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档案馆拟建一个浙江名人馆,当地一家报纸出于配合,发起一个名人标准的大讨论:什么样的人能称之为名人?你眼中的名人是什么标准?等等,一大堆问题发到我邮箱,要我书面回答。我坚辞,记者坚决不同意,上升到不作答就要把过去的友谊一笔勾销的高度。
于是,只好捏着鼻子说,一边说一边想到了一些事。
诚然,现在来谈名人标准是尴尬的,有人说去年国内最大的名人是凤姐,芙蓉姐的知名度也依然保持强劲的上升势头。这是个喧嚣的时代,鱼龙混杂,传统的伦理道德、是非标准和审美态度,遭遇了也许是空前的挑战和侵蚀,人们内心因之而产生的混乱可能也是空前的。我个人并不喜欢这种状态,因为我总的说是个偏笨、偏静的人,这种喧嚣让我有点失措、茫然。同时我也相信,这是我们社会往前走必然要经历的,风和雨、云和日总是共生的,你可以不喜欢它,但必须接受。
时代在变。谢有顺在一次文学座谈会上谈到,这个时代重变道,人们心里有太多破坏的欲望,而少了坚守。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他认为——我也一直这么认为——人类的精神应该是有常道的,就像数学上有常数一样,有些东西,比如我们对友爱、仁慈、责任、善良、孝道等品质的向往和传承是不能变的,变了人世就会失去基本的坐标和底线,乱了套,就像航船失去了罗盘,蝙蝠切除了声呐,堪堪有舟覆人亡,直撞南墙之虞。没有常道的人生,我们无法对我们的行为作出肯定。没有肯定,否定又如何会有力量?没有常道,一味地崇尚变道,变来变去,变天变地,把人世变得黑白不分、云泥无别、真假难辨,我又如何去与一只绿头苍蝇作区分呢?
时下,各地都在搞什么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这类事,搭名人的台可能是最省事的。于是古代当代,各式各样的名人堂应运而生。罗列名人的标准主要是“有名”,为什么“名”是次要的,潘金莲、汪精卫、李莲英,等等,等等,都榜上有名,甚至堂皇地建了祠牌。这就偏离了常道,是见利忘义了。我觉得,我们推举名人还是应该遵守常道,张扬那些对时代文明进步、对他人的健康幸福做出卓越成绩和贡献的人,张扬他们在传播友爱和责任人生、理想人生的过程中所拥有的崇高美好的精神。这个时代过分重视金钱和成功者的魅力,其实失败者也有失败者的魅力。远的不说,就说我的同行史铁生,据说他的作品现在市场宽容度很小,只有万把册的销量,在市场面前他可以说是个失败者。但我喜欢他,我像读经书一样的读他的每一篇新作,他的思索,他文字的魅力,给我的滋养,远在那些“成功者”之上。
以我看,以成败论英雄已经是一个错,现在人爱以金钱的多少来论成败,就是错上加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