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学生野营的实验对我们探索未来经济中高价值的技能很有启发,它是科技发展的另外一面的证据——绝非唯一的证据。科技不仅在改变劳动的性质,而且在改变人类。
科技发展带来的后果——改变劳动的同时也改变了人类——正在塑造一个新的世界,人类在这个世界中的作用不同于我们所熟悉的过去。用经济学术语来说,某些人类基本技能的供给在不断减少——例如,看见别人的脸就能立刻不假思索地判断出他的情绪的能力。同时,对这些技能的需求实际上在不断增加。其部分原因是,人脑的构造与10万年前的基本相同,所以在人性深处,我们珍视从他人那里获得多样化的体验——同理心、友谊、倾听、集体活动,只要有人肯提供这一切。从古至今,寻找这样的体验并不成问题,但是现在,它是个问题,而且以后会更严重。孩子们在短短5天不用电子屏幕的生活中恢复了部分情绪感知能力,这是可喜的。但是,我们相信,一旦走出大山,他们就会恢复以前使用媒体的习惯,这样的话,他们的情绪感知能力就会退回比较弱的状态。我们不能指望孩子们在长大成人后发展情绪感知方面的能力,因为成人使用电子媒体设备的时间也在稳步增长。有证据表明,随着面对面交往的减少,成人也在逐渐丧失最基本的人际交往能力,而这些技能恰恰是我们热切渴望的人生体验中最基本的要素。这样的体验越少,我们就越珍视。
科技发展的另一个影响是,组织的发展比以前更快。在过去,基本的商业模式可以持续几十年,有些甚至持续上百年,报业模式就持续了200年。现在,科技正在改变各行各业陈旧落伍的模式,如媒体界、零售业、汽车业、能源业、专业服务、医疗保健业,任何新模式都不会像旧模式持续那么长的时间。人类不断进化,在自然界缓慢且可预测的变化中生存。但是当下,我们的生存却受到了突然而又无可预测的变化的威胁。组织实现高速、频繁的转向不是件容易的事,需要触及大脑深处的技能,而这些技能却面临着逐渐消失的风险。
人类的认知与虚拟生活
引起这些变化的大趋势是,我们的生活基本上是认知性的,而且越来越虚拟化,使得最根本的人性得不到满足。我们不能指望这种趋势发生逆转,因为这只是科技发展的副作用,发展带来的益处巨大无比,我们不应该放弃。发达经济社会中的人也许会抱怨被电子设备牢牢套住了,但科技是促使全球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把几十亿人口从可怕的贫困中解救了出来。就在几年前,这都是难以想象的事。我们不能回到过去。
但是,我们必须面对当今科技环境对传统大脑产生的影响,特别是对认知与交流这两个重要因素的影响。
我们的生活依旧以认知为主要特征。尽管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社会对认知技能的需求在不断减少,但基于信息科技的经济依然需要人工整日盯着屏幕观看,而且还要思考,这样的工作基本上属于“符号分析师”(symbolic analyst)的工作。经济学家罗伯特·瑞奇首次提出此概念,并准确预言此类工作将是经济中的核心,其特征是应用文字、数字、图像——即符号,并分析符号的意义。也就是说,他们的工作仍然是以认知为主。
长时间以来,这类工作薪酬丰厚,而且其中一部分将来也会是这样。对于现代化经济发展而言,大规模向这类工作转型是必要的。但对于劳动者而言,他们变成了智慧超凡的卡通人物,只有聪明的大脑,别无其他。一些重要的东西——与感官的联系、大脑的其他功能——被贬低了。我们以触觉为例,看看它的鲜明作用。据说触觉是人类感官中认知性最弱的,是人成长过程中最先发展的,与情绪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但我们对它往往认识不足。例如,在一项实验中,随机选取的研究对象阅读一篇有关两个人会面的简短故事。故事被故意写得含混不清,难以看出两人是不是朋友,会面是否友好。然后,研究对象就故事回答问题。但是,在阅读故事之前,一半研究对象拼装了表面光滑的五片拼图,另外一半拼装同样的图,但拼图的表面裹了层砂纸。拼装表面粗糙的那组研究对象,从故事中看到的是“不太愉快”的会面,与拼装表面光滑的那组研究对象相比,他们的评价更具有对抗性、竞争性和争辩性。还有更奇怪的现象,把同一份求职简历放在轻重不同的两个写字夹板上,拿着较重的写字夹板阅读简历的人比拿着较轻夹板的人,对求职者的评价更严肃(更具有分量),评分更高。坐在硬板椅子上的人比坐在软面椅子上的人讨价还价更狠。
所以,握手这种更为直接的社会接触活动对我们产生的重大影响超乎想象,对此我们不必感到惊讶。评委对和他们握手的求职者打分比没握手的求职者要高,即便二者在其他方面相同,情况亦是如此。我们认为,握手的人比不握手的人更值得信赖、更有能力。哈佛大学的弗朗西斯卡·吉诺和她的同事开展了一项关于谈判的研究,主动握手的谈判者比不握手的谈判者更开诚布公,争取到的谈判结果会更好,即便是其他方面保持恒定的情况下也如此。握手的影响就是这么大。它简直是一种导电式的体验:大脑影像显示,不仅是握手的实际行动,哪怕是看到别人握手,都可以使大脑内部与回报敏锐性相关的区域活跃起来,也就是说,我们感觉收到了回报。
但是,你当然无法与见不到面的人握手。因此,我们来看一下,科技改变生活并继而改变人类最基本技能的第二种方式。
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虚拟化。我们与他人(和其他很多事物)的接触,主要是通过数字信号实现的,而不是通过亲身接触,这是显而易见的,无须赘述。但是,能够说明问题的具体数字令人震惊。切记,数字媒体使用的增长速度如此之快,以至在进行数据统计的同时,手头的数据就已经过时了。我们看到,年龄在16~45岁的美国人,一般情况下每人至少有两部电子设备,每天有7个半小时花在看电子屏幕上。这绝非富裕国家独有的现象,在印度尼西亚,人们花在电子屏幕上的时间是每天至少9个小时,菲律宾人花的时间仅比印度尼西亚人少几分钟,这两个国家的人均GDP(国内生产总值)还不到美国的1/10。在这些国家,实际上几乎在所有国家,人们看的最多的是手机屏幕。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数字不包括打电话的时间,只是看手机的时间。
青少年的时间都消耗在手机上了,这不是妄言。在一个取样范围广、代表性强的美国青少年样本中,四分之三的孩子拥有手机。其中,14~17岁的孩子平均每月发送5400条信息,每天大约180条,难怪要跟他们谈话是件非常不容易的事。短短几年,信息已经成为青少年交流的主要手段。最近一次统计数据显示,63%的青少年承认每天都发信息,仅有35%的说在课外时间与朋友们有实际交往。
社交媒体最糟糕的负面作用
从根本上讲,人是社会性的,人类几千年的进化就是为了交往互动。对于当前科技带来的全新生活方式,我们还丝毫没有准备。我们支持科技变革,因为它带来了便利、效率、安全、联通等一系列益处,但与此同时,应该认识到,我们未能很好地应对变革。在美国的青春期前和青春期(8~18岁)孩子当中,过度使用媒体设备的孩子取得优良成绩的可能性,比适度使用和较少使用的孩子要小。过度使用者不太可能说自己与家长关系融洽、对学校满意,他们更有可能感到无聊,更容易遇到麻烦,更频繁地感到伤心难过和不幸福。
其他研究表明,在线社交网络对我们的影响,恰恰与真实的社交网络产生的影响相反:它降低了幸福感,而不是增加了幸福感。密歇根大学的研究人员调查了拥有智能手机、使用脸谱网的青年人,用一种可靠的方法来评估他们的幸福感——一日5次发送简短问卷给他们,间隔时间随机,调查的问题是“你现在感觉如何”及其他几个问题。调查为期两周,调查开始前、结束后,研究人员要求研究对象评估自己生活满意度的总体水平。研究中使用的问题,已成为调查个人主观幸福感的标准方法。
研究结果非常明确:脸谱网的使用情况可以预测不幸福感和对生活的不满意度。如果喜欢质疑,你可能会想,也许研究对象恰恰是在情绪不好的时候用了脸谱网。研究人员对此进行了检测,事实并非如此。研究人员每天对研究对象调查5次,同时还跟踪他们使用脸谱网的情况。可以确定,研究对象在使用脸谱网之后幸福感下降了。那么,其他个人活动,如体育锻炼或者阅读,也可以预测幸福感的降低吗?可能性不大,因为研究表明大家很享受这些活动。那么,其他的网络活动,如写电子邮件,也会使人感到不幸福吗?这也不太可能,已有研究并未发现这种效果。出于偶然,研究人员还跟踪了研究对象的“直接社交网络交往”,或者叫面对面交谈或电话交谈,他们发现这种交往“使人感觉越来越好”。
理解主观幸福感尤其重要,因为它似乎会影响我们的健康,甚至寿命。所以,任何一个影响幸福感的因素对个体、对社会都非常重要。“表面上看,脸谱网提供了一种宝贵的资源,可以满足人类对社会交往的基本需求。”开展该项研究的人员说。但是,他们在结论中坦言:“线下(即亲身)社交网络的频繁交往,有助于提升幸福感。本研究结果显示,在脸谱网上交往,会给青年人带来相反的结果——可能会降低幸福感。”如此直率犀利的结论,实属不凡。
即便在网上交往的是真正的、自己熟识的朋友,而不是那种只在脸谱网上联系的朋友,我们也会蒙受损失。两个熟识的好友当面交谈时,他们之间的联系纽带比视频交谈更密切,后者又比电话交谈更密切,电话交谈又比短信联系更密切。朋友间对不同联络方式带来的亲密程度的评价,与上述排序相同。另外,心理学家还专门研究了交往过程,发现了显示情感纽带的“关系线索”,指的是自发的、无意识的行为——大笑、微笑、点头、打手势。他们的评分证实了朋友所说的:交往时彼此距离越远,从交往中获得的快乐就越少。
也许,我们希望,甚至相信,网上交流有助于我们和那些无法再见面的朋友联络感情,但事实并非如此。“很显然,发信息是最弱的一种保持情感联系的交流方式。”研究人员说,“这个发现很有社会意义,因为,在美国大部分年轻人是通过发信息保持数字交流的。”其实,研究人员大可去掉“数字”一词,在某种程度上,发信息是年轻人交流的主要方式,无须赘言。
这种后果带来的问题,不仅是不幸福、情感孤独、社交联系不密切,还存在二级效应造成危害的风险。例如,与不使用社交网络的人相比,使用社交网络的人不容易对他人产生信任(其原因尚不清楚)。在某种意义上,信任代表了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亚当·斯密早在200年前就曾有过这样的论断,我们在近期的金融危机中也见识过,长期合作的生意伙伴,突然间对合作者丧失了信任,然后整个系统就瘫痪不运转了。不信任的增加,好比经济发展的齿轮中增添了更多沙子。
当面交谈的惊人力量
另外一个例子:没有面对面交往,只有虚拟化交往,会妨碍有效的团队工作机制。两个人面对面交谈时,他们的大脑会同步运转,大脑影像显示,两个人大脑中的相同区域会同时亮起来。所以,我们描述自己和他人“同步”的美妙感觉,这实际上不是一种隐喻。但是,当两个人在一起背对背交谈,而不是面对面交谈时,这种同步现象就会消失。因为他们无法“解读”对方,不能像面对面谈话时那样轻松、频繁地进行话轮交替。当然,通过数字信号交往,这种联结就更弱了。我们将会看到,恰恰就是这些因素——相互解读和话轮交替——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决定着工作团队执行各种任务的效果。一个小组,面对面合作时,比通过虚拟网络合作更加富有智慧、能力更强。
实际上,面对面交往,不仅能使两人(或更多人)成为一个更聪明的整体,还可以通过非常重要的方式,使每个人都变得更加聪明。除了基本的认知技能,如计数、计算和记忆,还有另外一套被称为执行功能的技能,本质上讲,就是管理与协调基本技能的能力,包括人际交往技能在内。执行功能的重要性在于帮助我们解决难题,发现并更正错误,计划复杂活动,做出艰难决策,抑制一时冲动(例如吃漏斗蛋糕),以实现更有益、更长远的目标(例如减肥、变得更健康、感觉更好)。在真实的世界里,要想取得优良成绩,高度发达的执行功能是关键。
那么,是什么促使了执行功能的发展?这里有一个线索。密歇根大学、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以及华沙社会科学与人文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把两个人安排在同一个房间,让他们相互认识,或者加深彼此的了解,给他们十分钟时间完成一项任务:弄清楚对方脑子里想的是什么。结果二人的执行能力都有所提升。请注意,二者能力的提升,并不是发生在精心设计的实验室环境里。这类研究结果都是心理学研究人员给出的,他们自己招募研究对象,控制研究环境,研究对象的行为无异于普通人聚在一起时的自然行为——尽力去了解对方,探查对方的想法,单单是这些行为似乎就可以提升我们的能力。
为什么?要记得,是人的社会性驱动了大脑的发展。研究人员发现,看似简单的面对面人际交往所需的脑力,似乎很像其他的高层次能力。他们观察到,当人们面对面相处,试图了解彼此想法的时候,“他们必须保持自己的目标,让交流继续下去,思考交流的进展和方向,引导交流的走向,遏制某些苗头(例如主宰交流),减少干扰(例如对短消息铃声的关注)”。这一切“与执行功能相类似,即在监控行为、抑制注意力分散的同时,积极维持计划和目标”。简单的面对面会话竟是一种令人高度投入的体验,能够发展最高级的整体思维能力。这个例子进一步说明,要探寻人脑是怎样发展的,答案似乎是观察面部。
当然,这意味着我们若不能进行面对面交往,而是让虚拟化交往占据我们日程表上面对面交往的时间,我们就不能在社交过程中充分开发大脑。
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了承诺维持和发展思维能力的脑力游戏行业,其主要原因是,人口激增时期出生的人都已开始衰老。而且,他们的抗衰老运动,为美容手术和牙齿美白行业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你可能会好奇,面对面人际交往越来越少,这会不会是造成如此多的人觉得有必要训练思维功能的原因?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很多人注册在线健脑游戏来提升脑力岂不是很滑稽,我们有比这更简单、更廉价、经过长期实验而且更加愉悦的方式。
我们可以扭转局势
如此多的人摒弃面对面的人际交往,渐渐丧失人类特有的能力,无疑是既陌生又熟悉的现象。它如此普遍以至我们对此熟视无睹,而且每个人或多或少都这样做过。麻省理工学院的谢莉·图科尔研究人与科技的关系长达30年,她发现了一种被视作理所当然的怪现象:“青少年都尽量不打电话,担心自己会‘泄漏太多’,他们宁愿发信息也不愿打电话。成人也一样,宁可选择键盘,也不选择声音。按照他们的话说,这样更高效,‘实时’做事太花费时间。”我们都可以为这种行为提供貌似合理的理由,然而,在内心深处我们都有一种丢掉了某些意义重大的东西的感觉。图科尔写道:“我们已被科技牢牢套住,一旦世界被‘拔掉电源’,不再能发信息,不再有满足,我们就会惊慌战栗……有时候,人们通过设备联系了几个小时,却丝毫没有交流的感觉……这其中有一个问题:虚拟的亲密关系会不利于面对面的交往吗?它会不利于任何形式的经历吗?”人人都看得出她所指的是什么。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必须放弃人类最基本的体验,丢弃或荒废人类最根本的技能,恰恰相反,一切取决于我们自己。我们甚至可以超越对这些技能的保持,变得更加擅长。事实上,我们将会看到,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清楚应该如何发展人类最根本的技能。
谁能发展人类最根本的技能,谁就能过上更富裕、更充实、更有成就的生活。在未来经济体中,我们怎样才能更有价值,我们将会干什么工作以及如何工作,对于这些问题的探究,把我们引向同一个结论。随着当今时代两大科技发展趋势的结合——科技正在取代人类做越来越多的工作,科技在改变人类的同时也改变着人类的联系方式——那些掌握了正在消逝的人类技能的人,将会成为世界上最有价值的人。
由此引出的问题是,这些技能到底是什么?目前为止,我们是把这些技能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探讨的,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它们当中的哪些技能才真正重要,为什么?它们从何而来?为什么有些人更擅长这些技能?所有这些问题都有答案。要找到答案,最佳的出发点就是拥有这些技能当中最根本的技能。这正是我们接下来要讨论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