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周易江湖:趣说《周易》的技法与实例 » 周易江湖:趣说《周易》的技法与实例全文在线阅读

《周易江湖:趣说《周易》的技法与实例》虽然名言辈出,但请不要曲解

关灯直达底部

“潜龙勿用”,下也。“见龙在田”,时舍也。“终日乾乾”,行事也。“或跃在渊”,自试也。“飞龙在天”,上治也。“亢龙有悔”,穷之灾也。乾元“用九”,天下治也。

什么叫唐僧?《文言》就是最早的唐僧,前边刚把乾卦从第一爻“潜龙勿用”到第六爻“亢龙有悔”仔仔细细阐释了一遍,大力发掘爻辞当中的隐蔽意义,本以为再说个“用九”就结束了,可谁想到,《文言》突然甩下“用九”,却把从“潜龙勿用”到“亢龙有悔”再到“用九”重新解释了一遍。这还不算完,《文言》一会儿还会再解释第三遍的。

这一轮是说:初九爻“潜龙勿用”是指君子处在卑下的位置,九二爻“见龙在田”是指君子稍稍显露了头角,九三爻“终日乾乾”是指君子做事勤勉,九四爻“或跃在渊”是指君子崭露才能,九五爻“飞龙在天”是指君子在上位治国,上九爻“亢龙有悔”是指君子位置高到极点而出现灾难,最上边的“用九”爻是指天下大治。

这段文字里有个小疑点,就是“‘见龙在田’,时舍也”,这句话里“舍”当什么讲,历代专家有好几种解释,可每种解释都有点儿牵强,我这里暂取一说,看看上下文倒也意思通顺,就这样好了。咱们赶紧进入下面一段,这一段里短短几十个字却出来好几句名言:

“潜龙勿用”,阳气潜藏。“见龙在田”,天下文明。“终日乾乾”,与时偕行。“或跃在渊”,乾道乃革。“飞龙在天”,乃位乎天德。“亢龙有悔”,与时偕极。乾元“用九”,乃见天则。

“‘潜龙勿用’,阳气潜藏。”这是说初九爻的“潜龙勿用”表示的是阳气处于潜伏和藏匿的状态。这句话在字面上很好理解,可你如果较较真,问问到底什么才是所谓“阳气”,这可真难回答了。

这就好像我们平日里说的“上火”,谁都知道“上火”是怎么回事,也知道上了火该怎么办,可这个“火”到底是什么,这恐怕没多少人能答得出来了。

什么是“阳气”?如果往玄了说,我们可以拉来太极图和阴阳鱼,还有河图、洛书等,用几万字构造出一个模糊的影像,让你从里边去“悟”;如果说得实在一点儿,“阳气”其实也很简单,春天来了也就是阳气来了,相应地,冬天来了也就是阴气来了,大文豪柳宗元就说“寒而暑者世谓之阴阳”,看看,即便在古人的眼里,阴阳也未必就是玄而又玄的东西。

如果这样来看,那么,所谓“阳气潜藏”也就是说地球公转到某个位置了,冬天就要结束了,春天就要来临了——要注意哦,这只是对北半球中纬度地区说的,如果说这话的这位古人生活在赤道附近,不知道他还会不会讲什么阴阳?

“‘见龙在田’,天下文明。”一个让我们意想不到的词出现了——文明。

可能不少人都以为“文明”是个外来语,而且是近代才有的词,没想到吧,两千多年前中文里就有“文明”了。

但这时候的“文明”还不是civilization的意思。“文”字前边讲过,有“彩色花纹”的意思,而“‘见龙在田’,天下文明”,这是承接初九爻的“‘潜龙勿用’,阳气潜藏”来说的,阳气本来潜藏着没出来,现在春天来了,是“见龙在田”的时候了,阳气出来了,草也绿了,花也红了,春光明媚,这就是两千多年前的“文明”。

下一句里出现的词比“文明”还要重要:“‘终日乾乾’,与时偕行”,这是在说九三爻。

九三爻可不简单,“与时偕行”,这几个字很眼熟是吧?我听过不止一个人说“与时俱进”就是出自这个“与时偕行”——其实不是,这两个词虽然看似非常相似,实际的意思却截然不同。

“与时偕行”的“时”并不是“时代”的意思,如果说得玄妙一些,它是指“天时”,如果说得朴素一些,它指的就是四季轮回。“时”字在古代常常表示“四时”,也就是“四季”。我们来联系上下文一起看看:前边讲了“阳气潜藏”,紧接着阳气显露,花红草绿,到了“天下文明”的时候,全都是以季节的变化来打比方的,而且,前边也已经讲过古人对乾卦的一种解释,就是把春夏秋冬和仁义礼智什么的都给结合在一起的。

所以,“与时偕行”说的其实只是顺应季节变化的意思,如果再联系下文,你就知道“与时偕行”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是“与时俱进”了。

“与时偕行”在损卦的《彖》里也出现过,叫做“损益盈虚,与时偕行”,是说让多的少一些,让少的多一些,跟着“时”一同前进……

“‘或跃在渊’,乾道乃革”,这是接着来说九四爻,天道在这时候发生了变化。然后就是最尊贵的九五爻,“‘飞龙在天’,乃位乎天德”,是说君子登上了天德的位子,也就是登上君位了。最要命的是下边这句,是解释上九爻的:“‘亢龙有悔’,与时偕极”。

看,这里用了一个和“与时偕行”结构完全相同的词,叫“与时偕极”。前边“与时偕行”还是顺应季节变化呢,经过了天道的一次变革(通俗说就是换季了,商场这时候要搞大酬宾了),上升到了顶点(君位),但季节是要轮回的,这时候就该“与时偕极”了,也就是说,好日子到头了。现在明白了吧,“与时偕行”发展下去就是“与时偕极”,跟着春姑娘的脚步欢天喜地地往前走,走着走着就会走到数九寒冬,这怎么可能会是“与时俱进”的精神呢?

这段里的最后一句,“乾元‘用九’,乃见天则”,这是解释“用九”,也就是“群龙无首”那句爻辞,说“群龙无首”的状态才是上天的法则。

如果这话真是荀子门徒说的,那他们的意思大概是:你秦始皇现在再怎么牛,最终也会“与时偕极”的,被你破坏了的当年诸侯分治的封建制度才是合乎上天的法则的,合乎宇宙运行规律的。

这可能是目前对这句话最圆融无碍的一个解释,上下文的意思因此而全部贯通。遗憾的是,不管说什么都没有足够的证据。

另外,“天则”这个词有没有觉得眼熟啊?那个一度很有影响的天则研究所应该就是从这里取的名字吧。《周易》真是一个起名的宝库啊。

乾,“元”者,始而亨者也。“利贞”者,性情也。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大哉乾乎!刚健中正,纯粹精也。六爻发挥,旁通情也。“时乘六龙”,以“御天”也。“云行雨施”,天下平也。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之行也。“潜”之为言也,隐而未见,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

新一轮的阐释又开始了,《文言》真堪称是不厌其烦、诲人不倦的典范,连番解释完了爻辞,现在还要把《彖》也给阐发一遍。

先说的是“元亨利贞”,说是天(乾)生养了万物,万物茁壮成长,天(乾)虽然这么好,虽然有这么大的功劳,却一点儿也不居功,这可真是太伟大了啊!

“元亨利贞”我在前边已经讲过很多了,知道这四个字其实不过是“大吉大利”的算命套话而已,现在我们再看《文言》的附会也就不会相信了。可是,《文言》这里却讲了一个耐人寻味的内容,那就是:万事万物都是天创造的,但天一点儿也不居功。这好像说的是一个非常物质化的“天”,不大像是“老天爷”,更像是说“大自然”。

这是周朝人才有的观点,而且很有些荀子和老子的风格,我们如果再想想上帝创造了世界之后是如何让人类不断地赞美他、显扬他,就更能体会出《文言》的唯物倾向了。

有人可能会问了:“既然是唯物立场,还搞什么算卦呢?”

答案是:首先,再提醒大家一回,要把《易经》和《易传》分开来看,然后,算卦如果说是源自甲骨占卜的话,算卦的过程就应该是通过排演蓍草来向老天爷讨主意的过程,可如果站在《文言》的唯物立场,这个过程也许就不再意味着向老天爷讨主意,而是意味着人类在通过《易经》来了解宇宙规律。

这可是《文言》的一个核心精神:不再是向老天爷讨主意,而是向大自然寻规律。

这规律就体现在卦爻之中。《文言》说:六爻的运动变化包含着万物的情理,仿佛六龙驾车在天上有规律地奔跑;阴天下雨也都按照季节的规律,天下万物各得其所。

这里得注意一个词,“旁通”,并不是“别有一番心得体会”的意思,而是“遍通”、“汇通”,“旁”字是“普遍”的意思,可别按现代汉语去理解。

《文言》接着又一次全部阐发了乾卦六爻的爻辞含义。

初九爻,“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之行也。‘潜’之为言也,隐而未见,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君子是要提升道德修养,建立丰功伟业的,如果世道不好,那可别贸然行动,这时候还是找个深山老林,自己修炼九阳神功为好。

九二爻,“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辨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君子应该通过努力学习来增长知识,通过多问问题来辨明是非,通过开阔胸怀来待人接物,以仁德作为行事的准则。九二爻的爻辞“见龙在田,利见大人”所说君子已经具备了君主的潜质。

九三爻,“九三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现代汉语里有个词叫“阳刚”,是形容男子汉的,这词也是从《周易》来的。乾、健、阳、刚,这些字眼在《周易》里差不多都是一回事,阳爻是刚性的,连起来说就是“阳刚”,阴爻是柔性的,连起来说就是“阴柔”。再看原文,所谓“重刚”,就是说九三爻的上边也是刚爻(阳爻),下边也是刚爻(阳爻);所谓“不中”,是说九三爻从位置上说没有“得中”;所谓“上不在天,下不在田”,是说九三爻处在六爻的中间,上不着天,下不着地。这三个因素——重刚,不得中,上下不挨——联系在一起看,怎么看怎么都不像好事,所以君子要咬紧牙关做事,夹起尾巴做人,这才有望化险为夷。

九四爻,“九四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故‘或’之。‘或’之者,疑之也,故‘无咎’”——和九三爻的评语一样,也是“重刚”,也是“不中”,也是“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但还多出一个“中不在人”。前边讲过,六爻可以分为上、中、下三段,分别代表天、地、人三才,《文言》是把九三爻当做“人”的代表,那九四爻就惨了,上不着天,下不着地,中间还不是人,所以爻辞说“或跃在渊”,有个“或”字,这是表示“或者这样,或者那样”,很犹豫,很谨慎。犹豫和谨慎都是对的,这时候只有万分谨慎才能避免灾祸的发生。

九五爻,“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九五爻“飞龙在天”的这位“大人”,道德可比天地,贤明可比日月,行事如同四季流转般有规矩、有信用,还能够洞悉吉凶如有鬼神相助,既能察知事物的先机,又能按照客观规律办事。这样的人,天都不会难为他,何况人呢,又何况鬼神呢?

上九爻,“‘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其唯圣人乎!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所谓“亢龙有悔”,是说只知进却不知退,只知道现状不错却看不出将会出现的风险,只知道有所得却看不出还会有所失。能明白进退存亡的道理而又不偏离正道的人,一定就是圣人!

《文言》阐释乾卦的内容到此结束。回头看看,对这六爻的最近的解说哪一段最精彩呢?我想大多数人都会认为是九五爻那段:“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你只要把原文大声朗读几遍,别管意思能不能明白,单是读就能体会到那股子牛气!

这段话看上去神乎其神、玄乎其玄,如果你听传销课能听得心潮澎湃,那你读这段文字应该也能读到神采飞扬。

中国是很有这种慷慨激昂说漂亮话的传统的,你再读一遍“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然后再读宋儒张载的那段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看看,同一种结构,很像吧?

但这些话好听是好听,却禁不起深究。

再看这个“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很玄吧?什么是“先天”,什么又是“后天”?这两个名词玄妙得不得了,后来又有人推出什么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先天八卦方位和后天八卦方位。其实呢,如果把话说白了,比如张三看到“八九河开,九九燕来”,看到冬眠的大熊从树洞里钻出来了,他就知道春天马上就要来了,得赶紧买几条纱巾准备着——因为张三住在北京,北京的春天多风,出门得用纱巾把脸蒙上。纱巾一蒙脸,老天也奈何不了他了。张三这就叫“先天而天弗违”。

至于“后天而奉天时”,比如李四,刮风了知道买纱巾,夏天了知道换短裤,秋天了知道贴秋膘,冬天了知道穿棉袄。如果你觉得这都没什么,你也能做到,那可恭喜你了,这说明你也能“后天而奉天时”。

所以,“先天”和“后天”根本没什么玄的,分别是说“先于天时”和“后于天时”而已。

借这个问题多说两句:读书可别轻易就被大话吓唬住。《庄子》里的《逍遥游》想必大家都了解吧,看人家文章一开头:“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这是何等的气势,何等的逍遥!再往后读,越来越潇洒:“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

可咱们再往后读,读读《庄子》杂篇里的《外物》(虽然这很可能不是庄子本人写的),有这么一段: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

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

庄周愤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耶?’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愤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我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这个“涸泽之鱼”的故事也是个名段,说庄子家里穷,有一天可能是揭不开锅了,就去找监河侯借粮食。监河侯很慷慨:“没问题,不就是一点儿粮食嘛,等我收完了税,我借你一百万美元!”

庄子一听,脸都气白了,本想破口大骂,可转念一想:知识分子骂人是不该带脏字的。嗯,那就讲个故事好了。于是,庄子开讲:“我昨天走路的时候听见有人叫我,一看,车辙轧的沟里有一条鱼。鱼很着急,对我说:‘我是东海的水官,落难在这里,快渴死了,你能给我弄一点儿水吗?’我说:‘好啊,等我到美国转一圈,引太平洋的水来救你。’鱼一下子把脸板起来了:‘等你小子把太平洋的水引来,我就只剩下太平洋的深深伤心了,你也别来这儿找我了,直接到超市卖鱼罐头的地方找我好了,对了,要想从那么多鱼罐头里认出我来,一定注意看标签上印的生产日期。’”

我们把《庄子》前后这两篇联系起来看看,一个人再怎么“逍遥游”,到饿肚子的时候毕竟没法“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啊,还是得向势利小人低头借粮食去。

所以呢,不必拿那些虚头巴脑的东西太当回事,必要的时候你就可以用庄子的肚子来当一块试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