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则天的故事 » 武则天的故事全文在线阅读

《武则天的故事》解密:武则天称帝路上最危险的经历是什么?

关灯直达底部

武则天从小就是个“白富美”,其父武士彟(yuē)是个木材商人,反隋有功,是政绩卓著的高级官员。但即便是这样的出身,武则天想挤进皇亲国戚的圈子,当上皇妃、皇后乃至改元称帝,仍是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只要一步走错,轻则被废黜、进冷宫,重则掉脑袋、株连亲人。武则天是怎么一步步做到的呢

入宫

主要困难:未获圣眷入寺为尼

贞观十一年(637年),14岁的武则天被唐太宗召入宫中,但整整12年未获宠幸。唐太宗驾崩后,她还被迁入长安感业寺为尼。

作为一个奔三的尼姑,武则天似乎再也没有进入皇城的机会。但是,在太宗病重期间,他和太子李治建立了感情,入寺为尼后,与李治仍藕断丝连。

永徽二年(651年),无子的王皇后为与情敌萧淑妃争宠,请高宗将武则天纳入宫中,李治应允,武则天才得以再度入宫,随即生下儿子李弘。

宫斗

主要对手:王皇后萧淑妃元老大臣

为站稳脚跟,武则天先用了招苦肉计。据《新唐书》、《资治通鉴》记载,永徽五年(654年),武则天产下长女安定思公主,王皇后来看望。她走后,武则天掐死公主,嫁祸于王皇后。

为上位掐死亲闺女,这个桥段在历史上颇有争议,比如成书于五代的《旧唐书》只记载有小公主的暴卒。

当时,支持王皇后的,主要是以长孙无忌、褚遂良为首的元老大臣,他们势力强大,皇帝李治也得让三分。武则天看穿了李治的心思,把“废王立武”解释成李治重振皇权的标志。她一边站到了皇帝这边,一边重赏支持废后的大臣。

不久,李治下诏,把王皇后和萧淑妃废为庶人,立武则天为后,将长孙无忌、于志宁、韩瑗、来济等人削职免官,贬出京师。

称帝

主要对手:李氏皇族及支持他们的大臣

李治当政后期病痛不断,武则天有机会就帮着他处理朝政,慢慢积攒下了政治威望。

麟德元年(664年),李治允许武则天与他一起上朝,临朝听政,她的政治经验和影响力进一步增长。

相比之下,她和李治生的儿子,命运都不咋好,太子李弘早逝,二子李贤谋逆被废,李治驾崩后,三子李显继位,可没当几个月,就被武则天废黜,立四子李旦为帝。

为维护李唐正统,徐敬业兄弟、博州刺史琅邪王李冲、豫州刺史越王李贞先后起兵反武,但均被剿灭。

再后来,武则天建立告密制度,任用周兴、来俊臣等酷吏,掌管制狱,杀戮大量李唐宗室。

载初二年(691年),武则天“顺应民意”当了皇帝,改唐为周,改元天授。此外,她还改名为“曌”,意味着自己像日、月一样崇高,凌挂于天空之上。

称帝路上最危险一步!

武则天一生中最大的逆境是改朝换代,其实就是改唐为周,那个时候她遇到非常坚强地反对,最严肃地反对是徐敬业在扬州发动叛乱,30万大军挑衅中央。在徐敬业叛乱的同时,朝廷里面裴严讲怎么样让徐敬业叛乱平复,很简单,只要太后退位就可以了。外面有人打仗,里面有人逼宫,这是很严肃的事情,怎么样解决掉的。

在这里有三个方面,第一方面,充分利用妻子和母亲的身份。这是在干什么?在解决改李为武的问题。怎么叫做充分利用妻子和母亲的身份?武则天一直是唐高宗重要辅佐者,唐高宗有风疾,类似于高血压,所以他一直不能独立主政,武则天是他合理的盟友,他很信任武则天,信到什么程度?在他死的时候留下一份大帝遗诏,这个遗诏中最重要的一句话是“比来天后事条,深有益于为政治。务令崇用,式尊无怠。”这是武则天在唐高宗之后继续执政的重要依托,拿着遗嘱办事。唐高宗对所有大臣下了命令,武则天说的话一定要继续沿用,你们要尊重她,丝毫不能有懈怠。政治遗嘱非常非常管用,在集权社会政治遗嘱非常管用。武则天一直很好地利用了唐高宗这一点。

第二,母亲的身份。唐高宗之后上台的,后来的唐中宗李显,李显拿掉上来的是李旦。武则天怎么把他拿?利用中国传统的孝道。中国古典文化不僵硬,男尊女卑一定讲的,但是中国的男尊女卑不是绝对的教条,还受到另外一个教条的制约,叫做母尊子卑,母亲是女的,儿子是男的,但是在母亲儿子问题上我们讲母尊于子,所以武则天能在唐中宗的时代把他拿掉,拿掉的理由是唐中宗不小心说了一句话,说要把天下让给岳父,这是一句气话,我让他当官就当官,我哪一天还让他当皇帝呢。武则天抓住这句话,说有一天我儿子要把天下让给他岳父,这是对不起祖宗,这样的儿子不能要,把他拿掉,换上最小的儿子李旦,李旦是乖宝。

武则天怎么解释呢?我儿子非常孝顺,他儿子去世了他非常悲痛。这个悲痛持续多久?中国古代讲守丧要守三年,小孩刚生来到三岁的时候都是父母抱着,因此对父母的感念之情持续三年。说我的儿子特别孝顺,三年之内他没有办法处理朝政,所以我暂且替代。这些都是利用妻权和母权。中国古代讲夫妇齐体,丈夫和妻子差不多算是一个人,丈夫跟妻子讲你办事我放心,留下一个政治遗嘱,这是妻子可以利用的资源。另外一个利用的资源是孝道,母尊于子。你看起来她反传统,其实她是利用传统反传统。至少红旗举的很漂亮,利用妻权和母权解决她在唐高宗去世之后继续执政的问题,就为她以后改李为武打下基础,他在唐高宗之后继续执政,而且把儿子压下来,这是很重要的凌驾于皇帝之上的举措。

第三,皇帝是他儿子,她可以随便接入母权压制儿子,这是解决了皇帝的问题。但是国家除了有皇帝之外还有大臣,怎么样解决大臣的问题?大臣也都反对她改李为武,怎么解决?

第一个解决办法,所谓恩威并用,大臣里有好多人反对,抓一批杀一批,能解决杀鸡害儆猴的问题,解决时间问题,李自成在北京呆一个月,大家说是贼。清朝皇帝在北京呆二百多年,大家说是皇帝。皇帝和贼之间差的就是时间。酷吏政治为什么解决时间?武则天知道下面大臣反对她,她知道反对最厉害的人,让酷吏把这些人抓起来安一个罪名杀掉。这时候形成整体的恐怖气氛,原来很反对她的人这时候要先收敛一下,因为皇帝在严打,我不要撞枪口。收敛多久?比如收敛一年,原来90%人反对,一年以后已经剩70%,大家开始习惯这一年平安无事,有30%人会转化,不反对了。这时候再抓一批,杀一批,又严打一次,又震慑一批人,统治维持到第二年,到第二年结束的时候反对她的人由70%降到50%,然后再搞一次,到第三年,从50%下降到30%,再搞一次,一个统治如果能维持五年以上,反对者力量会非常小,可能就是5%、10%,甚至都不到。

但是光靠吓人不行,有一句话很经典,得民心者得天下。不能光靠吓唬人,你要让人真心时代拥戴你,吓唬只是一面,另外一面要给机会,让官员真的知道在你的统治下他能得到好处,能得到收益,能得到空间,人是要自由的,人是要空间的。这一点武则天怎么做?科举制。武则天大量推行科举制,科举制的精髓是英雄不问出处。

我们今天的高考还是科举演变出来的。考试卷上不用写家里干什么的,凭的就是一张答卷。英雄不问出身解决了没有背景的官员上升的问题。因为当时社会的普遍现象就是太讲背景了,唐朝是跟着魏晋南北朝来的,魏晋南北朝是著名的拼爹时代,是一个身份制社会,有身份的人,有好爹的人可以做至公卿。贵族子弟尤如长在山尖的小草,平民中的好子弟尤如长在山脚下的大松树,松树怎么提取营养提升自身的高度,在绝对海拔上永远也比不上山尖的小草。全社会的愤懑在这,这时候武则天讲,大力弘扬科举制,把科举制作为最重要的选官原则。社会开始流动起来,平民子弟可以依靠自身的头脑,而不是祖宗的牌位上升了。这个对于官员是不是一个莫大的刺激?一个正面的刺激?有了这样的刺激,她就赢得了官员的拥戴,而不仅仅是畏惧。

所以恩威并施给她赢得的是官僚的心。皇帝和谁共治天下?皇帝和士大夫共治天下,只要把官僚这个阶层搞定,这个皇权就稳当很多。靠母权压制住自己的儿子,给官员机会和吓唬他们赢得了官僚,以武改李在这时候有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