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指的是雕刻和打磨(玉石),后来又有了加工使之更精美的意思,多指文章等。
【辨析】
《说文解字》把“琢”说解为“治玉也”,也就是雕刻加工玉石的意思,所以“琢”是王(也就是玉)字旁。《荀子》中写道:“和之璧,井里之厥也。玉人琢之,为天子宝。”大意是说闻名天下的和氏璧,起初只是井里的一块不起眼的石头;经过玉石匠人的加工,它才成为举世无双的宝玉,被国王皇帝所珍爱。“磨”在古代指打磨石器,所以“磨”字里有石字。
【起源与演变】
《诗经·卫风·淇奥》中有“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之句。《荀子·大略》写道:“人之于文学也,犹玉之于琢磨也。”“琢磨”的本义是雕刻打磨玉石,又可以用来比喻修养德业,研讨义理,修饰诗文等。宋王安石在《送石赓归宁》一诗中写道:“稍出平生言,道艺相琢磨。”“琢磨”还有另一个读音是zuó mo,读此音时,这个词的意思是思索、考虑。
【例句】
书稿尚嫌粗糙,有待琢磨完善。
【字里字外】
“琢磨”是制作玉器时玉石的加工程序之一。
古代在加工不同物体时叫法也不尽相同,比如加工骨头叫作“切”,加工象牙叫作“磋”,加工玉为“琢”,加工石为“磨”。切磋琢磨之后材料才能成为宝物,比如楚国人卞和的璞玉,在被雕琢打磨前,和普通石头没什么区别,但经过细致的加工后,就成了举世无双的宝玉。
通过琢磨,将外表普通的玉石慢慢雕琢为宝玉,这个过程使这个词也用来比喻学问的研究,品德的锻炼等。《礼记·学记》中有言:“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荀子·大略》中也有“人之于文学也,犹玉之于琢磨也”这样的句子。这些语句用琢磨玉器来比喻人们研究学问、锤炼品德需要下大力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