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朱元璋 » 朱元璋全文在线阅读

《朱元璋》朱元璋为了避免和尚和尼姑偷情 想了一个妙招

关灯直达底部

从古至今,在人们心中,尼姑应该属于皈依佛门,看破红尘,内心一片净土的出家人。她们远离红尘,每日与佛经为伴,与木鱼结友,过着超凡脱俗,清幽恬静的生活。但在明代,佛教正在往世俗化的方向发展,而尼姑与尘世间的情感往往也有着千丝万缕的牵连。

佛教一般把尼姑称为“优婆夷”,老百姓们喜欢称尼姑为“师姑”,明代有具体条文称之为“尼姑”或者“尼僧”,明代佛道三教九流的思想使宗教信仰变得更加世俗化,许多尼姑选择踏出庵院,他们情结尘世,逐渐淡忘了佛门,他们走进了民间,与民间的男子相恋,宗教感情日渐淡泊,从而对红尘的情事更加的向往与眷恋,进而决定回归红尘,寻找爱恋,这样的尼姑一般被称为“色尼”。

洪武六年的时候,明太祖朱元璋曾下令:“民家女子年未及四十者,不许为尼姑女冠”,换言之就是规定不到四十岁的女子不能出家为尼。甚至到了建文三年(1401),官方更是将尼姑的年龄规定上升到了59岁。

虽然规定的尼姑年龄不断的上升,但在洪武二十二年,明太祖朱元璋却下令:“民年二十以上者,不许为僧”。即是规定男子出家必须小于20岁,更加提倡幼年的孩童或是少年出家。

这样两条对立的规定,也许就是为了拉大尼姑与和尚之间的年龄差距,还佛门一个清修的环境,也让僧人、尼姑之间能更好的修行,保持佛门的纯洁性,保护好佛门的宗教信仰。

但是,明太祖朱元璋对尼姑出家的年龄限制则为日后尼姑庵的世俗化埋下了很大的隐患,许多出家的尼姑都是在人间尘世中背弃自己的丈夫孩子,从而选择了出家。或是许多已婚妇女,因为与自己的家人感情不合,产生了矛盾,而又陷尼寺,本来就是贵族家庭的妻妾出家的地方,这些出家的女子大多数经历了尘世间的七情六欲,如何能够保持好一颗心皈依佛门的纯洁性?

在明代正统之后,许多出家为尼者已经不再受法律的舒服,在北京的许多寺庙中,私自剃度为尼的妇女越来越多,这也是尼姑庵的内部更加的混乱。许多人出家,也是迫于无奈之举,许多更是为了逃避世俗和尘缘,从而选择了出家,躲避在尼姑庵内。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大家口中的的“贞女”,女子丧夫,按照朝廷的礼节要求其为了死去的夫君守节,而日复一日,空虚感与无聊寂寞让许多“贞女”也选择了出家。他们带着为了却的情缘出家,自然是无法使身心清净,一心向佛。

尼姑庵的日渐壮大,尼姑人数的日益庞大,管理起来也就更加困难。明代的时候就有官方法律条文对尼姑的犯奸有着严格的规定,在弘治七年,明孝宗下令严惩犯奸的尼姑,即是如此,还是很难杜绝尼姑与世俗通奸的现象发生。在明代饶州有一位尼姑,与士人张生相恋,不顾世俗的反对,最后还与张生结为夫妻,这件事引起了很大的讨论,甚至有许多文人作诗来唾弃尼姑的犯奸之举。

在古代,常熟有一位举人名叫陈三浪,他独自到京城参加会试,结果出门之后七天都没有回家,家人也不知道他去了哪里,原来他是到了一所尼寺被尼姑收留了,白天他从尼寺中出来,晚上带着酒又偷偷跑进尼寺中,天天饮酒作乐,直到最后他起了害怕之心想要逃跑,身子却是消瘦得让人难以认出。

在永乐年间曾经流传一个故事,有一个工匠牛金手在修理一座尼寺的时候,偶然在寺庙里发现了缠棕帽,帽子上还有水晶樱珠,看起来很精美。工匠就把珠子拿到了市场上去销售,结果被水晶樱珠的主人的家里人认了出来,工匠被告发到了衙门。

官员审问时,工匠如实的道出了捡到珠子的经过,才知道原来是一位少年偷偷进入了尼寺,天天在寺庙内与尼姑们纵欲交欢,最终死于色欲。而尼姑们无法将少年的尸体运出寺外,只能将尸体肢解埋在寺庙的墙壁下。事实一出,民间不禁一片哗然。这样的悲剧让人看了不免叹息,总是法律条文再多,也无法阻止这样的悲剧发生,尼姑与他人的感情纠葛依旧不断,一个又一个故事让人叹为观止。

作为一个出家人,本应该是无根清净,而在明代,尼姑与和尚,民间男子之间的偷情事实却广为流传。特别是许多文献都清楚记载了这一切,也许是许多文人墨士为了挽回日渐低迷的世风而将尼姑的世俗故事夸大,但其实更大的一部分则是真真切切的记载出了当时的实情。

尽管在明代许多尼姑心中都有恋世情结,他们无法了结心中的尘世情缘,偷欢作乐。但总的来说,还是有许多佛门尼姑恪守规则,一心向佛无欲无求,过着清幽安静的修身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