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全体一致地仇恨敌人。
【辨析】
“忾”是形声字,但其声旁“气”的读音在今天已和古时候大不相同,因此不可写作或读作“气”(qì)。
【起源与演变】
同仇:共同对敌;敌:对抗,抵拒;忾:愤怒。“同仇”和“敌忾”分别出自《诗经·秦风·无衣》“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和《左传·文公四年》“诸侯敌王所忾,而献其功”。“敌王所忾”的意思是指把天子所痛恨的人作为自己的敌人而加以讨伐。“忾”《说文解字》说解为“大息也”,本义就是叹息的意思,如《诗经·曹风·下泉》:“忾我寤叹,念彼周京。”意思是我思念周的京城,叹息着睡不着觉。但经过演变,在现代汉语中,“忾”只有愤恨这一个意思。
【例句】
在那场关系民族生死存亡的斗争中,各族人民同仇敌忾,共赴国难。
【字里字外】
《诗经》中的《秦风·无衣》是一首周代的秦地民歌,诗中有这样的语句:“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这就是“同仇”的来源。这几句诗的意思是:谁说没有衣服?我的战袍就是你的。国王兴兵打仗,快把武器修好。我与你共同对付仇敌。
产生《秦风》的秦地,即现在的陕西中部和甘肃东部,秦人在商周时代与戎狄杂处,以尚武著称。当时秦地的成年男子平时耕种放牧,从事农业生产,发生战争时就走上战场成为战士,武器与军装由自己准备。
《秦风·无衣》描绘的便是秦人在上战场之前准备武器与军装的场景,“与子同仇”这一句激昂的呼喊表现出战士们团结一心的精神与抗击敌人的决心。“敌忾”则出自《左传·文公四年》中“诸侯敌王所忾,而献其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王所痛恨的人,诸侯也要把其视为仇敌,并出兵讨伐他。“同仇”与“敌忾”都表示人民有着共同的敌人,面对敌人的时候有着同样的愤怒与仇恨,并将采取行动团结一致来讨伐敌人。这两个词语都来源于封建时代臣子对王权的拱卫,带有时代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