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批判性思维工具(原书第3版) » 批判性思维工具(原书第3版)全文在线阅读

《批判性思维工具(原书第3版)》为什么人们对道德感到困惑

关灯直达底部

每个人都清楚道德最根本的基础:个体的行为会对他人的幸福造成影响。我们的行为可以提高或降低他人的生活品质。我们能够帮助或伤害到他人。另外,我们能够了解何时我们帮助了他人、何时又伤害了他人。这源于我们与生俱来的同理心——想象自己处于他人的位置,对他人的遭遇感同身受。

即使是小孩子,他们也对帮助和伤害有一些了解。孩子们根据这些道德意识做出推理和判断,形成自己对生活中善恶道德意义的观点。但是孩子们更容易意识到自己受到的伤害,而不容易觉察到自己对他人造成的伤害:

“这不公平!他比我拿得多!”

“她不让我玩儿玩具!”

“他打了我,我什么都没对他做。他真卑鄙!”

“她承诺把我的娃娃给我,现在又反悔了!”

“骗子!骗子!”

“现在轮到我了,你已经轮完了。这不公平。”

通过积极的例子和鼓励,我们能够培养孩子的公平心。孩子能够学会尊重他人的权益和需求,而不仅仅只关注自己的愿望。主要问题不在于很难决定什么有益、什么有害,而是我们自我中心的天性。很少有人深入地思考过自己对金钱、权力、特权和个人财产的自私追求会对他人造成的影响。这导致尽管有大部分人(不论他们的社会、种族和宗教如何)口头上支持道德原则的共同核心(即蒙蔽、欺骗、剥削、虐待、伤害或盗窃他人在道德上是错误的:我们有责任去尊重他人的权利、自由和幸福;我们有责任去帮助最需要帮助的人;我们有责任去寻求共同利益而不是我们的一己私利;我们有责任努力使这个世界更加公正和人道)但很少有人一直遵循道德原则行事。

所有国家都认可的《世界人权宣言》阐述了普遍的道德原则。原则的核心在一般意义上为理性人定义了道德和道德规范的领域。然而,许多人并没有根据道德原则行事。在抽象层面上,很少有人有不同意见。大部分人都会认同,出于一个人的需求或原始本能去蒙蔽、欺骗、剥削和伤害他人在道德上是不正当的。然而在行动层面上,口头同意并不会带来行动上的尊重。人们可以采取许多方式合理化自己的贪婪需求,从而使得自己在利用弱者时能够心安理得。人类生活中有太多的力量——社会群体、宗教或政治意识形态,人们在这些力量的主导下,生成正误的规范,忽视甚至扭曲了道德原则。另外,人们太擅长于自我欺骗的艺术,以为口头上同意的抽象道德原则就是道德现实,认为自己塑造出了一个道德公正的世界。

让情况变得更加复杂的是道德行为并不总是不证自明的(即使对那些没有自欺的人来说也是这样)。在复杂的现实情境中,看似有道德的人通常不同意在具体事例中应用道德原则。同样一种行为在得到一些人道德赞扬的同时,也会受到另一些人的谴责。

换种方式来表达这一问题:不管动机有多强烈,人们只有在了解了什么事是道德公正的时,才会做出有道德的行为。如果他们将自己认为道德正确的事和既得利益、个人愿望、政治意识形态或者社会规范混为一谈,或者缺乏道德判断和推理的能力时,人们就难以做出道德正确的行为。

由于上述的复杂性,熟练的道德推理能力就成了自我批评和道德自我测评的先决条件。我们必须学会反思我们的自我中心、社会中心和自欺思维。而这些又要求个体的思维符合之前提到过的思维标准,包括思维谦逊、完整性和公平等。

合理的道德推理通常能够让思考者觉察并跨越道德评价的陷阱:道德褊狭、自我欺骗和不加鉴别地依从。合理的道德推理通常需要我们注意我们的推理何时反映了社会教化;合理的道德推理通常还要求我们多关注他人的观点、从不同角度收集事实、质疑我们的假设并考虑讨论问题的多种方法。

然而,很少有成年人掌握了洞察日常道德问题复杂性的能力,很少有人能够觉察出他们自己的道德矛盾,很少有人能够将真正道德的问题与他们的既定利益、自我中心的需求清晰地区分开来,也很少有人通过洞察道德复杂性和推理陷阱来认真思考虚假的道德情感和评价。这导致人们在日常的道德评价中,总是无意识地混淆真实和虚伪的道德,混淆了人们的道德见解和伪善偏见。每个人都从自己的信念体系出发,相信自己观点中不证自明的道德感。

不经意间,我们自己的道德感缺失、道德扭曲和思想闭塞,并会影响我们的孩子和学生。那些最为大力鼓吹学校应该教授道德的人,只希望学校教授学生的是他们所坚持的信念和观点,而对这些信念的瑕疵不管不顾。他们认为自己掌握了“真理”,从自己的角度解释所有道德事件。这些人最害怕的是他人的道德观点被看作真理并得到普遍传播:保守派害怕自由派观点主导掌控地位,自由派担心保守派观点主导掌控地位;有神论者担心无神论观点会起到主导作用,无神论者害怕有神论观点起到掌控作用。以此类推,不一而足。

这些担心都是合理的。人们都倾向于认为自己所信就是真理,几乎没有特例的存在。正如我们已经强调的那样,“因为我们相信它,所以它是真的”是我们大多数人心中的潜意识,我们认为自身的信念就像“真理”一样。在“一般”人看来,永远都是其他人在做坏事、欺骗人、自私自利以及思想闭塞,而我们永远是正确的、对的、或拥有真理的。因此,老师经常不知不觉地向学生灌输自己的观念,总是奖励那些与自身信念和观点一致的学生,忽视了对学生真实道德原则的培养。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他们是在向学生灌输,而非教育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