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U盘”
下面说说80后这一代应该怎么办。
记得有一次我到一个大学去讲课,我随机做了一个调查。我说大四啦,咱们班同学谁找着工作了,一堆人举手。我又问都加入什么样的组织了,有说考公务员的,有说进入大公司的。我说啊,你们这些找着工作的还真别看不起那些到现在还没找着工作的同学,没准10年或20年之后,你们混得还不如当时那个没找着工作的人好。大家说你这是心理安慰,我说还真不是这样。为什么呢?因为我有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就是在这样一个时代存活,往往以一个独立的手艺人方式存活,比加入组织要好得多。
@拉高的时光:苹果公司第一个产品就是麦塔金电脑!就是主机!苹果是最不与其他设备兼容的!什么随时插拔,在这儿忽悠人呢。
这也是我今天想提出来供80后朋友参考的第一个生存困境解决方案:U盘化生存。
我自己就是这样一个人。我现在也没有单位,我是什么,U盘嘛。所以我的口号总结起来,十六个字:“自带信息,不装系统,随时插拔,自由协作。”
@linan7788626:我觉得罗胖想表达的意思是苹果卖得最好的,有统治力的领域都是配件,比如iPod,iPad,iPhone,而iMac,MacPro,MacBook虽然卖得也不错,但远远没有达到统治力的层次。
苹果公司的产品刚开始都不是主机,当时戴尔、联想已经在做主机。苹果公司杀出来,但是是做可以随时插拔的外部设备。比如刚开始的ipod,还有后来的ipad,其实都是外设。只不过随着整个计算机的生态系统和产业链发展的成熟,这些外设可以自己独立成为主体。这也是我们这个社会今后发展很可能出现的一种模型,就是这些自由插拔的外设,最后可能是最光辉的一些个体。
其中的原因何在?
这跟我们社会结构的变迁密切相关。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和人的协作变得更加自由,那么衡量一个节点价值的方式,就出现了非常重要的变化。在一个组织内部,无论是政府机关组织,还是一个公司的组织内部,衡量个人价值的尺度是什么?是领导啊。一个人干得好不好,讨不讨领导喜欢这是关键。他的喜怒哀乐、他的个人的偏好,都对一个人的市场价值产生致命的影响。而个人喜好这个标准的不确定性恰恰非常大。也许他就是看你不顺眼,那你这一辈子可能有几年就要被蹉跎掉。
可是作为一个手艺人,作为一个插件,在市场当中,你所面对的衡量个人价值的整个环境就不一样了。所以我说,市场是一个最公道的价值评价体系。你可能从来没有做过生意,扛着一筐萝卜进了农贸市场,这时你就应该有自信,只要你的定价合理,你的萝卜是一定可以卖掉的,因为市场会给你一个公道的价格。
市场是靠无数节点和你联系之后,在你身上形成一种定价机制。比如说多年前我家装修房子时认识了一个小木匠。他刚到北京来的时候举目无亲,只好投靠他们村长的儿子,在一个包工队干活。那个村长的儿子就是他们包工头,他只能加入这个组织,然后他挣多少钱、接多少活儿、加多少班,都由包工头说了算,这就是组织内的处境。可是一旦到了大城市,一旦进入互联网社会,他的命运就在发生一点一滴的改变。比如我就觉得这个小木匠的活儿做得好,干活也认真。于是当我的一些朋友、同学装修房子时,我就把他推荐过去了。推荐的方式非常简单,把他的呼机号、手机号、微信号以及QQ号告诉朋友就可以了。
他作为一个节点,就不是只跟这个组织的上线发生联系,评价衡量他价值的标尺就不只是一把。所以木匠他就可以以一个手艺人的方式,以一个插件的方式,以一个U盘化生存的方式,随时随地插拔到各种系统上。可想而知,衡量这个小木匠的价值就不再那么僵化了。据我所知,这个木匠现在每个月收入六千到八千,最好的月份甚至能达到一万块。
历史记住的往往是一门手艺
其实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真正的社会底层已经不是几十年前社会偏见当中认为的那些清洁工、临时工或者收破烂的。要知道在北京,收破烂儿这个行业的人也是一些U盘,也是一些自由职业者,月收入达到两万已经不是什么稀罕事。还有那些快递员,不要看他们的工作非常累,实际上收入并不低,像顺风这样的快递公司,据说他们业务最好的快递员,月收入也能达到一万到两万。
@吴成林:不错,对80后走出困境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如:以手艺人的方式U盘化生存;不是你今天交了一份辞职报告,明天再去做一个手艺人;不换生存方式就要换思想,在组织内也可以产生手艺人、专业主义者,也可以U盘化方式生活;命由天定,运由自造等等。
在北上广深这样的大城市,我们已经发现活在社会底层的,往往是在那些5A级写字楼里面,每天上班打卡、中午吃盒饭的刚毕业的大学生白领。为什么?因为评价他们价值的标尺只有一把,那就是他们的上司、领导的眼光。而对于自由职业者来说,评价他们的标尺则有很多把,借助互联网环境下这种自由人的自由联合机理,他们反而能得到更为公正的价值衡量。
这样一种机理在历史上是古已如此。《水浒传》里宋江被招安,一百单八将里面活得最舒心又有比较好的下场的,不是宋江、李逵,这两个人最后服毒自尽,因为宋王朝不再需要他们了。最后活下来的有这么几个人:一个是神医安道全,一个是兽医皇甫端,一个是刻字匠叫金大坚,一个会写字的叫萧让,还有一个会唱歌的叫乐和。他们都是手艺人,这几个手艺人分别投靠在不同的部门或大官老爷那里,因为他们有技能。
技能就有点像U盘,没有特定的用处,但它有一个独特的社会节点的价值,插到哪儿它都可以运作。这也是我的一种人生主张,就是在这个社会,你要学会用U盘化的方式,以一种手艺人的精神和这个社会进行协作,而市场会给你一个公道的价格。
从更长的历史跨度看,一个人在什么组织内真的那么重要吗?
@倾城弦鸣:8年前我根本不用选择考什么公务员,8年后我被逼无奈开始看起了考申论的这些书。像您所说,我也算是个手艺人,在音乐这片市场上,U盘插得满街都是。人家一个大叔开了十几年的琴行,你三十岁的小伙子,家长会选择哪个?人家在一个市场中已经摸爬滚打几十年,你跟他抢饭吃?说白了,一是靠手艺,二是靠机遇,没人会让出空余的插槽,你就算是个U盘也是没用的。琴行的机遇无非有二:好的地段、竞争环境少。现在中国不缺U盘,缺的是机遇,更何况还有各类关系户和老油条,想混出来真的很困难。而目前至少我还一直在坚持,但对比那些富二代和官二代,却感觉非常绝望。
一个人留给历史的背影,往往真的不是组织内的身份。比如说杜甫这个人,我们都知道是一个震铄古今的大诗人,提起杜甫他的第一个称号是什么?诗人杜甫,而不是什么工部员外郎。
所以历史上真正想明白的人,不会把组织内的身份看得那么重。比如说美国第三任总统杰弗逊,他墓碑上的墓志铭写道:“这是独立宣言的起草者,这是弗吉尼亚大学的创始人,杰弗逊埋葬在此。”绝口没提美国第三任总统的身份。
中国有一个叫吴梅村[1]的人,也就是著名的《圆圆曲》[2]的作者,他去世后只留下一块墓碑,墓碑上写着:“诗人吴梅村。”
我们留给历史的背影往往是一门手艺,而不是某个组织内的一级官衔,所以80后想要活得好,学会这种U盘化生存的思维方式很重要。如果我今天的讲述还不是那么完整的话,建议你去读一本书,大前研一的《专业主义》,那里面有更详尽的理论推导。
罗胖荐书:《专业主义》
作者:【日】大前研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