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 义】
古时烹茶时的一种调茶工具,由精细切割而成的竹块制作而成。茶筅在现代成为日本茶道中必备的工具,用以调搅粉末茶。
【名家解读】
茶筅是个雅物,现在人们喝茶时都不再用茶筅。但是在古代,喝茶一定会用到它。在古代的器物里面,它是个名物,有专门的名词与之对应。目前在日本文化中保留了这一器物,而在中国却消失了。(康震)
【辨 析】
因为茶筅是竹制品,所以“筅”为竹字头,筅帚、炊帚,是用竹子等做成的刷锅、碗的用具。
你知道吗?
林语堂曾经说过:“只要有一只茶壶,中国人到哪儿都是快乐的。”茶与中国人有着紧密的关系,这在“粗茶淡饭”“茶饭不思”“茶余饭后”这些我们熟悉而又陌生的词语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中国,无论是文人雅士,还是平头百姓,虽然饮茶的品位不同,心境各异,但都对茶有一份独特的感情,那是从古至今植根于中国人心底的茶情结。
【字里字外】
茶筅,作为调茶工具,最初是用竹木制成,形如倒伞,文人雅士们送了它一个雅号,叫“搅茶公子”。茶筅是宋朝的一种茶艺“点茶”中的必备工具。因为当时流行用点茶的技艺决胜负,所以点茶又叫“斗茶”。
宋朝斗茶,先要把饼茶碾碎,筛成极细的茶粉置于碗中,再把沸水倒入,同时用茶筅快速搅拌茶汤,使茶汤慢慢出现泡沫。茶道技艺的优劣,以茶汤颜色和茶沫停留时间长短为标准。当时的人们从宫廷到市井,都喜欢用这种方式来赌胜负。
除了茶筅,煮茶时还常有茶道六君子相伴,即茶筒、茶匙、茶漏、茶则、茶夹、茶针。茶道六君子通常为竹木制成,因为竹木与自然相通,其清雅之气与茶相得益彰。
茶筒是盛放茶道用品的器皿,也就是茶器筒。茶匙的主要用途是挖取泡过的茶。茶漏则常常放在壶口,用于导茶入壶,防止茶叶掉落壶外。茶则用于盛茶入壶。茶夹则可将茶渣从壶中夹出,也可用它来夹着茶杯清洗,既卫生又可以防止烫伤。茶针主要用于疏通茶壶的内网。
【例 句】
太监又将颁赐之物,送与猜着之人:每人一个宫制诗筒,一柄茶筅。
曹雪芹《红楼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