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六韬》《三略》都是古代的兵书,后来称用兵的计谋为韬略。
辨析
韬不可写成或读作蹈(dǎo)。韬最早与兵器有关,而不是人的肢体动作。以“舀”作为声旁的汉字,有的读作dao,如舞蹈的“蹈”,稻子的“稻”,有的读作tao,如韬略的“韬”,滔滔不绝的“滔”,因此要注意区分。
起源与演变
“韬”和“略”其实是古代讲计谋讲战略的书的简称,现在变成了一个专门的名词。《三略》相传就是《黄石公三略》,即汉初黄石公所著而传授给张良的兵书。《六韬》也是周代的一部兵书。后来“韬略”就泛指兵书,引申为计谋。由“韬略”扩展出另外一个成语“文韬武略”,“文韬”与“武略”均为主谓短语,二者组成并列短语。实际上这是一个互文的用法,即指一个人在文和武两方面都很有谋略,智勇双全,是文武全才。
例句
“小文夫妇不是很现成吗?”招弟很有韬略似的说,“小文的胡琴是人所共知,小文太太又是名票,我去学又方便!妈,你听着!”
老舍《四世同堂》
字里字外
相传《六韬》是姜太公吕望所作,书中通过周文王、武王与吕望对话的形式,论述治国、治军和指导战争的理论、原则,是一部具有重要价值的兵书,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受到历代兵家名将的重视。司马迁《史记·齐太公世家》称:“后世之言兵及周之阴权,皆宗太公为本谋。”北宋神宗元丰年间,《六韬》被列为“武经七书”之一,为武学必读书。
《三略》也是中国古代兵书,“武经七书”之一。相传这本书原为太公姜尚所著,经秦末汉初时人黄石公推演,传授给张良,但据后人考证,此书不像秦汉之际的作品,当系后人依托之作,作者已不可考。本书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政治战略学专著。《三略》共三卷,上略论述了以“柔弱胜刚强”为指导,收揽人心为中心,“任贤擒敌”为宗旨的治国统军的战略思想和方法;中略阐述君主驭将统众的谋略;下略主张在政治上以道德仁义礼为本,招贤纳士,以圣贤治国治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