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比喻超出自己业务范围去处理别人的事,也比喻包办代替。
辨析
“庖”的部首“广(guǎng)”为房屋之意,《说文解字》释“庖”为“厨也”,“庖”本义指厨房。注意,“庖”不要误读为bāo,或误写作“疱”。“疱”的部首为“疒”,和疾病相关。
起源与演变
“俎”的甲骨文字形像置肉于砧板或祭祀用的案板上。《说文解字》将其解释为“礼俎也”。本义是祭祀或宴会用的一种盛放物体的礼器,木制漆饰,有四足。常见词组有“俎豆”,“俎”和“豆”都是古代祭祀用的器具;后来也指割肉用的砧板,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俎”也是我国一个罕见的姓氏。
例句
孩子能做的事,父母不要越俎代庖。
字里字外
“越俎代庖”出自《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归休乎君,予无所用天下为!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意思是说,鹪鹩这种鸟在树林中筑巢的时候,只不过占据一根树枝就够了;鼹鼠这种动物在河边喝水的时候,喝饱了肚子也就够了。君主你就算把天下给我,我要来又有什么用处呢?即便厨师处理不好厨房里的事,主管祭祀的人也不应该跨过礼制去代替他做事。这段话强调人要各司其职、各安其位、各尽其责,是庄子用来拒绝国君请自己出仕的话语,充分表达了道家清静无为、知足常乐的思想。最后一句话被后人总结为“越俎代庖”,用来指责多管闲事的人。
这一点在分工越来越明确的当代社会更具有重要意义。《庄子·养生主》中还有一个与“庖”相关的典故——“庖丁解牛”,比喻经过反复练习实践,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这样一来做事就能够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甲骨文中的“俎”字金文中的“俎”字小篆中的“俎”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