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 义】
点燃灯烛来接替日光照明,形容夜以继日地用功读书或努力工作。
【名家解读】
“焚膏继晷”一词中的“膏”指油脂,如“民脂民膏”。“晷”指日影或者指一种古代的计时工具。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太阳落下去了,就点上灯烛。用来形容夜以继日地工作或读书,形容非常勤奋。(郦波)
【辨 析】
“焚”是一个会意字,从火,从林。“焚”的甲骨文字形像火烧丛林。古人打猎,为了把野兽从树林里赶出来,就采用焚林的办法。在这个成语中,“晷”读作ɡuǐ,不要读成jiù,“晷”字底部是“口”,不要写作“日”。
你知道吗?
古代夜晚有更夫报时。更夫兼具巡夜和报时两个功能。通常两个人一组,一个拿着锣,一个拿着梆,在夜色如墨的夜晚巡视,边走边敲,每隔一个时辰敲一次,还会喊着“天干物燥,小心火烛”之类的话。
【字里字外】
金乌每日从扶桑树上升起,东升西落,中国古人在日月星辰的交迭里,捕捉到了时间的流逝,发明了早期的计时工具。
日晷,又名日规,是利用太阳测定时刻的一种计时工具,早在秦汉时期就已经在民间流行。它的原理就是利用太阳的投影方向来测定并划分时刻,其名字“日晷”的本义就是指太阳的影子。日晷通常是由晷针和晷面组成。在晷面的大圆盘上刻着“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时辰。随着太阳在天空位置的变化,晷针投下的影子在晷面上慢慢移动,指向相应的时辰。
日晷在阴天和夜晚无法使用,于是人们又发明了新的计时工具——铜壶滴漏。铜壶滴漏是用滴水的方式记录时间。早期的铜壶滴漏只用一只漏壶盛水,壶中插着一根画着刻度的标杆,水从壶底的小洞滴出,人们根据水位下降时所显露的刻度来判断时间。这时的铜壶滴漏还不够精确,后来不断改良,升级为四只漏壶一套。四只漏壶依次放在一个四级木架上,从高到低分别叫作日壶、月壶、星壶、授水壶。日壶、月壶、星壶下面分别有一个滴水的铜嘴,授水壶里则放置着标尺。水从日壶滴入月壶,再到星壶,最后滴入授水壶。授水壶中的水,随着时间的流淌,越积越多,标尺在浮力的作用下缓缓上升,人们便通过标尺浮出水面的刻度来判断时间。
【例 句】
相传文人目多眚(sh0ng),归咎读书,焚膏继晷,以致损明。
张潮《虞初新志·三侬赘人广自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