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希拉里传:我想成为那个冠军 » 希拉里传:我想成为那个冠军全文在线阅读

《希拉里传:我想成为那个冠军》1.矛盾的美国

关灯直达底部

矛盾的美国和美国人

美国是一个很难了解的国家,你无法从纪念碑上、历史书上找到完整的答案。这是一个没有历史负担,行事风格无法从历史寻迹,却又让人眼前为之一亮的国家。从美国出现在国际舞台上以来,其产生的影响力是世界上任何其他国家都难以匹敌的。从1776年7月4日《独立宣言》的发表,到如今的21世纪初,近两个半世纪以来,美国都是自相矛盾的。美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表现,包括一些积极的和负面的事件,这些使全世界有责任感的人在为之振奋的同时,又产生了深深的焦虑和担忧。美国建国二百年的短短历史已经证明,它是个尚武且善战的国家。

不可否认的是,就是这样一个矛盾综合体的美国,引领着整个世界的未来。当第一届掌舵人华盛顿两届任期结束后,自愿放弃权力不再续任,隐退于弗农山庄园时,美国已经领先于世界。华盛顿主动放弃权力的行为,就是在告诉世界,美国是与众不同的。美国为世界的独裁者树立了一个最好的榜样,美国的国土不会再出现独裁,美国从那一刻开始,站在世界前列。

矛盾的国土同样孕育着矛盾的美国人。曾有人说过,美国人是矛盾的,工作、生活是矛盾的,甚至连呼吸都是矛盾的。美国人相信自己是天生的创造者,能动手开创任何非凡的技术,他们创造出代步的四轮汽车,照明的电灯,通信的手机。他们在汽车上度过了很多的时间,然而他们中的许多人,竟然不知道当发动机不工作时应该往油箱里面看一看。若没有电,他们每天的工作和生活便不知该如何开展,不知道在断电时该找出熔断的保险丝并把它换掉。丢失了手机,他们就不知道该如何正常地与人沟通。在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环境中,他们却拥有无与伦比的优越感——自己是先驱们的发扬者并继承了自给自足以及照顾自己的能力,就人与自然而论,尤其是如此。

更为离谱的是,标榜天生的创造者的美国人,在重要的饮食方面却是最缺乏创造的。美国人喜欢吃牛排及各种牛肉,在一个大都市的一万个人之中,也未必有一个人知道该如何宰杀一头牛,并将其切成便于烹食的牛排,更不用说如何去剔除肉中的骨头了。美国人很理解生活要接近自然,然而能够为人们种植粮食、提供食品的农民却越来越少。只要能支付得起,他们就会光顾各种各样的速食店,吃速食食品,吃冷冻盒装便餐,这也是使德国人发明的汉堡,在美国发扬光大并走向世界,意大利人发明的比萨,从美国走向世界。美国人吃饭的最大特点,就是喜欢用手拿着吃,刀叉等工具在欧洲很受欢迎,在美国却并不常见。事实上,真相就是,要说创造力,没有哪个国家能跟美国比,然而论起一些基本常识,美国却要逊色不少。

美国这个自相矛盾的国家特点,也在潜意识中影响着希拉里的人生世界。

希拉里的出生

1947年前后,世界上发生了几件大事: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联合国成立,美苏之间冷战开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整个世界呈现出新格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国效力的军人开始返乡,因战争中断的家庭生活得以继续,婴儿出生潮随即出现。当时,整个世界的人们,经受了长时间的战争折磨,特别渴望和平。尤其是美国,作为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成员,将全世界从法西斯主义中拯救出来,又致力于和平发展,协助遭受战争摧残的欧洲与日本重建家园。

尽管美国与苏联、东欧之间展开了冷战,不过当时整个世界的格局,和平依旧是主旋律。同时,美国在整个世界中处于超级大国的地位,强大的武力支持,发达的经济支柱,还有美国的价值观念和随处可见的机会——只要努力打拼,金钱、地位的拥有都不再是难题,包括随之而来的新房子、新校舍、街区公园和舒适、安全的社区环境。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美国的种族问题也随之出现。在美国这个遍地是机会的社会面前,社会不平等与不公正的问题,愈来愈凸显,成为所有美国人面临的一个大问题。

就是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下,1947年10月26日,希拉里出生了。她的父亲休·罗德姆曾是一位海外服役的军人,二战结束后,返回家中,开始正常的生活。他们一家住在位于美国中西部的伊利诺伊州的一个安静的小镇上,这个小镇的名字叫帕克里奇。母亲是美国传统的家庭主妇,父亲经营着一个小型的印染厂,和美国其他的传统家庭相比,没有什么两样。

然而,由于父亲特殊的军人身份,希拉里的童年家庭生活又与别人有所不同。可以说,围绕着父亲休·罗德姆建立的家庭,是一个矛盾的家庭。

休·罗德姆是一个不苟言笑、严厉苛刻的人,甚至有些愤世嫉俗,他对于家庭成员的管理方式,是诋毁多于鼓励,甚至包括自己的妻子,也就是希拉里的母亲。从这个家庭组建起来的那一刻起,就打上了休·罗德姆的烙印:竞争意识强,斗志旺盛的军人标签。

罗德姆家族

希拉里的祖父母是威尔士移民,一家人住在斯克兰顿,是宾夕法尼亚州东北部有名的工矿业城市。祖父为人和蔼、善良、勤劳,有很好的教养,每天穿西服和吊带裤,喜欢炫耀配着链子的金表。在希拉里的记忆中,祖父是很勤劳的,每次到伊利诺伊州看望他们时,都会脱下外套,卷起袖子,帮助打理家务。对于祖母的印象,希拉里则比较模糊,因为在希拉里五岁时,祖母就已经过世了。

祖父母育有三个儿子,分别为威拉德、休以及拉塞尔。威拉德遗传了父亲的性格,为人善良、和蔼,一生致力于公共事业,没有结婚。母亲去世后,他一直默默地坚持照顾着父亲,这一坚持就是13年,一直到1965年父亲去世。在这13年当中,他全身心地履行着这份责任。

拉塞尔是个内科医生,一直被父亲视为膝下麟儿、掌上虎子,是引以为傲的对象。可这个被视为膝下麟儿的拉塞尔,却患上了抑郁症,并经常有自杀的举动,这一行为令全家人苦不堪言。后来,经过治疗的拉塞尔,搬到了芝加哥市中心一套破败的、没有电梯的公寓,在一家酒吧做招待员,依靠微薄的收入,勉强糊口。在这种节衣缩食的生活中,他开始酗酒,陷入了更加严重的抑郁之中。1962年,他不幸葬身于一场大火。

至于外祖母,却给希拉里留下很深的印象。外祖父在1947年过世了,也就是希拉里出生的那一年。她的外祖母黛拉,性格软弱,是一个追求理想化的人,整天泡在肥皂剧中。在希拉里十岁的时候,因为父母比较忙,黛拉负责帮忙照看孩子们。有一天,希拉里在学校操场上玩耍,一不小心被操场上的大门撞到眼睛,顿时鲜血直流。希拉里疼得大哭不止,不过她并没有手足无措,而是赶忙跑回家寻求外婆的帮助。当外婆见到满脸是血的希拉里时,顿时吓晕了过去。无奈的希拉里,转而求助隔壁的邻居。在邻居的帮助下,希拉里的伤口止住了血。更奇葩的是,当外婆苏醒过来后,反而责怪希拉里吓坏了她,还说幸好晕倒时没有摔伤。

希拉里的父母

特殊的家族环境,并没有给希拉里的成长带来不利的因素。童年的希拉里生活在安静的小镇帕克里奇,居住的环境很有诗意。恬静的小院,整齐又干净,门廊前搭起了遮阳棚,正对着一片坡度平缓的草坪。希拉里的母亲多萝西个性独立,性格温和,童年生活的颠沛流离以及曾经被抛弃和虐待的经历,并没有让她变得软弱,反倒使她拥有令人吃惊的“自我修复”能力,从未感叹上帝的不公,凡事自主独立,性格温顺又不失冷静。

军人出身的父亲,与自主独立的母亲组成的家庭,跟这个小镇安静祥和的环境格格不入,就像动物园中不合群的猩猩一样,一家人很少跟邻居们交往,也缺少关系亲密的朋友。

在希拉里关于童年有限的记忆中,从来没有得到父亲哪怕是一句的表扬,包括她的两个弟弟在内。恰恰相反的是,父亲总是不分场合、毫不留情地对孩子们冷嘲热讽,蓄意贬低他们,希拉里和两个弟弟不得不默默忍受父亲经常制造的让他们感觉到难堪不已的场面。更可怜的是,母亲不能替孩子们解围,不然同样会换来父亲的冷嘲热讽,甚至是侮辱和谩骂,因而她只能选择忍气吞声。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在父亲蓄意制造的紧张和压抑的氛围中,仍然成功地培养出了孩子们浓厚的家庭观念,建立起一家人互爱互助的好习惯。这与常规相悖的特点对希拉里的性格具有重大的意义。

原来,严厉苛刻的父亲与自主独立的母亲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形成了足够的默契,他们在一手打造的环境中,不断地向孩子们灌输自己的精神遗产——只要坚守纪律、勤奋勇敢,严肃活泼,就能够实现任何梦想。

休·罗德姆在家中具有绝对的权威,这种权威时常令希拉里及两个弟弟不快乐。不过,他唯一令他们信赖的地方就是他坚信,不能因为希拉里是个女孩子就限制她掌控家中局势和话语权的权利。

事实最终证明,他们的教育理念很是成功,在他们唯一的女儿希拉里身上,取得了非比寻常的效果。希拉里具备了坚定的信念和强烈的目标感,凭借着这种素质,她走出了伊利诺伊州,走进了美国白宫,走上了更广阔的世界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