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任正非:九死一生的坚持 » 任正非:九死一生的坚持全文在线阅读

《任正非:九死一生的坚持》艰难,成功的基石

关灯直达底部

治国经邦,人才为急。

——孙中山

如果搭建一个小窝,只能引来燕子和麻雀;如果栽种了梧桐树,那就能引来金凤凰。

任正非曾经说过:“烧不死的鸟就是凤凰。”有些火烧得短一些,有些火要烧得长一些;有些是“文火”,有些是“旺火”。它是企业人面对困难和挫折的价值观,而任正非挑选干部的价值标准又有哪些呢?

郭平有眼光,举荐了郑宝用。

任正非有远见,他重用了郑宝用。

郑宝用加盟华为,对于华为公司来讲,其意义不亚于三国时代吴国孙权得到了大将陆逊,其结果更不亚于周文王在渭水河畔遇到了姜子牙。

在这个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人才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企业要做大,就要重视人才。企业的长城,蜿蜒万里,人才就是基石,公司的大厦,耸入云端,人才则是栋梁。

在美国,有一则真实的故事,流传很广:福特公司的一台机器坏了,公司出动所有的工程技术人员,但是没有一个人能够将机器修复,福特公司只得另请高明。几经寻找,找到了思坦因曼思,他原是德国工程技术人员,流落到美国后,被一家小工厂的老板看中并雇佣了他。

他到了现场后,在机器旁听了听,要了把梯子,一会儿爬上一会爬下,最后在机器的一个部位用粉笔画一道线,写上几个字“这儿的线圈多了16圈”。果然,把多余的线圈去掉,机器立即恢复正常。

亨利·福特非常赏识思坦因曼思的才华,就极力邀请他来福特公司工作。但思坦因曼思却说:“我现在的公司对我很好,我不能忘恩负义”。

福特马上说:“我把你供职的公司买下来,你就可以来工作了。”福特为了得到一个人才,不惜买下一个公司。人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郑宝用来到华为,当他加入HJD48小型用户交换机研究小组的时候,华为搞研发的技工们不由得发出一阵阵惊呼——天才,郑宝用绝对是技术天才。

郑宝用思维敏捷,为人随和,性格直率,大家都称他为“阿宝”。在他的参与之下,HJD48小型用户交换机的研发工作取得了成功。项目结束后,郑宝用成为华为公司的副总经理兼第一位总工,负责华为公司产品的战略规划以及新产品研发的全部任务。

HJD48小型用户交换机里面一共有四块板,一块板可以带8个用户。而华为以前的BH01和BH03系列产品,每个板只能带4个用户。HJD48小型用户交换机在技术上取得了新的突破,一台机器一共可带48个用户。

任正非曾经说过:“我们一定要做商人。科学家可以什么都不管,一辈子只研究蜘蛛腿的一根毛。但是对我们呢?我们只研究蜘蛛腿,谁给我们饭吃?因此,不能光研究蜘蛛腿,要研究客户需求。”

相似的产品,容量却提高了一倍,HJD48小型用户交换机投放市场后,果真凭着质优价廉,很快受到了用户的欢迎。

随后,郑宝用不辱使命,再接再厉,他带领科研人员,又成功开发出了100门、200门、400门、500门等系列化的用户交换机,极大地填补了国内市场的空白。

1992年是华为的丰收年。华为销售人员靠着手中物美价廉的用户交换机,四处出击,捷报频传。年底结算,其总产值竟达到了一个亿,总利税超过1000万元。

郑宝用毫无疑问地成为华为公司早期科研开发的领军人物。任正非经常在大会小会上表扬郑宝用,说:“阿宝是一千年才会出现一个的天才!”

后来有人问郑宝用,说:“你的脑袋怎么那么聪明?”郑宝用风趣地回答:“是因为读高中时,每两个星期来回两趟,共四个多小时的免费脚底按摩!”

郑宝用读高中的时候,他在福建的长乐一中寄宿了两年,期间,每两个星期回玉田一趟拿番薯米。从长乐城关走到玉田,一趟要走两个小时。由于家里条件差,没有鞋穿。他第一次回家,穿着拖鞋。他父亲问,走这么长的路,拖鞋拖坏了怎么办?后来他就把拖鞋背在背上,走在返校的路上。再后来,不论是回家还是返校,他都是打着赤脚……这就是免费足底按摩的来历。

俄国大文豪高尔基曾经说过:“天才就其本质而论只不过是对事业、对工作过程的热爱而已。”如果不是对华为研发工作的热爱,郑宝用怎么能在这实验条件简陋、资金不足的研发条件中,取得如此丰厚的科研成果?

如果一个人喜欢一项工作,便会以一当十,以苦为乐;如果不喜欢这样的工作,便会事倍功半,进展缓慢。

华为的氛围,华为的朝气,华为辉煌的未来,正是这些看得见、看不见的东西,鼓舞着、推动着郑宝用前进,再前进。郑宝用用自己身上的百点热,发出了千份光。这份耀眼的光,不仅照亮了他自己,还照亮了华为前进的道路。

华为公司走上正轨后,郑宝用曾经先后担任过第一位中央研究部负责人、华为公司常务副总裁、华为公司副董事长等要职。

任正非并没有忘记郭平,郭平不仅举荐贤能有功,他对管理也很有一套办法。HJD48小型用户交换机研制成功后,郭平就被提拔为生产制造部负责人。随着职务不断升迁,他后来又成为华为的常务副总裁。

郭平和郑宝用俨然成了任正非的左右手。这两员大将,一个帮任正非抓管理,另一个抓科研,这让任正非这个华为的“掌舵者”省去了不少心思,他可以更专心地审视华为以后的道路……

要知道,现在的华为已经不是只能在水波不兴的江河中行驶的小舢板了。现在的华为已经具有一定的抗击风浪能力,它已经变成了一艘钢壳的轮船。它内部的蒸汽机,已经被华为员工熊熊的工作热情所发动。任正非手握舵轮,他要将华为公司这条轮船驶出江河港湾,驶向水流更疾、水势更深的商业海洋了。

1993年初,华为的270多名职工和科研人员,聚集在深圳蛇口的一个小礼堂里,召开了1992年年终总结大会。大家第一次目睹任正非满脸沉重、噪音沧桑地流露真情。会议开始后,任正非在主席台上只讲了一句“我们活下来了”,就泪流满面地再也说不下去,双手不断在脸上抹着泪水。

任正非曾经是正团职转业干部,他为了华为的崛起,为了华为的生存,他和270名华为的员工一起打拼、一起奔波、一起开拓市场。任正非肩膀上担负的企业生存压力,实在是太大了。

任正非为了纪念华为在异常残酷的市场竞争中“活下来了”,还特地到香港定制了100枚黄光闪闪的金牌,发给了华为100位优秀员工以及在任正非刚刚起步就给了他很大支持的香港鸿年公司的老板。

华为人苦了六七年,终于有了不菲的成绩。这时候,就有人提出来,应该将把赚来的钱给大家多分点,当奖金花一花。

任正非的目光确实看得很远,他自然不会将赚来的钱分掉,他要将这笔钱花到刀刃上。任正非随后做出了一个大胆、几乎胆大到惊世骇俗的决定:开发局用交换机,进军公用电话电信领域。

90年代初期,国内的交换机市场存在着两种“乱”象:第一种“乱”象,体现在大型局用交换机上。国外电信巨头知道国内的小厂子生产不了大型局用交换机,他们便联手做高价格,并故意造成缺货的假象,国内电信运营公司只能忍受其高价盘剥。而且这些跨国公司的局用交换机买回来,一旦发生故障,维修和购件极不方便。国内的电信运营公司面对当时这种“乱”象,也是敢怒不敢言。

小型用户交换机更是混乱。据不完全统计,当时国内销售该种产品的厂家竟有几百家之多。他们有的直接代销港台的小型用户交换机,有的订购电路板、机壳等散件,然后进行作坊式的组装。不管是组装还是代销,都没有自己的知识产权,小型程控交换机一旦出现毛病,也只能等原厂派技工过来维修。

任正非生产的HJD48小型用户交换机,因为具有自己的知识产权,再加上各地都有自己的维修人员,用户不仅用得放心,而且满意度也是最高的,如此畅销,也就可以理解了。小型用户交换机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利润越来越低,任正非经过深思熟虑,决定向大型局用交换机市场进军,向占领了国内电信市场的电信巨头们挑战!

如果做个比喻,小型民用交换机就是普通的螺旋桨飞机,而大型局用机,则是喷气式战斗机。他们根本就不是一个概念的东西。当时,国内有一家军工部门在研究大型局用交换机。而一家私人企业想研制大型局用交换机,这真有些让人觉得胆大妄为了。

华为生产的HJD48小型用户交换机,质量过硬,在市场上颇受欢迎。只要华为将生产和销售两个环节抓好,在1993年绝对会有超过1亿元的销售额,华为公司非得冒这个巨大的研发风险吗?

退一步来说,华为即使投入巨资,将大型局用交换机研发出来,但能否顺利地将局用交换机卖出去,这更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难题。华为生产的小型机主要是供应小型矿山、医院和学校等单位,华为的市场人员为了推销产品,甚至将交换机最远卖到了新疆等地区。

大型局用交换机的客户群却是省市县城的各级电信单位,华为目前的销售人员还没有和这些单位头头打交道的经验。高门槛的技术,完全陌生的市场,怎不让人心里充满了担忧?

当时的反对声、质疑声,几乎随处可闻。任正非面对这些不同的声音,他的态度异常坚决,说:“华为想要生存下去,一定要进军局用大型交换机市场!”

任何一种行业,如有一窝蜂的趋势,过度发展,就会造成摧残——这是李嘉诚先生至为经典的名言。

华为公司此刻面临的形式和当年像潘石屹置身海南房地产市场时的形势惊人一致。小型用户交换机市场火爆,大家一拥齐上,结果供大于求。随着市场“轰”然倒坍,能生存下来的必然是早做准备的企业。华为想要做大做强,迟早要面对世界电信巨头的竞争,既然终将面对,不如尽早苦练内功,到时候奋力一击,才有取胜的可能!

华为生产的第一款局用交换机叫JK1000,这是一款模拟空分局用交换机。让任正非意想不到的是,就是这款局用交换机,让他饱尝了失败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