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则天的故事 » 武则天的故事全文在线阅读

《武则天的故事》刘娥被皇帝雪藏多年后借腹生子 欲步武则天后尘

关灯直达底部

在宋朝,一名女子因为自己的一门手艺高超,结识了当时还未成为皇帝的王爷——赵恒,上演了一场东方版的“灰姑娘。”

这名女子名叫刘娥,是宋真宗赵恒的第三任皇后。刘娥原籍在四川,出生在一个不算显赫的家庭,她出生后没多久,父亲就上战场死了,母亲庞氏只好带着她回到了娘家,刘娥成了是一个落魄千金,符合“灰姑娘”的身份认证。后来,刘娥长到十三四岁,跟着四川籍的煅银匠龚美来到了京城。据说,龚美在成为煅银匠之前是个玩鼗(táo)鼓的,是一种两旁缀灵活小耳的小鼓,有柄,执柄摇动时,两耳双面击鼓作响,就是我们俗称的“拨浪鼓”。龚美在赴京城途中,教了刘娥这项打鼗鼓的技艺。原本是小商贩用来招徕顾客的道具,配上鼓声唱着曲子,就成了一种说唱艺术。刘娥在这方面也算是有天赋,再加上自己的美貌,用这项技艺为自家招揽来了不少生意,也让自己的美名远播。

而当时的襄王即后来的宋真宗赵恒,可能也是因为刘娥的打鼗美名,想一睹芳容,便叫自己的侍从将她接进府。可以说,赵恒和刘娥相识于鼗鼓,这正符合灰姑娘中的情节设定——女主因为某身份被识别。刘娥进府后,两人的感情不错,但赵恒的乳母秦国夫人嫌刘娥的出身低,又见赵恒如此迷恋刘娥,怕他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想劝赵恒放弃刘娥。相劝不成,乳母只得向赵恒的老爹,也就是当时的皇帝宋太宗打小报告。果不其然,皇帝龙颜大怒,一道圣旨下来,不仅将刘娥赶出京,还给赵恒找了一门婚事,断了赵恒的念头。

可怜十七岁的赵恒刚刚体验到恋爱的滋味,就被家里的长辈棒打鸳鸯,活活拆散。但处于青春叛逆期的赵恒也不肯轻易妥协,不能明着来,那就换一个方式。刘娥虽然被赶出京,却被赵恒安置在王宫指挥史家里,不时私会。就这样,刘娥过了十五年。在这十五年里,刘娥的处境虽然不那么名正言顺,换做一般的女子,可能会厌倦这种偷偷摸摸的生活,跟对方大吵大闹,最后双方都很疲倦,然后一拍两散。但刘娥不,她安安静静的待着,借此机会,在张耆家里博览群书,遍读史经,研习琴棋书画。一开始,赵恒留恋的可能是刘娥的打鼗技艺和她的美貌,但美貌终究会随着时间而逝,但刘娥的知性魅力却随着时间和阅历的增加越来越深,可能就是这样的刘娥才会让赵恒舍不得放走吧!

十五年后,赵恒当了皇帝,终于不用再偷偷摸摸的和刘娥来往。他光明正大的将她接进宫里,将她封做自己的嫔妃,身份地位仅次于当时的郭皇后。刘娥也并没有恃宠而骄,她积极地和后宫打好关系,使得后宫和睦。后来郭皇后病薨,赵恒就想让刘娥当上自己的下一个皇后,成为自己名正言顺的妻子,也算是这十五年的补偿。可是,提议一提出来就遭到了众大臣的反对,赵恒索性就不提立后之事,让后位空悬。

立刘娥为后的建议没有得到大臣的支持,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刘娥本身没有显赫的家庭的背景,没有人愿意站出来支持他。二,当时赵恒的儿子都不幸早夭,而刘娥十五年来,并未给赵恒生下未来皇位的接班人,不能母凭子贵。后来,机缘巧合之下,刘娥身边的侍女李氏怀上了孩子。赵恒和刘娥想出了“借腹生子”的办法,在孩子出生的三个月前,便向外宣布刘娥怀孕,给刘娥晋升妃位。李侍女生下一名男孩后,刘娥已经40出头岁了,刘娥怕自己照顾不好,便将孩子交给与自己交好的杨才人抚养,代自己行哺育之职,这名孩子就是后来的宋仁宗赵祯。赵祯少时体弱多病,刘娥忙于政务,让杨才人照顾,赵祯称刘娥为“大娘娘”,杨妃为“小娘娘",与两位养母感情极深。而有着最大功劳的李氏自认命薄无福,也为了儿子的前途,终其一生,都并未与儿子相认。也正因李氏安分守己,并未作出什么出格之事,刘娥对待李氏也是不错的,并未干出杀鸡取卵之事,而李氏在又生下一女之后,正式晋升才人,成为赵恒的众嫔妃之一。

未来的接班人有了,又是刘娥“生”的,赵恒便诏告群臣,想要立刘娥为后。但又怕那些大臣出什么幺蛾子,一切从简,没有封后仪式,也没有让朝臣敬贺,连诏书也不让朝臣弄清楚,自己在后宫宣布一下就算完事了。无论如何,刘娥在她44岁的时候,成为大宋皇朝的皇后。

成为皇后的刘娥,不仅不像其他妃嫔只知争宠,更成了赵恒的得力帮手。赵恒每日批阅奏章,刘娥必侍随在旁,为赵恒分忧解劳。《宋史》中记载,“后性警悟,晓书史,闻朝廷事,能记其本末。真宗退朝,阅天下封奏,多至中夜,后皆预闻。宫闱事有问,辄傅引故实以对。”,足以见得刘娥的聪明才智和展露头脚的政治才能。赵恒的后宫里佳丽无数,可是能和赵恒有共同语言的怕是只有刘娥一人,所以赵恒才如此信任和宠爱刘娥一人。

好景不长,赵恒患病,难以支持日常政事,上呈到皇帝那里的政务实际上都由皇后刘娥处置。后来,赵恒更是病重,下诏:“此后由皇太子赵祯在资善堂听政,皇后贤明,从旁辅助。”此诏书便认可刘娥裁决政事的权力。

赵恒最后没能熬太久,病逝于延庆殿,遗诏曰:太子赵桢即位,皇后刘氏为皇太后,杨淑妃为皇太妃,军国重事“权取”皇太后处分。而小皇帝赵桢这时只有十一岁,实际上就是由刘娥处理政务,刘娥从此开始了长达十一年的垂帘听政的政权生活,也是大宋王朝的第一个摄政太后。

刘娥虽处在权利的巅峰,却并未做出什么出格之事。作为皇帝的养母,刘娥在要求宋仁宗随自己一起处理政事的同时,她还不断邀请全国最有名望的博学鸿儒,给他讲经习史,朝夕诵读,修学,修身,立人,立德,为宋仁宗这位后来的中兴之主,奠定了扎实的学问根基。但随着仁宗皇帝赵祯长大,刘娥却迟迟没有还政于皇帝的意思,群臣不得着急起来,担心她变成第二个武则天,扰乱朝纲。而刘娥确实也萌发过称帝的念头。一次,她问臣子鲁宗道:“唐武后如何主?”回答是:“唐之罪人也,几危社稷。”刘娥听后,沉默不语。更有一些投机取巧的官员,比如小臣方仲弓上书,建议刘娥效仿武则天,为刘氏祖宗立庙,遭到她的怒斥;太常博士程琳敬献《武后临朝图》,暗示女子当国有先例,刘娥把图扔到地上,大声说:“吾不作此负祖宗事。”刘娥表态后,群臣如释重负,仁宗也心怀感激,对待刘娥也更加尊敬,待遇越发的好。比如将太后生辰长宁节的仪礼升级到与皇帝生辰乾元节相同的程度。

但刘娥心中似乎始终有个女皇梦。在她生命中的最后一年,刘娥可能自己也感觉出来大限已近,便穿着天子衮衣、头戴仪天冠,在太庙行了祭祀之礼,接受了群臣赠予的“应天齐圣显功崇德慈仁保寿皇太后”尊号,随即还政于宋仁宗,实现了权力的顺利交接。不久,她因病去世,享年65岁,也算是了无遗憾了。

刘娥去世后,赵祯非刘娥亲生的事情很快被揭穿,群臣却纷纷上议,说刘娥并非他生母,生母是李氏李宸妃,更有甚者,说李宸妃是太后毒死的,非自然死亡。赵祯震惊,派亲信去查看李宸妃的棺木。见李宸妃葬品如一品夫人,甚至身穿皇后服,赵祯后悔听信他人之言,叹道:“人言岂可尽信。”于是亲自来到刘娥牌位前拜谢自责:“从此后大娘娘的生平可清白分明了。”而上谥号之时,刘娥谥为四字:庄献明肃皇后(后改章献明肃皇后),而一般皇后只谥二字;生母李宸妃也只得两字谥号:庄懿皇后(后改章懿皇后)。

随后不久,赵恒下了一道旨意,刘娥和李妃同时迁葬永定陵。也许因为愧疚,也许与刘娥的感情确实深厚,灵柩起驾这天,赵祯先为刘娥发引,不但执孝子礼,还不顾群臣们的劝阻亲自执绋之礼(牵引棺材的绳索),一直步行送出皇仪殿。随后他才再去往李宸妃下葬的洪福院为生母起灵,伏在棺木上痛哭道:“劬劳之恩,终身何所报乎!”大概就是养育之恩大于生育之恩的最好体现吧!刘娥的前半生,有一半时间被雪藏起来,但她却用这段时间韬光养晦,让自己拥有了日后可以光明正大站在赵恒身边的资本。后半生手握权力,却不滥用私权,又悉心教导小皇帝,在适当的时候还政于新皇赵祯。因此,后世常将她与汉之吕后、唐之武后并称,史书称其“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后宫时裳史的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