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互联网+政务”的时代机遇
当前全球各国政府面临着一系列共同的现实挑战,包括经济复苏缓慢、人口老龄化、自然环境污染、城市病、恐怖袭击等,针对这些新常态下的新问题,就中国而言,传统政务的调控治理愈发不能满足产业、民众的诉求,通过创新性手段解决实际问题是提升政务能力的有效手段。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经济发展“双引擎”方针:一是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二是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正说明了传统政务亟待进行公共服务化、创新市场化转型升级。新一代政务的出路在哪里?答案是“互联网+”。伴随每一次技术革新或产业改革的浪潮,都会由新的技术催生新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互联网技术也催生了与工业时代完全不同的人际网络新关系、产业新能力、政务新定位,个人、企业、政务这个经典三角形产生了新的生态模式与发展机遇。
在互联网时代,数据驱动的智慧政府以“互联网+数据+服务”模式为发展目标。“互联网+”给政务创新带来了三大机遇:
·“互联网+”思维:马云说“利他主义是互联网的核心”,即通过服务好别人的根本需求实现自身价值与多方共赢。互联网不拥有任何有形物质资产,数据、流量、用户等无形资产发挥了最大作用,面对广阔服务对象(网民或企业)的各类需求,连接多边混沌市场,直接对接动态变化的双方或多方的资源与需求,制定标准规则促进生态繁荣,政府与互联网具有一样的“触媒”生态作用。政府自身不以有形资产来考量,面对所有行业与公民按需提供丰富的公共服务,制定政策引导、刺激经济繁荣,以产业发展、民众安居为自身成功标准,那么当民众生于互联网、长于互联网,具有分享、创新、协同、免费等互联网精神与生活环境时,他们对政务服务的综合需求具有同样的期待,政府利用“互联网+”思维重新定义、定位“政务”,会赢得全国乃至全球互联网原住民、新老移民的欢迎与支持。
·“互联网+”技术:互联网技术的特点是无边界、分布式、开放共享、连接性、面向服务,在过去20年建设的政务信息化系统以稳定的应用功能为标准、以流程职能为范围、以系统为边界、以强大的单点配置为升级方式,“烟囱模式”已经在IT时代证明了自身的价值、成功完成了历史使命。而“互联网+政务”的技术架构是“平台模式”,以大规模弹性计算资源的云计算平台为集约型国家级政务基础设施,其上汇聚海量的跨应用、跨行业、跨地域的数据资源,分级、分类安全地开放给政府、军队、企业、大众,通过大数据手段进行挖掘创新,利用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洞见产业和百姓需求,形成不断演进的政务服务应用、商业创新应用,如此能够贯通行政壁垒、自下而上发现民意诉求、监督评估政策效果、改进公共服务、促进社会公共数据横向流动,实现大众与政府水乳交融、市场创新、共享互利的新一代“互联网+政务”生态平台。
·“互联网+”人才:“互联网+政务”的思想意识由人来承载、技术平台构建由人来执行,所以互联网人才是政务转型成败的关键。新时代的政府不仅需要互联网技术专家和工程师,更需要具有互联网思维与创新精神的“互联网+”官员。新旧时代思想的转变是非常挑战政府组织的自身革新与适应能力的,不在于官员的年龄和阅历,而是在于思想的边界与好奇心。幸运的是我们拥有很多具有大智慧、新思路的创新型官员,在不遗余力地推动“互联网+政务”的意识普及、政策制定、落地推进。当然,政府组织内针对“互联网+执政者”的人才盘点、互联网行业轮岗并吸纳互联网专才是加速政务革新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