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爱情无国界”,然而在明朝时期则是“文字狱无国界”。文字狱作为中国的一个土特产,在明朝进入高产期,很多规规矩矩的读书人因为一两个字,稀里糊涂就突然上了断头台。不仅连政府官员不能幸免,就连外国人都不能幸免,这其中就包括印度高僧释来复。
说起文字狱,就不能不提朱元璋,明朝的文字狱之所以闹那么凶,和他有着直接的关系。朱元璋时期,文字狱正式列入诏狱(锦衣卫设的监狱)的一种,罪状由朱元璋或者当权大佬对文字的歪曲解释而起,证据也由他们这些手握生杀大权的人对文字的歪曲解释而成。一个单字或一个句子,一旦被认为诽谤皇帝或讽刺政府,即构成刑责。文字的含义不在客观的意义,而在当权者的主观解释。说得简单点,就是当权者们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和荒诞的逻辑推理,把两件压根不相干的事情联系起来,然后上嘴唇一磕下嘴唇:有罪!一般能干出这种事的人基本不靠谱,其中首推朱元璋。
印度高僧释来复受到邀请前来给朱元璋讲授佛学。起初,朱元璋对他十分礼敬,学费没少交,外加一堆红包。估计释来复来中国的时候,心里一直想着早点回去,所以法名“来复”,有来有回,再来不难嘛。在红包赚够了时候,释来复决定回国,行前一时手痒,写了一首谢恩诗,其中有两句:“殊域及自惭,无德颂陶唐。”
意思很明显,他生在异国(殊域),自惭不生在中国,觉得自己还没有资格歌颂大皇帝。但是这东西要看读者是谁,朱元璋是天生做小说家的料,看到这首诗马上展开了丰富的联想:殊,明明指我“歹朱”。无德,明明指我没有品德。于是朱元璋马上翻脸,把释来复直接送到西方极乐世界。
其实,这些文字是不是真有那么严重的鄙视的意思,朱元璋心里也没底,但他总觉得所有文字的背后都有可能暗藏着数不清的挖苦、揶揄和讥讽。确有其事的,杀了活该;被冤杀的,权当是一种震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