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可疑,奇怪,或指花招、不为人知的内幕等。
【辨析】
“蹊”是形声字,从足,奚声。“跷”也为形声字,从足,尧声。“蹊跷”是联绵词,泛指情况不正常、有点奇怪,需要等一等,弄清楚了再落足的意思。
【起源与演变】
“蹊跷”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宋代,但是具体来源并没有定论。一般认为它可能是从“崎岖”这个词转化而来的。
“崎岖”的意思是地势阻塞不平,又可以引申为曲折、辗转、诡秘等意思。“崎岖”是个双声联绵词,字形和字序都不是固定的,可以变化,所以它在使用中又逐渐转化成“岖崎”。“岖崎”的读音再继续演化,变成了“屈奇”,同时,奇怪、诡秘,就成了主要词义了。
【例句】
起初,他颇担心那个老实人发觉了他的蹊跷,接着他就因为他的坦白善良自惭起来。
沙汀《一个秋天晚上》
宋江见了这个大汉走得蹊跷,慌忙起身,赶出茶房来,跟着那汉走。
施耐庵《水浒传》
【字里字外】
《汉书·广川惠王刘越传》中有“谋屈奇,起自绝”两句,这两句取自刘越的孙子刘去为他的姬妾陶望卿写的一首诗歌。
陶望卿是西汉美女,虽然是小家碧玉,但五官精致,身材苗条,长得非常漂亮。刘去继位后,将陶望卿强娶为妃,对她非常宠爱。刘去的王后叫昭信,非常嫉妒,怀恨在心,千方百计要置陶望卿于死地。她经常在刘去的面前状告陶望卿,甚至诬陷陶望卿与人通奸,刘去于是写诗警告陶望卿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这里的“屈奇”,就是“诡异、不正常”的意思。
除了“屈奇”之外,“岖崎”还转音为“跷崎”,义同“屈奇”。“跷崎”再转音为“跷蹊”,最后变成“蹊跷”。人们常用“这个事有蹊跷”“×××蹊跷死亡”等来表示不太正常,事情有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