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则天的故事 » 武则天的故事全文在线阅读

《武则天的故事》揭秘武则天为何对酷吏先用后杀?其中有何原因?

关灯直达底部

在武则天重用的酷吏中,有两个最为狠毒,在历史上知名度也最高,一个叫周兴,一个叫来俊臣,提到这两个人的名字,当时的人都会不寒而栗。武则天为了巩固她的地位,实行铁血政策,重用酷吏,打击潜在的政治敌人,借此稳定政局。那么失去利用价值之后,这两个杀人魔王又落得个何等的结局呢?

有一个成语叫做“请君入瓮”,意思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这条成语说的其实就是武则天手下的两个酷吏周兴和来俊臣的故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武则天依靠酷吏解决了反对派,坐稳了女皇的宝座,一支酷吏队伍也就应运而生。那么,武则天会不会重赏酷吏,把他们真正当成心腹呢?不会。刚当上皇帝不久,武则天就拿大名鼎鼎的酷吏周兴开刀了。

周兴是雍州长安人,从小学习法律,长大后就混上了个司法小吏。虽然都是吃皇粮的,但是,唐朝官和吏可是界限森严。吏的地位很低,就是衙门里跑腿打杂的。那时候,当官的责打小吏是家常便饭。如果哪个官居然不打小吏,倒成了罕见的善行,要被记载在史书里。虽然周兴明熟法律制度,在唐高宗时代也曾受到赏识,但是,由于出身低微,他始终没有得到提拔,一直在衙门里忍气吞声。他做梦也没想到,有一天,这个等级森严的社会,会在武则天的手下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武则天要改朝换代,昔日趾高气扬的王公贵族纷纷落马,小人物的上升之路却变得空前宽广。献祥瑞呀,告密呀,都可以当官。周兴原本就是有野心的人,觉得天生我材必有用,在这个特殊的年代里,他的司法才能终于有机会发挥了。周兴经手的第一件大案,就是前面讲过的宗室谋反案。这个案子让一大批宗室人头落地,为武则天称帝扫除了障碍。周兴也因此成为武周建国的一大功臣。当时很多人私下议论他大量制造冤假错案,周兴听了哈哈一笑,在衙门口贴了两行大字:

被告之人,问皆称枉。

斩决之后,咸悉无言。

真是一副十足的无赖相。武则天当皇帝之后,周兴又投其所好,建议废除李唐宗族的宗正属籍,剥夺他们的皇室成员资格。周兴办案手段高明,又能上体天心,所以深得武则天的赏识。很快从一个不入流的司法小吏升到四品的秋官侍郎、文昌右丞,升官的速度飞快。不仅如此,武则天还赐他姓武,这在当时是了不起的殊荣,俨然就是酷吏中的大哥,周兴自己也得意洋洋。

可是俗话说“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周兴的好日子在天授二年(691年)就到头了。当时来俊臣已经是酷吏里的后起之秀,和周兴一块儿审案子,也一块儿吃饭,两人关系不错。有一天,正吃饭呢,来俊臣说话了:“现在犯人都不肯招供,您是老前辈,有什么办法吗?”周兴哈哈大笑,说:“这简单。你找一个大缸来,四周围上炭,把炭火生得旺旺的,请他进去坐会儿,到时候,让他招什么他就招什么啦!”来俊臣不由得叫一声好,马上叫手下人搬来一口缸,眼看炭火已经烧起来了,来俊臣站起身来,朝着周兴深深一揖:“奉皇帝圣旨查办老兄谋反一案,烦请老兄入此瓮!”周兴当场就吓呆了,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说道:“你要我招什么?我都招。”案子不费吹灰之力马上就结了,谋反罪按律当斩,武则天念周兴有功,破例流放岭南。但周兴作恶多端,结怨太多,半途为仇家所杀。这就是著名的“请君入瓮”的故事,之所以流传至今,也反映了老百姓的一种愿望:多行不义必自毙,恶人自有恶人磨。

收拾了老资格的酷吏周兴,同样也是酷吏的来俊臣会不会有兔死狐悲之感呢?他没有。他觉得自己有两大优势,一定可以立于不败之地。哪两大优势呢?第一,他忠诚于皇帝。来俊臣在自己的名著《罗织经》里首先就讲忠君。忠到什么程度呢?“虽至亲亦忍绝,纵为恶亦不让。”就是可以置伦常于不顾,也可以置良心于不顾。只要有利于皇帝,没有他不可以干的。一个人主动把自己置于狗的位置,难道还不能讨得主子的喜欢吗?何况,他是武则天从死刑犯里直接提拔上来的,武则天就是他的重生父母,他怎么会不忠诚呢?

第二大优势是专业素质高。上集讲过,来俊臣把刑讯逼供已经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了,连周兴这样的老手都被他玩弄于股掌之间,其他人就更不在话下了。天授二年周兴死后,大的案子基本都是来俊臣经办的,也都没有什么差池。因为有这样两大优势,来俊臣觉得自己绝不会失宠。延载元年(694年),来俊臣因为贪污被贬官,可是没过多久就被重新起用,这让他的信心更坚定了。跟当年武则天的第一个支持者李义府一样,来俊臣也开始飘飘然了,觉得武则天既然用得着他,就得罩着他,从此更加胡作非为了。

他都干了些什么坏事呢?首先是任意夺人妻女。只要是来俊臣看上的人,也不管人家是未出阁的姑娘还是已嫁人的媳妇,一定要弄到手里。要是人家不给怎么办呢?客气一点,他就假传圣旨,让对方自动把姑娘送给他;要是这家人不识相,他就告人家谋反,把人家全家杀光,然后把姑娘弄过来,被他弄得家破人亡的不计其数。他的妻子就是这么娶来的。这位来夫人出身于大名鼎鼎的太原王氏,那是头等的贵族,唐朝非常讲究等级门第,按道理讲,无论如何是不会嫁给来俊臣这样的人。本来这位王小姐已经嫁给一个叫段简的人了,但是因为太漂亮,被来俊臣盯上了。来俊臣就到段家去,假传圣旨,说皇帝已经把王氏赏给他了。段简虽然明知道这纯属胡说,但是又怕来俊臣诬陷他谋反,只好把夫人拱手送他。死囚犯出身的来俊臣,也就因此成了太原王氏的乘龙快婿。

其次,肆意陷害大臣。来俊臣的职业不是查办谋反案吗?如果没人谋反他岂不就失业了,所以他整天琢磨制造嫌疑犯。谁对皇帝有威胁,或者哪怕是谁不买他的账,他就诬陷谁谋反。后来他胆子越来越大了,也懒得绞尽脑汁了。干脆找了若干块石头做成靶子,石头上面一一写着当朝官员的名字,然后和自己的党羽一起从远处拿小石子砸这些靶子,砸中谁就拿谁开刀。这石子可是不长眼睛,谁知道砸中哪个?所以朝廷上人人自危。这还不算,来俊臣连武则天硕果仅存的几个亲人都惦记上了。他跑到武则天跟前,说武则天的儿女、侄子们全都不可靠。他这样像疯狗一样乱咬人,能不招人恨吗!

一个人如果让所有的人都记恨,恐怕就没什么好下场了。可是,真正让来俊臣陷于灭顶之灾的倒不是他的仇家,而是他的下属兼朋友—酷吏卫遂忠。这是怎么回事呢?前面不是说过来俊臣的办案步骤吗?他在全国各地招一帮流氓,想要打倒哪个人,就让这帮流氓一起诬告,最后把这个人置于死地,这就是所谓的“罗织”。卫遂忠就是他豢养的这帮打手之一。此人聪明伶俐,能说会道,很得来俊臣的赏识,也算是来俊臣的死党。

有一天卫遂忠来找来俊臣喝酒,正逢来俊臣宴请妻子的族人,太原王氏是名门望族,大家正济济一堂,举杯畅饮。卫遂忠突然不请而至,来俊臣觉得他身份太低,上不了台面,就吩咐管家说:就说我不在,别让他进来!

卫遂忠也是粘上毛比猴子还精的人,一眼就看出来其中的原委了,这可太伤自尊了!他径直闯了进去,指着王氏的鼻子就是一通狂骂,说你有什么了不起呀,有你们家人在我就不能进来?小心我把你们一家都修理死!王氏原本是名门淑女,居然在众目睽睽之下被来俊臣的小喽啰一顿羞辱,回屋痛哭不已。来俊臣也很生气,命人把卫遂忠捆起来痛打了一顿。卫遂忠这下子可被打清醒了,赶紧跪地求饶。来俊臣也还真饶了他。为什么呀?因为有道是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嘛。兄弟是事业上的好帮手,而且只要坐在这个位置上,还怕讨不到老婆?所以他教训了卫遂忠几句就让他走人了。王氏夫人被人白白地羞辱一番,自己在丈夫心目之中的位置不过如此,羞愤交加,没过几天,自杀了!即使是这样,来俊臣也没当回事儿,因为他又发现新目标了。上次他看上的是段简的妻子,这次他又看上段简的妾了。

倒霉的段简只好又乖乖地拱手相送。本来是左拥右抱,一下子成了孤家寡人了。所以老百姓常讲“丑妻近地家中宝”,妻子丑一点,地离自己近一点,都好照顾,不容易被别人盯上。段简倒好,娇妻美妾,现在都成别人的了。来俊臣不断发现新目标,并没有把妻子的死当回事,可是卫遂忠寝食难安了。他是来俊臣的心腹,知道来俊臣心如蛇蝎,虽然现在没有找自己的麻烦,但难保哪天不翻旧账。怎么办呢?

卫遂忠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去给来俊臣下绊子了。他知道来俊臣是武则天身边的红人儿,直接跟武则天说来俊臣谋反未必起作用,所以他决定曲线救国,去求见武则天的侄子魏王武承嗣。他问武承嗣:“您可知上次来俊臣掷石头砸中的是谁的名字?正是魏王您呀!他准备告您谋反呢!”一句话可把武承嗣吓坏了。他也曾经风闻来俊臣在武则天面前说自己的坏话,现在从来俊臣的心腹卫遂忠口里再听说,那就更让他深信不疑了。俗话说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武承嗣立刻行动起来了。

他先是以带头大哥的身份联络了武家子弟和太平公主,因为当时太平公主已经嫁到武家,算是武家的人。后来为了增强实力,又把皇嗣李旦也拉了进来,最后干脆连禁军将领也给拉上了,说:来,我们一块儿告倒来俊臣!这些人本来不是一个阵营的,彼此有诸多矛盾,但是在痛恨来俊臣这一点上却空前一致。反正来俊臣让大家都人心惶惶,现在正好趁着人多势众,一起打倒他。联络好了之后,就以魏王武承嗣为首,这些人联名上奏,控告来俊臣。既然这么多人联名上告,那就立案审理吧。一审起来,这罪名可就多了,行贿受贿、欺男霸女已经算是小意思了,更重要的罪状是来俊臣想要自己做皇帝!证据是什么呢?来俊臣曾经把自己比作十六国时期的后赵皇帝石勒!这石勒原本是个奴隶,后来从奴隶成为了将军,又从将军晋升皇帝。来俊臣自比石勒,不就是要谋反吗!谋反就得判处死刑啊,这个处理意见就上报给武则天了。

武则天怎么处理呢?她对来俊臣还是相当有好感的。她知道来俊臣得罪人很多,但那都是自己让他干的。至于说来俊臣想要当皇帝,武则天无论如何是不相信的。何况来俊臣还是个美男子,武则天对于美色总是很感兴趣。她想保住来俊臣,因此迟迟没有答复。然而越是这样,那些告来俊臣的人越害怕呀,要是来俊臣不死,接下来就轮到这些人吃不了兜着走了。宰相啊,武则天的面首啊,都被动员起来游说武则天,可是武则天就是不处理。

常言道:恶人自有恶人磨。最后结束来俊臣性命的还是酷吏。这个酷吏名字叫做吉顼,也是一个美男子。此人曾经和来俊臣共事,心机深沉,胆略非凡,当时也正得武则天信任。

神功元年(697年)六月的一天,武则天骑马到禁苑散心,吉顼为她牵马。骑了一会儿马,武则天问:“最近外面有什么动静吗?”吉顼回答道:“大家都在议论皇上怎么还没判来俊臣死刑呢。”武则天说:“来俊臣有功于国,朕不能不考虑啊。”吉顼朗声说道:“来俊臣纠结不法之徒,陷害忠良,他们家收受的贿赂有如山积,被他迫害而死的冤魂充塞道路,这样的人是国贼,是公害啊。陛下您哪能对这样的人心存恻隐呢?”

这话还真把武则天说动了。武则天沉默了一会,终于长叹一声说:“只好这样了!”吉顼这句话为什么这么起作用呢?有两点原因:第一,他没有提来俊臣谋反,他知道武则天不相信他谋反。但是他所开列的来俊臣的罪状却都是真的,单凭这些罪状已经足够判处来俊臣死刑了。第二,吉顼也是个酷吏,连他都跟武则天说,不能再让来俊臣苟活于人世,武则天也就意识到了,天下人都已经万般厌恶来俊臣了,如果这时候再保他,只能是引火烧身。没办法,借他的脑袋来平息民愤吧,来俊臣自己在《罗织经》里也说过,要“善归上,罪归下”,有好处时要让皇上做好人,有罪过时做臣子的应承担下来,现在,就让他实践自己的理论去吧。神功元年六月初三,武则天终于下令将来俊臣斩首。

斩首那天,洛阳城的老百姓倾城而出,都来看热闹。来俊臣人头刚一落地,百姓蜂拥而上,把来俊臣的尸体挖眼剥皮,连五脏六腑都掏了出来。这情景太让人震撼了,武则天还真没想到来俊臣如此让人痛恨,她不由得暗自庆幸,幸好把他处死了,否则这种郁积的愤怒要是爆发到自己头上,岂不是大麻烦!她赶紧和来俊臣脱清干系,亲自写了《暴来俊臣罪状制》,列举了来俊臣的种种罪状,最后说:“宜加赤族之诛,以雪苍生之愤。”摇身一变,又成了一个替天行道、为民申冤的好皇帝。

既然要当好皇帝,光杀死来俊臣还不够,还要进一步证明自己是被蒙蔽的,没有责任。怎么才能做到这一点呢?武则天找大臣谈话了。她说:“过去周兴、来俊臣审讯的时候,每次都牵扯好多大臣,我也不是没有怀疑过,可是派身边的大臣去复查,回来都说确实如此。我再问那些受审的人,这些人自己都承认谋反,那我也就只好相信了。可是周兴、来俊臣死了之后,也就不再有谋反案了,这样看来,以前那些案子恐怕也有冤枉的吧。”她这明摆着是在装糊涂,大臣也不知道说什么好,就都不说话。沉默了一会儿,一个叫姚元崇的大臣说话了:“从垂拱年间以来,所谓的谋反案基本都是周兴他们诬告出来的。当时陛下让大臣去复查,这些大臣还不是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怎么敢真的去查!那些被诬陷的人如果翻供的话,会吃更多的苦头,还不如早点死了算了,所以只好承认谋反。

现在全仗老天保佑,陛下终于看清楚了周兴、来俊臣他们的嘴脸,把他们正法了。臣敢以全家族一百多口人的性命向您保证,从今再也不会有人谋反了,如果再有人谋反,请陛下问臣的罪!”武则天赶紧顺坡下驴,说:“姚爱卿说得对!以前那些宰相只知道顺着朕,险些让朕成了滥用刑罚的人!现在姚爱卿所说的才是我真正想听的话呀!”一下子把责任推了个精光。武则天和姚元崇之间的这次对话,成为武则天结束酷吏政治的一个标志。这个姚元崇是谁呢?他就是后来辅佐唐玄宗,开创了开元盛世的大名鼎鼎的宰相姚崇。

周兴和来俊臣都死于酷吏之手,是不是因为恶有恶报呢?其实没有这么简单,关键是武则天想要除掉他们了。不光是周兴和来俊臣,新旧《唐书》所记载的二十七个酷吏不是被处决,就是承受不了内心的压力自杀或者发疯,没有一个善终。那么,武则天为什么要把这些帮她打江山的功臣送上断头台呢?

两个原因。第一,她已经用完这些人了。她利用酷吏来打击反对派,巩固了武周的江山。但是,一旦统治真的稳定下来,这些人的历史使命也就结束了。而且,这些人的存在还会成为她的负担。为什么呢?首先,这些人会有损于她的形象,让人们觉得她是淫刑之主;其次,这些人势力太大,都侵夺了武则天的神圣皇权了。来俊臣死后,礼部侍郎马上向武则天自首,说他过去迫于来俊臣的压力,每年都要任命几百个来俊臣的亲信。武则天质问他为什么拿国家官职做人情,侍郎说:“臣负陛下,死罪!臣乱国家法,罪止一身;违俊臣语,立见族灭。”可见皇帝的威力还比不上来俊臣,武则天一生追逐权力,怎么能容忍这样的事情呢!既然酷吏已经失去了利用价值,留下来有百害而无一利,那么,“狡兔死,走狗烹”也就不可避免了。

第二,酷吏自身素质太低了,缺乏转型的可能。酷吏大多出身社会底层,好多人甚至大字不识一个,这样的文化素质让他们没法胜任别的工作。比如说以前提到的文盲酷吏侯思止就经常闹笑话。他在洛阳当官,洛阳有一个地名叫白司马坂,侯思止不大认字,把“坂”字看成谋反的“反”字,还以为是一个叫白司马的谋反了,在这儿被砍的头。当时有一个将军叫孟青棒,他又以为是一种刑具,用来打人的。所以一审问囚徒他就说:“若不承认是白司马,就让你吃孟青棒。”犯人莫名其妙,后来知道是这么回事,好多人都在心里窃笑。长寿元年(692年),曾经帮助武则天平定李敬业叛乱的魏元忠也被人告发谋反。侯思止提审魏元忠时,又露怯了,对魏元忠呵叱道:“急认白司马,不然,即吃孟青棒。

”魏元忠一听,忍不住哈哈大笑。侯思止太生气了,一个犯人敢笑我,就把魏元忠的脚绑起来,拖着他走。魏元忠说:“我命薄,骑驴摔下来了,脚却被鞍镫挂住了,所以被驴拖着走。”侯思止更生气了,接着又是一顿暴打。魏元忠终于发火了,说:“侯思止!你要杀我就杀,说什么谋反不谋反!你好歹也是国家官员,居然说什么白司马、孟青棒,总有你吃亏的时候!”侯思止不懂啊,以为白司马、孟青棒是犯忌讳的话,吓坏了,连忙给魏元忠松绑道歉,说:“思止死罪,幸蒙中丞指教!”这件事一下子传开了,连武则天听了也忍俊不禁。这样素质的官吏,怎么可能不被淘汰呢,等着拿脑袋祭旗吧。

从废黜中宗李哲到处死来俊臣,酷吏政治持续了十四年之久。唐朝以来,任用酷吏一直是人们批评武则天的最主要罪证。那么,回首这段血腥而又纷繁的历史,我们究竟应该怎样评价武则天的酷吏政治呢?

必须承认,酷吏政治有它极其恶劣的一面。首先它严重破坏了司法制度。唐代号称律令制社会,武周王朝的司法体系承自唐朝,本来也很完备,但是在酷吏横行的时代,原来的法律条文和司法原则都成了一纸空文,无法再发挥应有的作用。其次,酷吏政治也破坏了人心。君臣之间互相猜忌,大臣为了自保,只能装聋作哑,苟且偷生。当时的宰相苏味道有一句名言,说别人要是问你问题,绝不能正面回答,要模模糊糊地回答。可即是不可,不可即是可,凡事无可无不可,所以就留下来一个成语叫做“模棱两可”。连宰相整天说话做事都似是而非,公事还能办好吗?所以在武则天手下虽然有不少很能干的大臣,但是再也找不到魏徵那样的直臣了。

但是,在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酷吏对于武则天的统治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一般来说,如果是开国皇帝,必然都有自己的佐命功臣;如果是女主执政,又都会有外戚帮忙。武则天既是女人又是开国皇帝,可是她既没有佐命功臣也没有得力的外戚,而她遇到的阻力又那么大,怎么办呢?只能是任用酷吏了。通过让酷吏杀一批人来震慑天下,武则天迅速地稳定了统治,国家没有发生更大规模的动乱。正是因为有酷吏帮助,武则天才能“计不下席,听不出闱,苍生晏然,紫宸易主”(《资治通鉴》卷二五)。没有经过大规模的流血战争,老百姓安安稳稳,天下就改朝换代了。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武则天是赢家,天下的老百姓也是赢家。

此外,酷吏虽然在一定时期内横行霸道,但是,他们行使的主要是监察司法权,而不是行政权。影响最大的酷吏周兴、来俊臣,都没有当过宰相,因此也就不可能从根本上左右国家政局,这使得酷吏的危害被降到最低。即便是在司法领域里,酷吏打击的对象也主要是可能对武则天构成威胁的中高级官员,基层社会受到的震动不大,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保持了社会整体的平稳发展。更重要的是,从任用酷吏到结束酷吏统治,武则天始终把握着政治进程。她深知,酷吏固然是开创和巩固政权的重要工具,但是要坐稳江山,绝不能仅凭暴力威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