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阿米尔·汗:我行我素 » 阿米尔·汗:我行我素全文在线阅读

《阿米尔·汗:我行我素》第三章 事业的突破

关灯直达底部

六年前,《冷暖人间》开辟了阿米尔的影视之路。影迷们不愿淡忘这部电影,更不愿意忘记这个角色。这种情感,在如今的年轻人看来是十分微妙的。对于他们而言,如今这个经常出演精明角色的“老演员”,很难与那个曾经青涩单纯的形象建立起联系。当然,阿米尔本人依然葆有那份坦率,他的性格可以说是毫无修饰的完美个性。

——1994年,电影评论家哈立德·默罕默德发表于《印度电影观众》

如果在过去的这些年中一直关注我的作品,就很容易对我出演的角色做出评价。《冷暖人间》——一个痴情大男孩;《灰飞烟灭》——前无古人的角色;《讲心不讲金》——一个年轻气盛且信心满满的男孩;《爱在旅途》——一个有着冷幽默的机会主义者;《情比金坚》——善于交际并喜欢为失败找借口的小子;《假假真真》——无厘头且自以为是的奇葩;《情牵一线》——谦虚谨慎,肩负重要使命的人;《艳光四射》——聪明的街边混混;《激情代价》——以自我为中心的歌手;《印度拉贾》——情感外露的小镇出租车司机;《真爱无敌》——幽默且接地气的大男孩。

——阿米尔·汗1997年接受《亚洲时代》采访

《爱在旅途》与此前的电影不同,因为这是一部让我乐在其中的电影。最后呈现的效果与我预期的相符,所以,我很关心观众是否喜欢。很庆幸,观众们非常喜欢。

——阿米尔·汗1991年接受《印度电影观众》采访

一位有名的印地语电影导演,在听说此书要从阿米尔·汗从业首部电影写起时,表示赞成。而对于阿米尔90年代的电影,他表示:“这是最无趣的时期了。”草率地将阿米尔的整个90年代归结为“无趣”,就是无视公众眼中这些电影所占据的地位,同样也无视了阿米尔从邻家男孩到逐渐游刃于不同角色的成长。

阿米尔对剧本的挑选标准,在90年代就初见端倪了。他在之后二十余年的时间里,一直固守着这个标准。

但对于整个90年代来说,他最初上映的三部影片——《爱在旅途》《情比金坚》《情牵一线》——都具有突破性意义。这三部影片,使阿米尔在90年代初期,就走在了时代的最前沿。

这些都得从不寻常的好剧本说起。一部好莱坞经典电影,被宝莱坞拿来改编,阿米尔一看剧本,就难以自拔了。他事后承认:“我是彻底被迷住了。”弗兰克·卡普拉的《一夜风流》,就这样被翻拍成了印地语电影《爱在旅途》。事实上,弗兰克·卡普拉的这部经典杰作,已经多次成功地抓住印度电影人的心了。早在1956年和1957年,就有两部电影从中汲取灵感。如今,二十几年过去了,马赫什·巴特又将经典重现了。

与此同时,阿米尔也正希望与马赫什·巴特合作。这时的马赫什·巴特已通过其好几部佳作在印地语电影界建立起了声望。在此之前,马赫什·巴特甚至曾给过阿米尔一部电影剧本,遗憾的是,没能成功地打动阿米尔,那一次,阿米尔在进行了十分深入的调查和思考后,将剧本交还给马赫什,表达他非常想与之合作的愿望,但不是那部电影。之后,马赫什又分享了《爱在旅途》的剧本给阿米尔看,这次阿米尔欣然接受了。

原版的《一夜风流》,讲述了一位出逃的富家女追求爱人的故事。在出逃过程中,她遇见了一位记者,这位记者为了得到关于她的独家新闻,护送她同行,他们之间慢慢产生了爱意。

巴特对这部经典的重塑,受到了美国浪漫喜剧以及宝莱坞经典音乐剧的双重影响。而这两者的相互作用,为电影带来了一种神奇的吸引力,同时还掺杂了些许的幽默感。阿米尔和普佳·巴特16 在片中产生了强大化学反应,十分光彩夺目。

这部电影是浪漫喜剧,阿米尔的角色有很大的突破,是他以前不曾尝试过的类型。男主角拉固·杰特利是一个精于世故的享乐主义者,他有着幽默感,但是喜欢独自一人。其浮夸外表下,保留着单纯的本性。拉固是一个复杂的角色,他使观众们着迷,使他们欢笑。但是最大的挑战在于,这一人物注定不会让所有人产生共鸣,却需要赢得观众们的心。

此时的阿米尔,已经开始摆脱《冷暖人间》中的青涩与害羞,《讲心不讲金》之后,他开始在角色中加入一些傲慢无礼的点缀,而这在90年代早期电影中至关重要。

《爱在旅途》是阿米尔早期对翻拍角色的成功塑造。对于拉固·杰特利,从角色名字选择,到与众不同的外形,阿米尔都力求与原作划清界限。正如阿米尔之后解释的那样:人物的名字,必须听起来合理,却不大讨人喜欢。而在片中,当出逃的富家女一听到记者的名字,就马上表示不喜欢这个名字。最终,阿米尔选定了拉固·杰特利作为男主角的名字,因为他认为这名字听起来粗俗而不讨喜。

据说,阿米尔曾花了几个小时,设计拉固·杰特利的那顶白帽子。所有的演出服装,包括鞋子、手表、帽子在内,都被作为服装样板收集在一起。在若干年后的《艳光四射》中,男主穆纳也有着相似的穿戴。

这部电影在上映之初就获得了极佳的票房。与此同时,拉固·杰特利的那顶白帽子,也迅速出现在印度各个城市。而这也是“阿米尔式装扮”首次成为一种被追逐的时尚。在随后几年中,他在不同影片中曾多次刷新“阿米尔式装扮”,自然,每一次都伴随着巨大的成功。

阿米尔在《印度时代》的采访中谈道:“我的表演从来就不是完美无瑕的,但是与《讲心不讲金》时相比,《爱在旅途》中的表演肯定是有了改善和提高。而与《冷暖人间》相比,《讲心不讲金》中的表演也提高了不少。”他这样评价自己在《爱在旅途》中的表现:“截止到当时,我最收放自如的表演。”此时的阿米尔,已经不需要在镜头前摸索着表演了,他早已探索出了一整套适合自己的表演方法,他知道应该如何表现。这或许就是阿米尔独特表演风格形成的开始。

1990年,《印度电影观众》曾专访阿米尔,他说:“出演这个有趣的角色拉固·杰特利对我来说是一个挑战。但是,同巴特先生的合作更加丰富了我的表演经验。在拍摄电影中我也更好地了解了自己,不仅是作为一名演员,作为一名普通人,我也能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了。”

上映之后,这部电影就被指抄袭《一夜风流》。但是,这些批评声中,没有一句是针对阿米尔的表演的。恰恰相反,《爱在旅途》在阿米尔早期同题材的电影中,可以称得上精品,甚至也成为他本人最得意的90年代作品之一。

从艺术的角度来说,《情比金坚》算不上完美。它的目的,也并不是成为完美的艺术作品,而是给予流行电影应有的社会地位和荣誉,找回最近十年乃至更长时间以来人们丧失的对美好事物的鉴赏能力。曼苏尔·汗,这个年轻的导演,成功地打破了电影中复仇的传统模式,以及超级英雄的角色设置,将他的电影角色植根于现实的社会情景下。

——1992年《印度每周画刊》

距拍摄结束两个月了,影片的35%已完成制作,所有的关键场次都已经完成后期制作。但就在此时,让主创们始料未及的事情发生了。总之,如果还想完成这部电影,就不得不重新拍摄。17

“那我们就重拍吧。”电影年轻的主演如是说。

这就是《情比金坚》。这部电影让阿米尔·汗和曼苏尔开始了第二次合作。

曼苏尔早在写《冷暖人间》剧本前,就在构思这个故事了。这是一部充满青春气息、新鲜感十足的电影。相比《冷暖人间》,这部电影其实更加接近曼苏尔内心的想法。

《情比金坚》和那个时期大多数的印地语电影一样,有着相同的中心和主题——爱情、友情和家庭。但是,这部电影无论是在背景设置上,还是在叙事推进上,都与之前的作品有很大不同。尽管主题传统,但却被定位为喜剧,加入了搞笑成分。这在当时的印地语电影界,是一种不大常见的情节推进手法。其实,这种推进手法在西方已被广泛接受,只是在印度电影中不常见。

与《冷暖人间》相似,《情比金坚》也没有设置老套的情节和人物关系。除了搞笑的表演,家庭关系和爱情都是这部电影的基本组成部分。当然,作为标准的“曼苏尔·汗式”影片,本片的结局激动人心,主人公获得了真挚的爱情,同时,亲情也得到了升华。

在随后的采访中,曼苏尔·汗表示,本片从喜剧电影《告别昨日》18 中汲取了许多灵感。在这部电影中,年轻的主人公眼睁睁地望着他所崇拜的对象在他面前轰然倒地。

虽然有着相似的大结局,但《情比金坚》与《告别昨日》还是完全不同的,曼苏尔为这部电影设计了更为成熟的故事情节。

由于种种因素,这项计划不得不被搁置下来。最终也只得在《冷暖人间》上映后,才得以开始筹备。但不论怎样,阿米尔始终是男主角的首选,于是这对堂兄弟很快开始再一次的合作。

这部电影最初是由吉里贾出演女主角,但是,因为曼苏尔决定弃用那些已经拍好的关键镜头,所以不得不重新分配角色,重新拍摄。在所有变化中,最大的就是由安亚莎代替吉里贾出演女主角。此外,普佳·贝迪出演德维卡的角色,而此前这个角色是由一位女模特出演的。

曼苏尔将叙述故事放在第一位,不缩减剧本。而这个决定使拍摄变得困难重重。他希望创造出最真实的电影拍摄场景,甚至为电影中的自行车赛设置了真实的赛车道。但是,所有这些都不得不重新开始。

此时,阿米尔的支持至关重要。阿米尔告诉曼苏尔要继续坚持下去。在极为困难的情况下,选择对导演无条件支持,可见阿米尔作为演员的职业操守。甚至连曼苏尔到了崩溃边缘的时候,阿米尔还依然保持着那份冷静。

此后,阿米尔本人在担任电影制作时,面对重重困难,总是坚持到底,从不放弃。事实上,早在1992年,作为影视新星的阿米尔,对于电影就不会做出任何妥协了。

最终,演员的改换的确使剧本更有层次感。安亚莎天真无邪的形象,完美地衬托出了阿米尔顽童般的表演和普佳·贝迪性感的表演。她在本片中饰演的安加丽,也成了在她银屏上最迷人、最有魅力的角色之一。在她90年代的其他角色早已被遗忘的时候,安加丽的形象却一直长存影迷心中。

影片拍摄中,他们还挑选了其他重要演员。在电影插曲中,阿米尔和曼苏尔的外甥伊姆兰·汗出演了小阿米尔,而另一颗新星阿克谢·库马尔也参与了谢卡尔一角的试镜,却输给了迪帕克·狄杰里。

《冷暖人间》横空出世,获得了空前的成功,让人们无比期待曼苏尔的喜剧。因为《讲心不讲金》,观众又开始期待阿米尔的喜剧。可惜《情比金坚》没有引起电影销售商的热捧。当上映之时,人们发现,曼苏尔又一次牢牢地抓住了观众的脉搏,特别是印度的年青一代。而那些曾经年轻的观众,早已成长为阿米尔最忠实的粉丝,都疯狂追捧这部电影。虽然《情比金坚》算不上大片,但依然获得了商业上的巨大成功。

1993年,阿米尔在接受《印度电影观众》采访时曾这样说:“这是最接近我内心的一部电影,也许它并不那么完美——当然,剧本是无可挑剔的。曼苏尔在电影后半部分的过渡中,犯了一些错误。即便如此,他也应当获得赞扬。毕竟他在如此具有挑战性的工作环境下,还能为我们奉献出一部高水平的电影。”

与《冷暖人间》相似,阿米尔在《情比金坚》里的角色也有着真实男孩所有的总爱惹小麻烦的弱点,与更富有责任心的哥哥相比,他甚至有些软弱。但是,或许是因为他的坦率和真诚,《情比金坚》深深地印在了观众的脑海之中,也使得桑杰成为阿米尔所有作品中最不可磨灭的经典角色。这也是阿米尔早期角色转变的开始。

阿米尔在《冷暖人间》《灰飞烟灭》中所塑造的文弱形象,再也不是他唯一的角色类型了——他的外形,从《灰飞烟灭》中的羸弱,变成了《情比金坚》中健美的运动员形象。一个健康、阳光的捣蛋鬼形象出现在荧幕上,偶尔在不经意间流露出一丝敏感。这两者构成了完美的衬托,互相补充,相得益彰。

社会各界,甚至包括时事评论员,都在分析《情比金坚》中的冲突矛盾。没过多久,电影中的一首曲子就成了一代人钟爱的赞歌,成为共同的青春回忆。这首歌的舞蹈编排,也被公认为法拉·汗19 最杰出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最早使用慢镜头拍摄的插曲之一。贾丁·潘迪特和拉里·潘迪特20 的合作天衣无缝,旋律中透出初恋独特的味道,而将这种情感表现出来的就有阿米尔·汗。

《情比金坚》是阿米尔首部被媒体誉为“突破性”的电影,赢得了批评家们的交口称赞,以及电影界的一致好评,完胜另一部年度大片,一举赢得印度电影观众最佳影片奖,可见其影响之大。但是,阿米尔却再次与最佳男主角擦肩而过。21

这部电影,也是阿米尔早期最后一部校园浪漫喜剧。此后,他开始转型,致力于塑造更成熟的角色。直到2000年之后,他才重回校园拍摄。

电影中总会有一些东西和社会潮流背道而驰。

——塔希尔·侯赛因接受《印度电影观众》采访,1994年

1993年,无论是对于印度,还是对于印度电影界来说,都是困难的一年。当年的《印度电影观众》记载道:“暴乱、轰炸、枪击……1993年的上半年,对于孟买的电影巨头们来说,如同地狱一般。所有人都希望这场噩梦很快过去。”

那一年,宝莱坞佳片云集,在此情况下,《情牵一线》登陆全国各大院线公映。

与《爱在旅途》一样,本片也翻拍自好莱坞经典电影——由加里·格兰特和索菲亚·罗兰主演的《水上人家》(1958),同时也受到了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经典影片《E.T.外星人》(1982)的影响。但是《情牵一线》既不是爱情故事,也不是轻喜剧,更不是动作戏。它讲述了一个年轻的工程学院学生拉胡尔·马路特拉(阿米尔·汗饰),突然成为姐姐三个遗孤的监护人。其间,离家出走的富家千金瓦家迪(玖熹·查瓦拉饰)给予了他很大帮助。

这部电影由马赫什·巴特导演,塔希尔·侯赛因制片。和《爱在旅途》一样,在公映前,为了迎合观众需求,也进行了点映。本片最大的亮点是,成年演员都是绿叶,三个孩子才是真正的红花,他们给电影带来了恶作剧等轻松元素。在印度,老少咸宜的电影少之又少,本片可以称得上先锋之作。从剧本就能看出主创们的努力——由于家庭变故,一切都发生了变化,年幼的孩子在父母意外亡故后,需要由年轻的舅舅继续抚养。与此同时,年轻的小伙子还要照顾孩子父亲濒临破产的生意。

阿米尔在出演了多个“罗密欧”之后,终于塑造了一个冷静谨慎,需要承担责任的角色。他稍带害羞的严肃,是孩子们青春活力以及女主角迷人魅力的最佳反衬。这和好莱坞经典影片《音乐之声》以及宝莱坞经典影片《苦难的人生》(1983)有异曲同工之处。其实,《情牵一线》展开情节的方式,的确借鉴了《苦难的人生》的经典插曲。

对于这个人物的把握,阿米尔本身很不自信。他在接受《印度电影观众》采访时说:“我一直要求我的表演要达到自己的预期,在《爱在旅途》和《情比金坚》中,我做到了。但在《情牵一线》中却似乎没有做到,也许是因为这部电影并不要求如此,也许是因为拉胡尔这个人物本就该忧心忡忡。所以,即便是电影上映以后,我也不太了解这个人物。我的角色就像个‘受气包’,只要马赫什·巴特告诉我说:‘好,这个感觉就对了,你的人物就应该这样。’我也就不多想,一心表演。”

这也是阿米尔首次与儿童演员合作,对他来说,这是一次非常有趣的经历。1994年,女主角玖熹·查瓦拉在接受《印度电影观众》专访时说:“刚开始,孩子们都很老实,很拘束,后来慢慢地和我们熟识,就开始不安分了。他们在片场捣乱,让我们没有片刻安宁。还总是要人陪他们玩儿,我们也只好答应……当然是指在每场戏间隙的时候……没多久,我们的精力就被耗尽了,毕竟体力跟不上小孩子,只能让他们自己玩去……不过,这的确很有意思。”毫无疑问,这营造了本片轻松活跃的气氛。

阿米尔也是本片编剧之一,从影后,他开始尝试电影业的其他工作。阿米尔经常会做这类尝试,也许正因如此,才有人说他近年来过多地干涉导演,或其他电影人的工作。对这一看法,马赫什和阿米尔本人都不敢苟同,不过两人的角度不一样。马赫什携剧组接受《电影观众》采访时,玖熹爆料说:“阿米尔从来没有干涉马赫什的拍摄。他确实有提建议的习惯,每一步他都有建议,有时候这些建议就被采纳了,有时候也会被驳回。电影高潮部分就是阿米尔的主意,按照之前的剧本,三个孩子向达力普·达西尔22 和娜芙尼特23 扔鸡蛋。但阿米尔觉得扔一次不够。事实证明,这一段确实最让观众捧腹。”

阿米尔和马赫什·巴特有很大不同,正因如此,尽管《爱在旅途》和《情牵一线》的社会反响极佳,两个人也再没有过合作。现在的影坛很少提《情牵一线》引来的争议和影响了,其实,当年的电影票房虽然不景气,但本片依然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票房成绩也不俗,甚至还超过了其他作品,获得了电影观众奖最佳影片奖。尤其是对于阿米尔的父亲塔希尔来说,那一刻非常特殊,他在第39届印度电影观众奖颁奖典礼之后接受采访说:“我从影22年了,这是我第一次获得电影观众的奖杯。”1994年,马赫什·巴特还凭借本片获得了国家电影奖的特殊评审导演奖。阿米尔在本片中的表现也大获好评。印度刊物这样评论:“阿米尔在这部电影中的表演可圈可点,他和玖熹·查瓦拉的合作,像是吹向古板印地语电影界的一阵清风。”

不过,通过这部电影赢得最大关注的是玖熹和孩子们,阿米尔则更看重整部电影的利益。1994年,他接受《印度电影观众》的采访时说:“玖熹是一位非常棒的女演员,她表现得比我好。我在写剧本的时候不能偏私,否则,电影的平衡会受到影响。如果观众更喜欢她的表演,我也没什么可抱怨的。在这方面狭隘地攀比,会毁了一部好电影。”可见,对于阿米尔来说,电影的利益高于他作为演员的利益。

关于《情牵一线》的讨论不仅仅局限于阿米尔的表演。这部电影和《情比金坚》《爱在旅途》都是90年代初阿米尔最特别的作品,这些电影的成功在于它们单纯的娱乐性质。阿米尔表现出的亲和力和正能量也是一大亮点,这在《冷暖人间》中也有所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