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学知识 » 国学知识全文在线阅读

《国学知识》唐诗选本对小家的影响

关灯直达底部

选本对于文学家与文学作品的知名度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鲁迅早有深刻的论述:“凡选本,往往能比所选各家的全集或选家自己的文集更流行,更有作用。”钱锺书则注意到选本对大家与小家的影响差异甚大,这是关于选本的名言,但是对其准确程度,仍需具体分析。试以唐诗为例。虽然有许多唐诗选本的选目不够公允,对于某些大家尤其“不够公道”,但这对大家的地位并无太大的不利影响。例如杜甫,在今存的16种唐人选唐诗中,除了晚唐韦庄的《又玄集》外,完全不见其踪影。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殷璠的《河岳英灵集》与高仲武的《中兴间气集》,两者相加正好涵盖了杜甫的全部创作时期,杜诗居然一首未录!可见在杜甫身后十余年间,他尚未引起选家的注意。但是时隔不久,杜甫的诗名与日俱增,进而与李白并驾齐驱。成书于唐宣宗大中十年(856年)的顾陶《唐诗类选》中入选杜诗甚多,显然正是时代思潮的体现。《河岳英灵集》《中兴间气集》虽是盛、中唐时代最为流行的两种诗选,但是它们不选杜甫,并未对其名声产生严重的不利影响。相反,到了后代,人们还将不选杜甫视为两部选本的最大缺点。

其他大家在唐人选唐诗中也有类似的遭遇,比如《中兴间气集》未选李白与王维,《御览诗》《唐诗类选》《极玄集》未选白居易、元稹、刘禹锡、柳宗元,也并未影响诸人在唐诗史上卓然名家的地位。此中原因可能在于大家都有较多的作品,自成一集,不必借助于选本来传世。所以笔者认为,诗人及其作品的知名度受到选本极大影响的情况,主要发生在小家身上。至于这种影响属于正面还是负面,则不可一概而论。

所谓“小家”,只是一个约定俗成的名称,并无严格的标准。“小家”或“小名家”,都是颇有名声之士,只是在“大家”面前相形见绌而已。清末陈衍云:“学文字当取资大家,小名家佳处有限,看一遍可也。”就是出于这种价值判断。况且对于大家、小家的认定,历代并不一致。例如盛唐前期诗人张若虚,存诗仅有2首,《唐才子传》中不列其名,当属小家无疑。但其《春江花月夜》在明代以后渐得大名,清末王闿运乃称其曰“孤篇横绝,竟为大家”。王氏所谓“大家”,显然只是一种夸张的说法。相反,在唐人选唐诗中入选的诗人,当时均以为名家,但不少入选者在后代湮没不闻。所以本文所论及的唐诗“小家”,只取约定俗成的说法,并不具有严格的定义,也不是唐诗史上严格的定位。

小家的作品留存很少,不足自成一集,在《全唐诗》之类总集编成之前,小家之作主要依靠入选选本得以存世。纵览历代的唐诗选本,入选的小家相当之多。其中有许多诗人原来声名不显,或作品甚少,只因受到选家青睐,才免除了湮灭无闻的命运。例如中唐诗人柳淡,字中庸,乃柳宗元之族人。其诗作仅存13首(《全唐诗》卷257),但其中的七绝《征人怨》入选《万首唐人绝句选》,又入选《唐诗三百首》,遂成名篇,柳中庸之诗名也为今人所知。

有些小家的情况比较复杂。比如盛唐诗人刘方平,其人家世显赫,从高祖刘政会起代有高官。方平本人则德才兼备,然方平性格高洁,应举不第,即归隐颍阳。刘方平生前寂寞,并无籍籍之名,在当代唐诗学界也不受重视,至今未见文学史著作论及其诗。但是刘方平的诗在唐代就受到选家重视,在《御览诗》中选录13首,在《又玄集》中选录2首,在《才调集》中选录2首。及至宋代,在《文苑英华》中选录7首,在《乐府诗集》中选录7首。上述诸诗去其重复,共得24首。清人所编《全唐诗》收刘方平诗共26首,其中仅有《铜雀妓》《拟娼楼节怨》二首未详出处。可见刘方平诗之留存于世,历代唐诗选本是最主要的文献载体。而且刘方平有几首诗频繁地出现在历代唐诗选本中,所以流传甚广。

盛唐诗人刘眘虚,其人其诗留名后世,全靠《河岳英灵集》之选录。宋初的《文苑英华》将此11首诗全部收入,此外仅增补一首《积雪为小山》。至清人编《全唐诗》,也仅能补录2首,而且皆为误收他人之诗。可见刘眘虚的作品所以能留存于世,主要原因便是入选《河岳英灵集》。至于那首阙题的“道由白云尽”诗,则被明人的唐诗选本如《唐诗归》《唐诗选脉会通评林》等以《阙题》为题而予选录,清代的《唐贤三昧集》《读雪山房唐诗》《网师园唐诗笺》《唐诗摘抄》《唐诗快》《唐诗别裁集》《唐律消夏录》《唐诗三百首》等沿之,从此流传众口,广受赞誉。一首连题目都已亡佚的唐诗,竟成为传诵千古的名篇,唐诗选本的影响力之巨大,可见一斑!

某些唐诗小家的作品稍多,风格也较为多样,选本对他们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突出其代表作以及主导风格的地位上。例如祖咏虽曾登进士第,然“流落不偶,极可伤也。后移家归汝坟间别业,以渔樵自终”,存诗亦仅30余首。虽然严羽称其为“大名家”,其实只能算是小家。但是祖咏的《望蓟门》《终南望馀雪》二诗却非常著名,究其原因,与频繁地入选唐诗选本有很大关系。

又如韩翃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可算中唐诗坛上的名家。但在整个唐诗史上,仍难跻身于大家之列。韩翃最负盛名的诗作当推七绝《寒食》,其原因有二:一是此诗曾见赏于唐德宗,并因此擢其为驾部郎中知制诰;二是此诗曾多次获得唐诗选家的青睐,入选选本包括《唐诗品汇》《唐诗正声》《唐诗选》《唐诗解》《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唐人万首绝句选》《而庵说唐诗》《唐诗摘抄》《读雪山房唐诗》《网师园唐诗选》《唐诗别裁集》《唐诗三百首》等。

当然,一首唐诗因入选选本而成为名篇,有一个关键因素是选本自身的通行程度。在上文论及的一些例子中,凡是知名度较高的名篇几乎都曾入选《唐诗三百首》,便是最明显的征兆。

选本对唐诗名篇同诗异题的取舍有重要的影响。例如盛唐诗人张继,其诗《中兴间气集》中入选3首,其中包括《夜宿松江》:“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文苑英华》卷292录有此诗,题作《枫桥夜泊》,此后,仅有《而庵说唐诗》中题作《夜泊松江》,而在《笺注唐贤三体诗法》《唐诗品汇》《唐诗正声》《唐诗选》《唐诗解》《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唐诗万首绝句选》《唐诗别裁集》《唐诗三百首》《读雪山房唐诗》《网师园唐诗笺》等唐诗选本中均题作《枫桥夜泊》。杨明曾作专文对“寒山寺”进行考证,指出张继诗中的“寒山寺”并非专名,甚确。张继诗中的“寒山寺”,也是泛指姑苏城外的某座山寺而已。枫桥是姑苏城外运河上的一座桥,距离姑苏城的西北城门阊门不足十里,故过往客船多泊于此。张继另有《阊门即事》云:“耕夫召摹逐楼船,春草青青万顷田。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二诗当是同时所作,可证《枫桥夜泊》的诗题比较合理。至于松江,则是流经姑苏城东南的一条河流,离城较远,如此诗题作《夜泊松江》,则泊舟荒江,怎会有“夜半钟声到客船”的情景?所以我们认为后代的唐诗选本大多弃《夜泊松江》之题而取《枫桥夜泊》,是因为后者才与文本切合无间。由此可见,《枫桥夜泊》成为一首扣题甚紧的唐诗名篇,唐诗选本起了很大的影响。此外,选本对唐诗名篇的异文之取舍、风格的认定也有重要的影响。

如上所述,唐诗选本对唐代诗人的知名度及唐诗作品的经典化均有相当大的作用,这对唐诗之传播无疑具有积极的影响。然而成也萧何,败亦萧何。有些小家的诗作因入选通行选本而知名,但在选录过程中有时会产生作者、诗题的张冠李戴,或文本的讹误失真,以至于以讹传讹,曲解诗意,反而影响唐诗的正常传播。

选本对唐诗名篇最严重的负面影响是由异文取舍之不当导致对作品主旨的严重歪曲。崔颢的《黄鹤楼》是久负盛名的唐诗名篇,宋人严羽已云:“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灏《黄鹤楼》为第一。”《黄鹤楼》在“古代选本”中入选17次,在“现代选本”中入选24次,便是它在百首名篇中独占鳌头的重要依据。然而频繁地入选选本也对此诗产生了不利的影响,那便是文本的变异。《黄鹤楼》一诗有多处异文,其中最重要的是首句“昔人已乘白云去”,一作“昔人已乘黄鹤去”。刘学锴指出:“‘白云’,自明代中叶以来诸家选本、总集及评论均作‘黄鹤’,但唐人选本《国秀集》《河岳英灵集》《又玄集》《才调集》,至宋初《文苑英华》,南宋《唐诗纪事》,再到《瀛奎律髓》《唐诗鼓吹》,再至明初《唐诗品汇》,无一例外均作‘白云’,可以确证崔颢原诗首句定当作‘昔人已乘白云去’,作‘黄鹤’者乃明人中叶的选本如《唐诗解》的擅改。”从版本学的角度来看,刘先生的结论可称定谳。但是由于作“黄鹤”者包括《唐诗解》《唐诗选脉会通评林》《贯华堂选批唐才子诗》《唐诗选评》《而庵说唐诗》《唐贤三昧集》《山满楼笺注唐诗七言律》《唐诗别裁集》《唐诗三百首》等著名选本,所以这个异文后来居上,喧宾夺主,竟被视为定本,还得到理直气壮的辩护。

综上所述,唐诗选本对于唐诗小家的影响是形形色色、利弊参半的。但从总体来看,在长达千年的唐诗接受史上,选本对小家作品的保存、传播以及小家名声的免于湮没起着相当积极的影响。尤其重要的是,小家们在唐诗史上的地位之确立,选本起着决定性的影响。试看一例。大历诗人钱起与郎士元生前齐名,唐德宗贞元初年(785年),高仲武在《中兴间气集》的钱起小传中云:“士林语曰:‘前有沈宋,后有钱郎。’”此时钱、郎去世未久,可视为诗坛对二人的盖棺论定之评。北宋欧阳修、宋祁的《新唐书?文艺传》中转述此语,可见后人对此种评价的认同。有趣的是,在唐代的唐诗选本中,《中兴间气集》对二人之诗各选12首,《极玄集》对二人之诗各选8首,此外仅有《才调集》选钱诗1首而未选郎诗,可见在唐代选家的心目中,钱、郎二人确是旗鼓相当。可是到了后代,钱、郎入选唐诗选本的多寡程度渐行渐远,在2种宋代选本中,郎士元的地位远胜于钱起;在5种明代选本中,钱的地位远胜于郎;在10种清代选本中,钱的地位胜于郎,但不如明代选本那样悬殊。考虑到二人存世作品数量的差别(钱诗今存530余首,郎诗今存60余首),清代选本对二人的取舍是比较合理的,这与现代学者的评价基本一致。可见虽然某一种唐诗选本对小家的评价或有偏颇,比如王安石《唐百家诗选》选郎诗远多于钱诗,又如钟惺、谭元春《唐诗归》选钱诗16首而对郎诗付之阙如,均属轻重失宜。但从总体来看,历代唐诗选本对小家地位的确立有着相当有利的影响。我们认为其中缘由在于:选本虽然体现着选家的独特眼光,但也间接反映着读者的集体选择,越是流行程度较高的选本,后一种因素就越是重要。所以从总体来看,历代唐诗选本对于唐诗小家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是构成唐诗接受史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