的张、倪、天津的雷震春、朱家宝等发生了关系,共同约定:俟巴布扎布的军队打到张家口,雷震春策动张家口方面响应,张、倪借口防卫京师发兵北上,如此便一举而成复辟之“大业”。这个计划后来因为巴布扎布的军队被奉军抵住,以巴布扎布被部下刺杀而流于失败。在另一个复辟活动中心徐世昌这里,他派了陆宗舆东渡日本,试探日本政界的态度。日本当时的内阁与军部并非完全一致,采取了和天津驻屯军少将相反的态度,不表示兴趣。陆宗舆的失败,曾引起津沪两地遗老普遍的埋怨,怪徐世昌用人失当。陆宗舆不但外交失败,内交弄得也很糟。他东渡之前先到徐州访问了张勋,把徐世昌和日方协商的条件拿给张勋看,想先取得张的首肯。张对于徐答应日本方面的条件倒不觉得怎样,唯有徐世昌要日方谅解和支持他当议政王,这一条把张勋惹恼了。他对陆说,原来复辟大业只成全了徐某一人?难道我张某就不配做这个议政王吗?从此,张徐二人之间有了猜忌,两个复辟中心开始分道扬镳。

过了不久,协约国拉段内阁参加已打了三年的欧战。徐世昌看出了一步好棋,认为以参战换得协约国的支持,大可巩固北洋系的地位,便怂恿段祺瑞去进行。段一心想以武力实现他的统一,参战即可换得日本贷款,以充其内战经费,因此也认为得计,于是提交国会。但国会的多数反对参战,正想夺取实权的黎元洪总统和国会联合一起反对段祺瑞,所谓府院之争发展到白热化,结果,国务总理被免职,跑到了天津。段到了天津暗地策动北洋系的督军们对黎元洪的中央闹独立,要求解散国会,同时发兵威胁京师。这又给张勋看成了好机会。他在第四次徐州会议上取得各省督军和北洋系冯、段等人的代表们一致的支持,认为自己确实做了督军们的盟主和复辟的领袖,于是骗得黎元洪把他认做是个和事老,请他到北京担任调解。阳历的六月下旬,他率领军队到了天津,先和北洋系的首领们做过接触,再迫黎元洪以解散国会为条件,然后进京,七月一日就演出了复辟那一幕。

许多报纸都分析张勋失败是由于独揽大权,造成了自己的孤立,首先他错在对于威名高于他的徐世昌,只给了一个弼德院长的空衔头,这就注定了败局。更重要的是,他当时竟忽略了既有野心又拥有“研究系”谋士的段祺瑞。他认为段早已附议复辟,在他过津时,段也没表示过任何不赞成复辟的意思,因此,他心里认为北洋的元老徐、冯、段已无问题,只差一个王士珍态度不明。最后在北京他把王士珍也拉到了手,即认为任何问题没有了,不料他刚发动了复辟,天津的段祺瑞就在马厂誓师讨逆,各地的督军们也变了卦,由拥护复辟一变而为“保卫共和”。结果是这一场复辟成全了段祺瑞,重新当上了国务总理,冯国璋也成了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