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斜杠青年:如何开启你的多重身份 » 斜杠青年:如何开启你的多重身份全文在线阅读

《斜杠青年:如何开启你的多重身份》合法挣钱,是最有尊严的活法

关灯直达底部

渔夫和富翁的故事

富翁在海滨度假,见到一个垂钓的渔夫。富翁说,我告诉你如何成为富翁和享受生活的真谛。渔夫说,洗耳恭听。富翁说,首先,你需要借钱买条船出海打鱼,赚了钱雇几个帮手增加产量,这样才能增加利润。那之后呢?渔夫问。之后你可以买条大船,打更多的鱼,赚更多的钱。再之后呢?再买几条船,搞一个捕捞公司,再投资一家水产品加工厂。然后呢?然后把公司上市,用赚来的钱再去投资房地产,如此一来,你就会和我一样,成为亿万富翁了。成为亿万富翁之后呢?渔夫好像对这一结果没有足够的认识。富翁略加思考说,成为亿万富翁,你就可以像我一样到海滨度假,晒晒太阳,钓钓鱼,享受生活了。噢,原来如此。渔夫似有所悟,那你不认为,我现在的生活就是你说的那些过程的结果吗?

这个故事似乎很多人都听过,它的寓意是要嘲讽这个富翁,一辈子辛辛苦苦挣钱,到最后只是为了享受渔夫每天都在享受的生活。这则寓言,听上去蛮有道理,却隐藏着关于金钱严重的价值观缺陷和逻辑缺陷。尽管此时此刻,渔夫和富翁享受的是同样的生活,但对富翁来说,这只不过是他人生中的一天而已,明天他便可以飞去瑞士滑雪,后天可以去巴厘岛潜水,再过几天他还可以飞去日本泡温泉,吃日本料理。可对渔夫来说,这就是他每天的生活,除了钓鱼、晒太阳之外,他别无选择。所以,仅仅依靠人生中很小的片刻就来判断整个人生是肤浅的。富翁和渔夫之间的差别就在于,富翁拥有选择的权利,这也使得他的人生拥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除此之外,故事假定赚钱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享受,若是最后获得的结果是一样的,那么中间的过程如何也就无足轻重。这是典型的以结果为导向的价值观,忽视了过程的价值,且不说这个创业的过程会给富翁带来什么样的独特体验和人生智慧,它必定能帮助他培养敏捷的思维能力、成熟的世界观、坚强的意志力和优秀的领导力,因此与渔夫相比,富翁是一个更加完整的“人”,因为他充分利用了作为“人”所特有的潜能。

最后,故事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财富创造的过程,其实是一个为社会创造价值的过程,公司的存在能够让更多人有效合作,从而提高效率和产量,让很多人能够以更加便宜的价格买到鱼,因此这些额外的收入和利润只不过是创造价值之后的一个结果而已。

这个故事侧面反映了人类社会对金钱和商人的整体偏见,甚至会把商人的赚钱行为与道德败坏联系在一起。这种偏见曾经也深深地烙在我的灵魂中,对我造成了极大的束缚。潜意识中,我对从商赚钱有着消极的看法,认为赚钱并不光彩,也觉得收费是件羞于启齿的事情。这种思维模式导致我一直把自己限定在传统的上班赚钱的生活方式中,并且因为这种依赖而缺乏自由和安全感。尽管回国以后,我就开始利用业余时间折腾各种事情,成功创建了两个社区,却总在做一些不赚钱的事情。这让我颇为苦恼,我意识到自己必须解开这个结,才有可能告别依赖工资的生活。

后来,通过了解货币的起源,我终于理解了金钱的本质。事实上,货币不过只是个简单的交换媒介。货币的出现使得市场有了统一的价值评判体系,让人与人之间的分工协作更加有效,也让有限的资源得到合理分配。我们可以把手中的货币理解成一个投票系统,你用购买的方式告诉市场什么是你需要的,市场收到这些信息后就会让现有的资源得到合理的分配和利用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若有人愿意为你的商品或服务付费,说明你创造了价值,收益是对价值创造的一种肯定,有了利润,整个价值创造链才能继续满足更多人的需求。倘若东西卖不出去,只能说明你做的事情对别人没有意义,是一种资源浪费,应该停止,并让资源投入到价值创造中去。因此市场中的每一次消费都是一次投票,决定着资源要如何配置。没有了货币的参与,那么商业中的资源分配机制就会被打破,我们也就无法判断自己做的事情是否真正有意义。

人类社会对于赚钱的根深蒂固的偏见是有原因的。在科技革命之前,整个世界并不存在经济增长的概念,金钱代表的是“实际存在于当下”的物品,当时的人并不相信明天会比今天更好,认为未来顶多就是维持现状,甚至会因为资源的消耗而变得更糟糕。对他们来说,整个世界就是一块大饼,它不可能变大,因此你多拿一块,有人就得少拿一块,商人赚的钱越多,剩下的钱就越少,那就损害了其他人的利益。

因此,在过去的文化中赚大钱是一种罪恶。这种观念,直到资本主义出现才有所改变。科技革命给人类带来了曙光与希望,技术转化成生产力之后,让人类的整体财富迅速增长。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推翻了传统上认为财富与道德彼此对立的概念,因为当整张饼都变大之后,一个人的富有并不会减少其他人的财富。

对历史的学习改变了我对商业和赚钱的偏见,我甚至认为商人和企业家是当之无愧的“慈善家”,因为他们利用自己的头脑和才华让资源得到有效利用,为消费者提供所需要的物品和服务,同时为社会创造就业。TED上有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视频,叫作《差生的成功之路》。

演讲者卡梅隆·赫罗尔德出生在一个企业家家族,他父亲从小就培养他的企业家精神,寻找机会和需求,因此他7岁的时候就开始做小生意赚钱,从未间断,他年轻的时候就有了自己的股票经纪人,完全依靠自己支付大学学费,最终成为福布斯富豪榜上的一位成功的企业家。在赫罗尔德看来,学校应该鼓励那些从小就展现出企业家精神的小孩去追求企业家的梦想,而不是把他们培养成律师、医生或者会计。他认为企业家是这样一群人,他们一旦有想法和热情,或者看到世界上的需求,就会挺身而出,开始行动,并会想尽一切办法来实现自己的想法,也有能力吸引到和他们一样的人加入,一起实现梦想。

我十分认同他关于这个世界应该鼓励更多有能力的人成为企业家的说法,因为企业家精神能极大地激发人的潜能和创造力,让他们从被动地等待安排任务和拿稳定工资,到主动发现机会,并利用自己的才智去解决市场尚未解决的问题,最终获得利润。然而社会对于追求利益的偏见压抑了很多原本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人,而只满足于每月拿工资的打工生活。亚当·斯密就曾明确提出:“人类全体财富的基础,就在于希望增加个人利润的自私心理。”要知道,整个社会背后发展的动力就是源自个人对利益和财富的追逐。

即便是在商业发达的今天,“商业是邪恶的”这样的信念还普遍存在。我独自创立的基于微信的教育项目刚开始时,有个订阅者就曾给我留言说:“不喜欢这个平台,因为它太商业化了。”关于“太商业”,她指的是平台上所有内容都是与销售直接相关的课程介绍,而没有任何纯粹的、只与心灵或者精神相关的分享。按照这种逻辑,我猜想她所渴望的“不商业化”的理想世界是这样的:每个人都愿意无偿地分享或者给予,这里的交换不是基于金钱,而是基于爱心和奉献精神。

然而,正是因为这种信念的存在,中国市场出现了很有意思的现象,很多创新企业为了避免让自己显得“太商业化”,把直接的商业模式变成间接的商业模式,例如,做内容的不靠内容赚钱,做工具软件的也不靠工具软件赚钱,而是靠用户卖给广告主或售卖用户隐私来赚钱;做硬件的,不靠产品赚钱,而靠增值服务赚钱。

这样的世界看上去简单纯洁,苹果公司CEO Tim Cook(蒂姆·库克)曾经就在一封公开信中评论过这种模式,他说:“当一项在线服务免费时,你就不再是消费者,反而成为被消费的对象。”Tim Cook声称苹果公司绝不会出售用户隐私,因为苹果公司的商业模式非常直接,那就是依靠出售出色的产品来赚钱。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十分赞赏《罗辑思维》的创始人罗振宇的做法。不同于大多数互联网创业者,罗振宇始终把自己定位成生意人,对于赚钱从不避讳,并一直相信“合法挣钱,是这个世界上最有尊严的活法”。这种思路不仅把《罗辑思维》带上了一条盈利之路,还把中国带入了内容付费的时代,给众多知识分子谋了福利。为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付费是理所应当的事情,而收费赚钱作为一种正常的商业行为则天经地义。

若没有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依靠货币的直接交易,正常的价值创造体系就会被阻断,生产者或者企业家就无法获得真实有效的市场信息,也就无法判断所做之事是否真的有意义,结果造成大量资源无法得到有效利用。因此,我们应该鼓励更多人成为依靠利润而生存的企业家,而不是依赖融资让别人为自己的失败来埋单的创业者。

在离职之前,我和大部分人一样,拿的是固定工资,然而每次拿到这份钱的时候,我很难有心安理得的感觉,因为尽管每天忙忙碌碌,我却感受不到做这些事情的意义,更无法看到它们所带来的最终价值。辞职给我的生活带来的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人每月固定往我的工资卡里打钱,每一分钱的收入都必须依靠自己去挣。然而,我却从未像现在这样心安理得,因为赚的每一分钱都来源于我为这个社会所创造的价值,它们是我个人价值的直接体现。

我想,这样的生活,才是最值得骄傲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