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的酒还没有喝完,刘邦借上厕所的机会,顺着尿道子就溜走了。这很叫人纳闷,刘邦来参加鸿门宴,随从只有“百余骑”,项羽要杀他,他能跑得了吗?即便上厕所,也得被人牢牢盯着。所以,有人认为,刘邦表面看是溜走的,实际上是被项羽放走的。这样的分析有没有道理呢?有道理,确实说到了点子上,但我以为只说对了一半:刘邦确实是被人放走的,但放走的人不是项羽。
客观地说,刘邦有惊无险地溜走,确实是因为项羽给他开了绿灯,但这并不能证明项羽就不想杀他。酒桌上,项庄舞剑,意在沛公,项羽能看不出来吗?他心明镜似的,但并没有阻止,我的理解这就是默许:他心里巴不得项庄把刘邦杀掉。假如半路上没有杀出来樊哙这么个程晓金,后来的局面似乎真的不敢想象,但樊哙的到来,对项羽的安全无形中构成了威胁,所以,项羽只能顺水推舟。
有意思的是,听说刘邦溜走了,亚父范增对项羽几乎是破口大骂:“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史记项羽本纪》,以下引同,不注),埋怨项羽没有把刘邦杀掉。其实,范增有啥资格埋怨项羽呀?受谴责的人应该是他。因为他不但没有理解项羽的真实想法,而且还恰恰因为他的“木脑筋”,致使鸿门宴一而再、再而三地错过了很多杀掉刘邦的机会。
我这么说,可不是信口开河。刘邦驻军霸上的时候,一次,范增建议项羽:“沛公居山东时,贪於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项羽听完后,不置可否。项羽的不置可否,其实就是默许了范增的建议,起码是没表示反对。作为“一把手”的项羽,他绝不可能露骨地表这个态:行,逮住机会,把刘邦杀掉!这样的事儿是说不出口的;说出口,就背上了不义的恶名,还怎么争人心打天下呢?这是项羽做“一把手”的难处,他只能默许范增去办,办好办坏,他都可以兜后路、擦屁股。
相反,项羽要是不同意范增的建议,他一定会旗帜鲜明地表示自己的观点。刘邦赴鸿门宴前,项伯曾建议项羽:“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伯受点小恩小惠后,提点儿吃里扒外的建议,其动机项羽是否心知肚明,姑且不论,但项羽立马就表示同意了,像这样的态度,真也好假也好,都好表示。不过,此时的项羽,我以为,他对项伯的许诺实际上是摆的姿态;他的真实想法,一定以为刘邦赴宴鸿门,范增肯定会按照自己曾经默许的意思,牢牢抓住这个机会,早就安排好了相应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