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王卫:顺丰而行:新蓝领时代骄子 » 王卫:顺丰而行:新蓝领时代骄子全文在线阅读

《王卫:顺丰而行:新蓝领时代骄子》1 带着梦想上路

关灯直达底部

从“挟带人”起步

如果统计一下国内商业大佬的性格,我们会发现,“大胆”总是个标杆儿角色。大胆,给人最直观的感觉是:无所畏惧、出手迅速、不计后果。

若真把大胆的特点放在王卫身上,恐怕并不合适。他低调、内敛、守规矩、肯吃亏,通俗点说,或许有些闷。这样的性格在商场打拼,是否会吃亏?一切,皆有渊源。

1971年,王卫在上海出生,他的家境尚算不错,父亲是一名空军俄语翻译,母亲则在江西一所大学教书。不是典型的书香门第,可王卫骨子里仍有些风雅之气。

7岁那年,王卫跟父母搬离居所,迁至香港。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香港,寸土寸金,商业氛围浓郁,人们的生活节奏与今天不可相提并论,但较之内地来说,却是形如泾渭的。在这样的环境中,王卫也自然被熏陶出了睿智型头脑,这是他日后从商的本钱。

环境对于塑造人本身性格的影响不言而喻,自古及今,莫不如是。年幼的王卫在香港这一与国际靠拢的都市生活,内心自有的敏感教会了他“保守”。当然,他的保守系相对而言。较之于一些商界大佬们的破釜沉舟,王卫的表现显得似有些“裹足”。

香港的商业环境发达,混迹其中者各怀手段,想来,这些在年幼的王卫眼里,是一种“不应出”的手法。

高中毕业后,王卫打消了继续升学的打算,十几岁的他投身于香港叔叔的工厂中,成为了一名普通学徒。这种人生模式,与霍英东、李嘉诚颇为相似。于复杂环境之中,以一颗纯洁之心滚爬,是很容易学得一身过硬的生存本领的。

学徒生涯鼓励着王卫,他开始慢慢学着做生意、开工厂。最初,他脑子里空空如也,没有很具体的经商思路,只能摸着石头过河,看人家做什么赚钱,他也做什么,并不会思考自己的条件及市场环境。

初期模仿式的经营,让王卫学会的不是找准哪个市场空白,而是吃亏。那时候,他的生意多半失败,现实让他变得更加清醒,他开始琢磨如何运筹,如何变得更精明,更有商业眼光。

20世纪90年代,王卫抓住了一个机会。

广东与香港毗邻,王卫在广东顺德做印染生意时,总要把样品寄送到香港给客户,期间耗时较长。后来,还曾在码头托人捎样品到香港。无论怎样,都要费上一番周折。

那时,香港的不少生意人都把厂子设在广东,于是邮寄需求一目了然。王卫看到了被人忽视的市场空白,他本人也有受人之托稍带些小物件的经历。时间一长,王卫脑子里冒出个想法:何不以此为机,专门去做物件收发的公司呢?

说干就干,22岁的王卫从父亲处借了10万元启动资金,与几个朋友合伙成立了专门收发快件的公司——并于1993年3月26日正式成立顺丰公司。创业之初,公司仅有6人。可谁会想到,这个作坊式的小公司,日后会成为商业快递巨擘呢?

古之得天下者,要有“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做生意也不例外。王卫有内地、香港往返的经验,算占了地利,有启动资金及合伙人,是为人和,那么天时呢?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沿海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与港澳地区亦有诸多资本输入、输出,这带动了整个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至1992年以后,深港间出现了“前店后厂”的经济模式,直白地说,生意人多把店面设在港澳地区,工厂则设立在珠江三角洲。若从运输方面讲,当时的大背景所抛出的是货运商机,这也是那个黄金时代的冰山一角。

王卫和合伙人,就是这冰山一角中的掘金者。最初,他们能收发的物件有限,也比较辛苦。可以想象,在拥挤的人群中,几个人拉着拉杆箱子行色匆匆,风雨兼程,这种现实让王卫牢记于心。后来,王卫一手打造的顺丰快递成为业界翘楚,他从不忘自己冲在第一线的那段经历,屡次强调:一线业务员才是“最可爱的人”。

“挟带人”时期,是王卫打基础的关键期,这份辛苦也为他沉稳的性格注入了极稳重的元素,始终让他在光环和鲜花面前保持清醒低调。这也是顺丰的特质之一。

事实上,王卫最初打造的顺丰并不规范,似有扰乱市场秩序之嫌。“挟带”,顾名思义,并非按照正常的物件寄送流程。不过,对于寄送者和顺丰来说,则双双获益:一个支付的钱少,一个可赚取利润。

一般情况下,顺丰的早期业务流程是这样的:收到寄件人消息,于前一天上门取件,次日由业务员“挟带”出境,自香港收到物件后,再行带回。

那时,番禺至港澳的快船系“挟带”出境的重要路线,王卫也很看重,顺丰的很多业务都依托于此。这无疑是条发财门路,因早期快递市场混乱,政府监管不严,门槛也极低,除了王卫,也有很多人效仿“捞钱”。

王卫若一直这样继续下去,他也只算是借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小赚一笔的土豪了,根本谈不到日后掌管百亿资产的顺丰。但是他看到了混乱局面的结局,故而绝不想尽早“送命”。

他迅速抽离出身,把顺丰的业务逐步正规化、规范化,跳出了鱼龙混杂之所。他很清楚,政府早晚会监管快递市场,等到了火烧眉毛的时候再有所行动就来不及了。这样的战略眼光,让王卫一枝独秀,成为快递业的一株奇葩。

那时的王卫处在一个年轻气盛的时段,年轻人很难把握自己,可他不同,是个很有原则的人。投机生意是他排斥的,投机、走私在他眼里只是一个过程,他的目标是做企业。因此,即便“挟带”很有赚头,且成本不高,王卫还是决心转型。

几番思量,王卫靠着自己对市场的嗅觉,做出了低价揽件的决定,即以低于市场价30%的价格收件,且依旧实现快速发件。

这样的决定于乱象丛生的快递界是否明智?王卫的小团队能否与“挟带”群落抗衡?当一切未发生之时,谁也料不到结果如何。可王卫决心把快递做到专业,而专业是需要付出代价的,这一点他心知肚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