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棋高手——梁武帝萧衍
梁武帝萧衍是中国历史上为数极少的高寿皇帝之一,活了86岁,在今天也算是高寿(另见《梁武帝40年不近女色真相》一文)。
萧衍能活那么大岁数,大概与其中年以后事佛戒色有关,但最根本的原因还是他自小重视体育煅炼。《梁书武帝本纪》(卷1)记载,梁武帝“生而有奇异,两胯骈骨,顶上隆起,有文在右手曰‘武’。帝及长,博学多通,好筹略,有文武才干,时流名辈咸推许焉。”
萧衍生下时,手心的纹路竟然是一个“武”字,这事真有点玄,但他“有文武才干”却是事实,其武术不凡,常人难敌。而萧衍最擅长的还有一手——围棋。
《南史柳元景传》记载,“梁武帝好弈棋,使恽品定棋谱,登格者二百七十八人,第其优劣,为《棋品》三卷,恽为第二焉。”这里的“恽”是柳恽,为柳元景的侄子,是当时的诗人,超一流的棋手,萧衍常与之对弈。棋逢对手,萧衍的水平可见一斑了。
马球皇帝——唐中宗李显
李显是中国历史上惟一女皇武则天的亲生儿子,因为母亲的权力欲极强,在他当了皇帝不久,便被废了。武则天病死后,李显二度登基。
李显显得很软弱,但却喜欢体育运动,如打马球、拔河比赛什么的,李显都感兴趣。李显擅长的是对抗性很强的马球运动,也是这项运动的热衷推广人,是位地道的马球皇帝。
马球,即古代的击球、打球,也称击鞠。所用球与蹴鞠所用之球相仿。《资治通鉴中宗》(卷209)记载:“上好击球,由是风俗相尚,驸马武崇训、杨慎浇洒油以筑球场。”
因为皇帝喜爱打马球,引导了当时的运动风俗,驸马武崇训、杨慎用沥青浇筑球场,方便打球,大概也是讨其所好。后来唐代李姓皇帝多喜欢马球运动,与李显的影响不无关系。
唐玄宗李隆基便是马球场上的常客,能算是当时的马球明星,因此还一度荒废了朝政。宋朝有位名叫李公麟的画家为此画了图画,有诗人题写了《题明皇打球图》:“九龄已老韩休死,无复明朝谏疏来。”
因马球比较危险,常有人在比赛中头颅被击碎身亡、因击鞠坠马死现象发生,有两位皇帝也因此升天,但马球虽然暴力,却未因此而受挫折。
唐灭亡后,马球仍受帝王们推崇,如宋太宗赵光义、明成祖朱棣,都是这项运动的健将。
棍术鼻祖——宋太祖赵匡胤
凡开国皇帝,体育成绩都是不错的,如前面说的萧衍,后面要说的元太祖。而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也是位运动健将。
《宋史太祖本纪》记载,赵匡胤从小“学骑射,辄出人上。尝试恶马,不施衔勒,马逸上城斜道,额触门楣坠地,人以为首必碎,太祖徐起,更追马腾上,一无所伤”。
赵匡胤小时候很调皮,不只因玩马摔破了头,还喜欢赤手空拳与人打斗,武术是其特长,武术中的三十二势长拳便是赵匡胤的杰作。更为著名的绝活是少林功夫中的强项——棍法。
少林棍法为赵匡胤所创,他本密不示人,一次酒醉后说漏了嘴导致泄密,死后只好将秘笈传给了少林寺武僧。
在赵匡胤、赵光义两位皇帝的影响和提倡下,北宋民间体育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到了南宋还有不小影响。很可惜的是,爱好武术的赵姓宋朝,最后没能抵挡住蒙古人的骑射。
摔跤牛人——元太祖铁木真
元太祖铁木真,即常说的成吉思汗。
蒙古人向来重视体能,凡男子都会摔跤,不会两下子会被人耻笑。至今仍很热闹的那达慕大会上,还会有摔跤表演。射箭、骑马、摔跤是过去蒙古男人必须拥有的三种本领,铁木真便是这方面的健将,样样皆精。
在古代蒙古族人中,骑射是最基本的战斗手段,毛泽东“幽默”成吉思汗时称他“只识弯弓射大雕”,就是这历史背景。射箭是成吉思汗拿手好戏,摔跤也超强。
元朝在统一中国后,还曾专门设立了管理摔跤的机构,给摔跤冠军以物质奖励。而摔跤在中国也有久远的历史,远古时就有,其重量级人物便是被中华始祖黄帝打败的蚩尤。
梁朝任昉《述异记》称:
秦汉间,蚩尤氏耳鬓如剑戟,头有角。与轩辕斗,以角抵人,人不能向。今冀州有乐,名‘蚩尤戏’,其民两两三三,头戴牛角而相抵。
这“角抵”就是中国最原始的摔跤运动,后来还演变出了另一体育项目——相扑。
投壶高手——明宣宗朱瞻基
“投壶”这个运动项目,现代不少人可能不太熟悉,但在中国古代相当流行。
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礼记》中,便记载了“投壶”的玩法。简单说来,即是将箭投抛至酒壶内。起先是半礼仪活动,后来,这种活动在宴会上得到了推广,变成了一种体育娱乐活动。
由于投壶不需耗费太多的体能,受到了高贵者的欢迎,故而在上层贵族间颇流行。
与唐朝喜欢马球、宋朝崇尚武术相比,明朝不少皇帝在体育方面并无太多的特长,总体来说不明显,但玩投壶却是他们的一大喜好。
明宣宗朱瞻基便是投壶的高手,技术超人,因此被画家的眼睛捕捉到了,明画《明宣宗行乐图》中,便留下朱瞻基投壶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