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雾凝聚在树木的枝叶上或电线上而成的白色松散冰晶,通称“树挂”。这是一种自然现象,在寒冷或潮湿的地方容易出现。
【辨析】
“雾凇”的“凇”为两点水(冫),切勿错写作三点水(氵)。“凇”只用作气象专用名词,如“雨凇”“雾凇”不能误写为“淞”,“淞”则特指“吴淞江”,又名苏州河,发源于太湖,跟黄浦江合流入长江。
【字里字外】
雾凇多在冬季出现,由水汽凝结产生,晶莹剔透,只能持续数小时或者数天。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记载雾凇现象的国家,《春秋》中就有关于“树稼”“树介”的记载,即后来的“雾凇”。“雾凇”一词最早见于文献记载是在南北朝时期吕忱所编的《字林》里,其解释为:“寒气结冰如珠见日光乃消,齐鲁谓之雾凇。”
【例句】
伴随着我市突降的大雾,松花江两岸出现了雾凇奇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