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互联网+:从IT到DT » 互联网+:从IT到DT全文在线阅读

《互联网+:从IT到DT》第6节 营销的本质在于连接

关灯直达底部

营销的本质就是——在适合的场景,以合适的方式,建立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连接。

越来越多的商家开始基于互联网做电子商务,他们已经不仅仅把互联网定位成一个卖东西的销售渠道,更将其看作是一个营销渠道来全面触达消费者。触达消费者的方式从用店铺触达转变为用微信、微博和各种社交媒体来触达。触达消费者的渠道结构发生了改变。基于这种改变,整个全域营销的各环节必须要针对具体的消费者进行“闭环式”营销,否则就会造成营销资源的极大浪费,或者套用广告行业一句通俗的话讲就是:另外的50%广告费用不知道被浪费到哪里去了。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连接是达成“闭环式”全域营销的本质所在。

下图显示的是淘宝商家与消费者连接的规模分布图。X轴表示商家的等级,Y轴表示该等级下买家的平均连接人群规模。

商家等级下的收藏、购买的平均连接消费者规模(来源:《Alimama大数据营销白皮书》)

通过该图可以看出,“5金冠”商家平均拥有800万的消费者连接,“4金冠”的商家拥有约180万的消费者连接,皇冠级别下的商家连接消费者的规模越来越小。商家与消费者的连接规模与卖家的等级有一定的正相关性。

那么,消费者连接的人群规模与营销的关系是怎样的呢?我们再来看下图:

消费者连接的人群规模与营销的关系(来源:《Alimama大数据营销白皮书》)

该图的X轴表示的是消费者连接人群的规模,Y轴表示的是在不同人群规模上的营销成本。从图中可以看出:在人群关系建立的初期,人群的增加和营销的成本呈线性增长的关系。随着有连接的人群规模增加到一定程度,营销成本增长率会降下来。

关于营销成本的下降可以进一步从数据中进行分析:随着有连接的人群规模的增加,商家的营销手段变得丰富多彩起来,比如说区分对待“潜客”“老客”和“流失客户”;“PC流量”“无线流量”和“视频流量”分人群投放;“搜索”“首焦”和“外部流量”组合投放;客户终身价值(CLV)最大化等。而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基于商家与消费者的连接,以此为基础可以开展有深度的全域营销。

商家建设与消费者的连接的几个核心要点是:

·发现消费者背后的诉求:消费者不再是信息的被动接收者,而是内容和数据的贡献者。在海量的数据中蕴含着丰富的需求和潜在的营销商机,比如网络浏览记录、消费记录、调查问卷等。

·通过对消费者细分确定营销目标:商家的营销目标变为由消费者主导。营销目标的设定从传统的商家数据分析变为从消费者细分开始,而产品的设计甚至生产的计划,也需要从海量的个人行为数据中挖掘出潜在的需求。

·建立与差异化“小众”的连接:每个消费者不再是被抽象、被代表的模糊实体,而是转变成复杂、多面、个性的实体。从大数据中找出潜在的、垂直化、个性化的受众,使营销从向模糊大众推广转变为连接差异化的“小众”,在“小众”中发现潜在市场和新的商机。

·从消费者数据出发制定整合营销方案:全域营销的跨屏渠道和多样的垂直场景,需要营销从单一的点计划,变为有协同效应的跨屏、跨渠道、多场景的“一体化联合作战”,达到1+1>2的营销目标,需要有时间和场景特性的数据连接消费者、渠道和商家。

·从整体效果到消费者效果:全域营销连接了商家和在特定场景下的具体消费者。所以,营销效果也需要从整体数据细分到个体的全域效果路径,使得营销从“黑盒”营销效果变为细分到个体、每个环节的“白盒”营销效果,并回流效果数据驱动营销的优化,形成全域营销闭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