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笨人的成圣之道:曾国藩 » 笨人的成圣之道:曾国藩全文在线阅读

《笨人的成圣之道:曾国藩》第一章 朝廷照我去做官 8.修身要讲行为艺术

关灯直达底部

四川捞银之行,曾国藩还遇到了一桩怪事。

他在途中因不堪劳累,病倒了,连续多日水米未进,坐在轿子里上下颠簸,苦不堪言。同行者,除了湖南老乡劳崇光照料之外,其他同僚都假装看不见。曾国藩的病情却是一发不可收,竟然严重到了脸皮打皱,耳聋眼花,整个人陷入半昏半醒的状态中——“皮皱面有洼,耳聋气愈下,惨淡过潼关,沉昏渡清灞”。

但等他半死不活地到了西安,陕西巡抚李星沅却拿他当宝,关怀备至,百般慰藉——没别的理由,李星沅也是湖南人。正所谓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此前曾国藩还曾病困北京城,差点死掉,也是由湖南老乡欧阳小岑,外加一个安徽人吴廷栋,把他从鬼门关强拖了回来。从此曾国藩视自己为湖南的代言人,终生不负湖南父老——由于安徽人吴廷栋的照料,导致他对安徽人高看一眼,并直接促成了安徽人李鸿章的崛起。

官场之上,湖南老乡对曾国藩无不关怀备至,巴望着这个蟒蛇娃能有点出息,将来自己在朝中有个依靠,在乡中也有颜面。这种关怀让曾国藩很是感动,所以他发狠咬牙用力,让自己表现得像个有为青年,以便进入升职快车道。

如何表现得像个有为青年呢?

容易,北京的官场之上,为渴望晋升的青年学子们,早就准备下了标准范本:

治学,修身,养性,平天下!

首先是治学,治什么学呢?

理学!

清代的学术正统仍然是承袭宋明理学。而曾国藩因为平灭太平天国洪秀全,保住了大清江山,朝廷对他极是感怀,日后曾国藩身死,朝廷迫不及待地追封他为一代理学大师,而丝毫也不理会他在理学上压根没什么像样的成就——清同治帝评价曾国藩,“学有本原,器成远大,忠诚体国,节劲凌霜,正直律躬,心清盟水”,“学茂儒宗”,“勋高柱石”。

其中“学有本原,器成远大”和“学茂儒宗”,“勋高柱石”,更是将曾国藩牢牢地锁定在一代圣学大师的地位,而且当时是没人敢跟这事抬杠的,你敢说曾国藩不是大师?不是大师人家怎么能灭了洪秀全?你是大师怎么屁本事也没有?

而且朝廷追封曾国藩为理学大师,也不是一点依据也没有。事实上,早在曾国藩获得赴四川捞贿银的机会之前,他老兄就曾在北京城中煞有介事地治学修身,还向多名理学宗师求教过。

曾国藩求教的第一个理学宗师,姓唐,叫唐鉴,字镜海,湖南人氏。这老唐在历史上是压根没什么出息的,但由于曾国藩大红大紫,由是镜海先生唐鉴遂以曾国藩导师之名出没于历史之中——凡是研究曾国藩的书籍,非提老唐的名字不可。不仅要提名字,显摆自己是有学问的史学家,还要瞎扯一番唐氏的理学究竟及对曾国藩的影响。

有关唐氏的理学……但实际上,唐氏的理学,真的不重要。至少只靠这玩意儿,是没办法摆平盘踞在天京城中的洪秀全那伙凶神恶煞的。曾国藩之所以真诚地向唐老乡求教,不过是摆一个姿态,亮给京师官场诸人看——你们快看,我曾国藩悉心学习理学耶,我这么谦虚、这么好学,算得上有为青年了吧?可不可以……嗯,诸位,可不可以给咱一个像样的官做,多捞点钱呢?

说曾国藩心思根本不在治学上,并非毫无依据。事实上,他在北京城和第二位重量级的理学大师展开了迷魂阵大战,点点滴滴,无不透着恶作剧的成分。

这第二位大师,史上赫赫有名,他便是蒙古大学者乌齐格里氏。

乌齐格里氏是姓,大师留在历史上的显赫名字,叫倭仁。

他是咸同年间——包括道咸年间——最具声望的理学大师,官拜大学士。到得同治八年正月十六,五十九岁的曾国藩,因其摆平了太平天国的不世功业,被朝廷请去吃蒙餐。当时的座位摆放,曾国藩是汉臣中第一位,而理学大师倭仁是满臣中第一名,两人脸对脸地紧挨同治皇帝就座。

曾国藩摆平太平天国,如此功业,只堪堪争得个与倭仁脸对脸,可见倭仁这厮的分量——当然,因为曾国藩年轻时向倭仁求教过,所以倭仁也理所当然地成了曾国藩的导师,如今学生干出了名堂,至少一半的功劳要划到老师的盘子里,这也无可厚非。老师不占学生的便宜,还能占谁的?

倭仁能博得一代理学宗师的名头,那是因为他绝顶聪明。须知治学修身这事,是密室里的水磨工夫。读上本《朱子集注》,至少八个月出不了门——你连门都不出,谁又晓得你是哪头蒜?半年八个月你从小黑屋里钻出来,说自己读朱子了,谁信你呀?

如何能把这种私室中的治学修身,转化成为大庭广众之下的行为艺术,这需要绝顶的智慧。北京城中衮衮衣冠,混饭吃的酒囊饭袋居多,没人能够化解这天大的难题。

但倭仁却巧妙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他是如何解决的呢?

很简单,他每天写修身日记,并公示于众。

有日记为证,而且每天都在更新,久而久之,所有人都被倭大哥打败了,不得不承认他才是真材实料。由是理学大师的名号,就被倭仁轻易夺走。

倭仁的花招,马上被一根筋的曾国藩识破了——曾国藩能够识破倭仁,就是因为他一根筋。别人一旦发现治学修身与公开化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就明智地放弃了,转向花街柳巷享受人生。而曾国藩却因为一根筋,明明此题无解却无日无夜地瞎琢磨,正琢磨着,突然发现倭仁正公示他的日记,当时曾国藩就醒过神来了,哇,这招绝,我怎么就没想到呢?

于是曾国藩有样学样,立即将倭仁的绝活学过来,和倭老师于北京城中展开了治学修身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