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通玄真经缵义 » 通玄真经缵义全文在线阅读

《通玄真经缵义》卷之九

关灯直达底部

通玄真经缵义卷之九

南谷子杜道坚纂

下德篇

老子曰:治身,太上养神,其次养形,神清意平,百节皆宁,养生之本也。肥肌肤,充腹肠,开#1嗜欲,养生之末也。治国,太上养化,其次正法。民交让,争处卑,财利争受少,事力争就劳,日化上而迁善,不知其所以然,治之本也。利赏而劝善,畏刑而不敢为非,法令正於上,百姓服於下,治之末也。上世养本,而下世事末。

下德,执德也。太上养神,治身之本也。其次养形,治身之末也。太上养化,治国之本也。其次正法,治国之末也。降此而下,则又下德之下者焉。

老子曰:欲治之主不世出,可与治之臣不万一,以不世出求不万一,此至治所以千岁不一也。霸王之功,不世立也。顺其善意,防其邪心,与民同出一道,则民可善,风俗可美。所贵圣人者,非贵其随罪而作刑也,贵其知乱之所生也。若开其锐端,而从之放僻淫洗,而弃之以法,随之以刑,虽残贼天下,不能禁其奸矣。

明良会合,千载一逢。夫明君不世出,良臣不万一,以不世之君,得万一之臣,唐虞而下,若成汤之於伊尹,文王之於吕望,世不多见;如齐桓之管仲,亦不世出#2。是以治日少,而乱日多,抑由君子少而小人多欤?

老子曰:身处江湖#3之上,心在魏阙之下,即重生。重生即轻利矣。犹不能自胜,即从之,神无所害也。不能自胜而强不从,是谓重伤。重伤之人无寿类矣。故曰: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是谓玄同。用其光,复归其明。

人有仕隐,道无屈伸。夫身江湖而心魏阙,畎亩不忘也。是故有道之士,隐以此道,任以此道,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夫是之谓玄同。

老子曰:天下莫易於为善,莫难於为不善。所谓为善易者,静而无为,适情辞余,无所诱惑,循性保真,无变於己,故曰为善易也。所谓为不善难者,篡弒骄淫#4,躁而多欲,非人之性也,故曰为不善难也。今之以为大患者,由无常厌度量生也。故利害之地,祸福之际,不可不察。圣人无欲也,无避也。事或欲之,适足以失之;事或避之,适足以就之。志有所欲,即忘其所为矣。是以圣人审动静之变,适授与之度?理好憎之情,和喜怒之节。夫动静得,即患不侵也;授与适,即罪不累也;理好憎,即忧不近也;和喜怒#5,即怨不犯矣。

善恶异迹,同出於心。天下莫易於为善,莫难於为不善。祸福之阶,事不可必,欲得而反失之,欲避而反就之。是以圣人审动静之变,和喜怒之节,事无不善,何忧怨之有?

体道之人,不苟得,不让祸,其有不弃,非其有不制,恒满而不溢,常虚而易赡。故自当以道术度量,即食充虚,衣圉寒,足温饱七尺之形。无道术度量。而以自要尊贵即万乘之势,不足以为快;天下之富,不足以为乐。故圣人心平志易,精神内守,物不能惑。

修身有道,处世有术。夫体道之人,守其天常,安其命义,食止充虚。衣止御寒,不苟所得,不弃所有,祸不幸免,福不妄就,达不自骄,穷不易操,乐乎天真,与道同久。

老子曰: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能强者,必用人力者也;能用人力者,必得人心者也,能得人心者,必自得者也。未有得己而失人者也,未有失己而得人#6者也。故为治之本,务在安民;安民之本,在於足用;足用之本,在於不夺时;不夺时之本,在於省事;省事之本,在於节用;节用之本,在於去骄;去骄之本,在於虚无。故达生之情者,不务生之所无以为;达命之情者,不务#7知之所无奈何。目说五色,口惟#8滋味,耳淫五声,七窍交争,以害一性。日引邪欲,竭其天和,身且不能治,奈治天下何?

将胜乎人,先胜乎己。未有己不胜,而能胜人者也。胜人者有力,欲胜理也;自胜者强,理胜欲也。理胜则得人之心,人将自用其力;欲胜则用人之力,人将先离其心。天理人欲之异,宜有间然。

所谓得天下者,非谓其履势位,称尊号,言其运天下心,得天下力也。有南面之名,无一人之誉,此失天下也。故桀纣不为王,汤武不为放。故天子#9得道,守在四夷;天子#9失道,守在诸侯。诸侯得道,守在四境;诸侯失道,守在左右。故曰:无恃其不吾夺也,恃吾不可夺也。行可夺之道而非篡弒之行,无益於持天下矣。

抚我则后,虐我则雠。圣人运天下心,得天下力,而天下治。若夫桀纣之为君,有南面之名,无一人之誉,此汤武之所以不为之臣,天下失道,诸侯为守,谁之过欤?

老子曰:善治国者,不变其故,不易其常。夫怒者,逆德也,兵者,凶器也。争者,人之所乱也。阴谋逆德,好用凶器,治人之乱逆之至也。非祸人不能成祸,不如到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人之性情,皆愿贤己而疾不及人。愿贤己,则争心生;疾不及人,则怨争生。怨争生,则心乱而气逆。故古之圣王退争怨,争怨不生,则心治而气顺。故曰:不尚贤,使民不争。

争之不足,让之有余,人己两全之道也。夫怒逆德,兵凶器,争者,人之所乱。阴谋逆德,好用凶器,治人之乱逆之至也。文子以其言而授之范蠡。越欲伐吴,蠡引以为谏,勾践不听,败于夫椒。则知欲祸人者,乃所以自祸也。贤者肯如是乎?

老子曰:治物者,不以物以和;治和者,不以和以人;治人者,不以人以君;治君者,不以君以欲;治欲者,不以欲以性;治性者,不以性以德;治德者,不以德以道。以道本人#10之性,无邪秽,久湛於物,即忘其本而合於若性。衣食礼俗者,非人之性也,所受於外也。故人性欲平,嗜欲害之。唯有道者,能遗物反已。有以自鉴,则不失物之情;无以自鉴,即动而惑营。夫纵欲失性,动未尝正,以治生即失身,以治国即风人。故不闻道者,无以反性。

性与欲固有间矣。人皆然,君惟甚。夫治物不以物以和者,先明己之性,而后明物之性。明物之性,则可以赞化育参天地矣。

古者圣人能得诸己,故令行禁止。凡举事者,必先平意清神。神清意平,物乃可正。听失於非誉,目淫於彩色,而欲得事正,即难矣,是以贵虚。故水激而波起,气乱则志昏;昏智不可以为正,波水不可以为平。故圣王执一以理物之情性。夫一者至贵,无敌於天下,圣王托於无适,故为天下命。

古之学者为己,为己之道立,而后为人之道行。圣人得诸己,故清明在躬,无远弗烛;得万物之情,而命令行於天下矣。

老子曰:阴阳陶冶万物,皆乘一气而生。上下离心,气乃上蒸;君臣不和,五谷不登。春肃秋荣,冬雷夏霜,皆贼气之所生也。天地之间,一人之身也;六合之内,一人之形也。故明於性者,天地不能胁也;审於符者,怪物不能惑也。圣人由近知远,以万异为一同。气蒸乎天地,礼义廉耻不设,万民不相侵暴虐,由在乎混冥之中也。廉耻陵迟及至世之衰,用多而财寡,事力劳而养不足,民贫苦而忿争生,是以贵仁。人鄙不齐,比周朋党,各推其与,怀机械巧诈之心,是以贵义。男女群居,杂而无别,是以贵礼。性命之情,淫而相迫於不得已,即不和,是以贵乐。故仁义礼乐者,所以救残也,非通治之道也。

天地一身,天下一气,阳变阴化,陶冶万物,皆乘一气而生。圣人爱养万民,视为一家,故天下和平也。若乃用多而财寡,事力劳而养不足,则民贫苦而忿争生。非通治之道矣。

诚能使神明定於天下,而心反其初,即民性善;民性善,即天下阴阳从而包之,是以财足而人赡,贪鄙忿争之心不得生焉。仁义不用,而道德定於天下,而民不淫於彩色。故德衰然后饰仁义,和失然后调声,礼淫然后饰容,故知道德,然后知仁义不足行也;知仁义,然后知礼乐不足修也。

圣人诚而明之,反其性初,民复於善。民性善,则天地阴阳从而包之,财足人赡,贪鄙不生,忿争乃息。仁义不用,而道德定於天下矣。

老子曰:清静之治者,和顺以寂寞,质真而素朴,闲静而不躁。在内而合乎道,出外而同乎义,其言略而循理,其行说而顺情,其心和而不伪,其事素而不饰。不谋所始,不议所终。安即留,激即行。通体乎天地,同精乎阴阳,一和乎四时,明朗乎日月,与道化者为人。机巧诈伪,莫载乎心。是以天覆以德,地载以乐,四时不失叔,风雨不为虐,日月清静而扬光,五星不失其行,此清静之所明也。

天清地静,故能长久。圣人以清静为治者,法天地也。心清则内合乎道,体静则外同乎人。是以不出户而化行。

老子曰:治世之职易守也,其事易为也,其礼易行也,其责易偿也。是以人不兼官,官不兼事,农士工商,乡别州异。故农与农言藏,士与士言行,工与工言巧,商与商言数,是以士无遗行,工无苦窳,农无废功,商无折货,各安其性。异形殊类,易事而不悖,失业而贱,得志而贵。

古人世守一官,官守一事,故治世之臣,职易守,事易为。后世兼官共事之法行。官益冗而史益繁,政出多门,反政害治。

夫先知远见之人,才之盛也,而治世不以责於民。博文强志,口辩辞给之#11人,知之溢也,而明主不求於下。敖世贱物,不从流俗,士之伉行也,而治世不以为化民。故高不可及者,不以为人量;行不可逮者,不以为国俗。故人才不可专用而度量,道术可世传也。故国法可与愚守也,而军旅可以法同也。不待古之英而人自足者,因其所有而并用之也。末世之法,高为量而罪不及也,重为任而罚不胜也,危为难而诛不敢也。民困於三责,即饰智而诈上,犯邪而行危,虽峻法严刑,不能禁其奸。兽穷即触,鸟穷即啄,人穷即诈,此之谓也。

才不可以胜德,言不可以过行。才盛而有先知之见者,治世不以责於人;闻博而有辩口之佞者,明主不以求於下。傲世伉行,责人以重难,强人以不能者,恶免人穷之诈哉?

老子曰:雷霆之声可以锺鼓象也;风雨之变,可以音律知也。大可睹者,可得而量也;明可见者,可得而蔽也;声可闻者,可得而调也;色可誉者,可得而别也。夫至大天地不能函也,至微神明不能领也。及至建律历,别五色,异清浊,味甘苦,即朴散而为器也。立仁义,修礼乐,即德迁而为伪矣。民饰智以惊愚,设诈以攻上,天下有能持之而未能有治之者也。夫智能弥多而德滋衰,是以至人淳朴而不散。

圣人剖大朴,法天地,观象以制器,若雷霆之於锺鼓,风雨之於音律,皆得象而为之。至若天地之大,神明之微,则有所不能尽究也。惟至人淳朴不散,而可以为万世之师。

老子曰:夫至人之治,虚无寂寞,不见可欲,心与神处,形与性调,静而体得,动而理通,循自然之道,缘不得已矣。漠然无为而天下和,淡然无欲而民自朴,不忿争而财足。施者不德,受者不让,德反归焉,而莫之惠。不言之辩,不道之道,若或通焉,谓之天府。取焉而不损,酌焉而不竭,莫知其所由出,谓之摇光。摇光者,资粮万物者也。

北辰,天之尊帝也。端居天心,而众星拱之。至人取法为冶,心与神处,漠然无为,而天下和。摇光居北斗之杓,资粮万物,随天左旋,日转一周。斗不降禄,生民周食。舜察璇玑以齐七政,其知天矣乎?

老子曰:天爱其精,地爱其平,人爱其情。天之精,日月星辰,雷霆风雨也。地之平,水火金木土也。人之情,思虑聪明喜怒也。故闭四关,正五道#12,即与道沦。神明藏於无形,精气反於真,目明而不以视,耳聪而不以听,口当而不以言,心条通而不以思虑,委而不为,知而不矜,直性命之情,而知故不可害。精存於目,即其视明;存於耳,即其听聪;留於口,即其言当;集於心,即其虑通。故闭四关,即终身无患,四支九窍莫死莫生,是谓真人。地之生财,大本不过五行,圣人节五行,即治不荒。

人有五性应天,五星应地。五行五性动,而七情出,身可不知爱乎?夫神藏於心,精藏於肾,魂藏於肝,魄藏於肺,意藏於脾,神明藏於无形。莫生莫死,是谓真人。

老子曰:衡之於左右,无私轻重,故可以为平;绳之於内外,无私曲直,故有以为正;人主之於法,无私好憎,故可以为令。德无所立,怨无所藏,是任道而合人心者也。故为治者,知不与焉。水戾破舟,木击折轴,不怨木石,而罪巧拙者,智不载也。故道有智则乱,德有心则险,心有眼则眩。夫权衡规矩,一定而不易,常一而不邪,方行而不留。一日形之,万世传之,无为之为也#13。

人有私心,罔不害道。人主无私,故法一而令行。是故德有心则险,心有眼则眩。知权衡规矩一定而不易,则知一者无为之为。百王用之,万世传之。

老子曰:人之言曰:国有亡主,世无亡道。人有穷而理无不通,故无为者,道之宗。得道之宗,并应无穷也,故不因道理之数,而专己之能,其穷不远也。夫人君不出户而知天下者,因物以识物,因人以知人。故积#14力之所举,即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即无不成也。千人之众无绝粮,万人之群无废功。工无异伎,士无兼官,各守其职,不得相干,人得所宜,物得所安,是以器械不恶,职事不慢也,夫债少易偿,职寡易守也,任轻易劝也。上操约少之分,下效易为之功,是以君臣不相厌也。

天不自天,有为天者,地不自地,有为地者。为者其谁耶?国有亡主,世无亡道。伊尹五就桀而不用,是专己之能,而不知因人之道也,故伊尹不为夏而为汤矣。夏其有不亡,汤其有不兴乎?

老子曰:帝者体太一,王者法阴阳,霸者则四时,君者用六律。体太一者明天地之情通道德之伦;聪明照於日月,精神通於万物,动静调於阴阳,喜怒和於四时;覆露皆道,并贶而无私;蜎飞蠕动,莫不仰德而生;德流方外,名声传於后世。法阴阳者,承天地之和,德与天地参光,明与日月并照,精神与鬼神齐灵,戴圆履方,抱表寝绳,内能治身,外得人心,发号施令,天下风从。则四时者,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取与有节,出入有量,喜怒刚柔,不离其理,柔而不脆,刚而不壮,宽而不肆,肃而不悖,优柔委顺以养群类,其德含愚而容不肖,无所私爱也。用六律者,生之与杀也,赏之与罚也,与之与夺也,非此无道也,伐乱禁暴,兴贤良废不肖,匡裹以为正,攘险以为平,矫枉以为直,明施舍开塞之道,乘时因势,以服役人心者也。帝者,不体阴阳即侵;王者,不法四时即削;霸者,不用六律即辱;君者,失准绳即废。故小而行大,即穷塞而不亲;大而行小,即狭隘而不容。

不曰皇,而曰帝、曰王、曰霸、曰君,何哉?尊皇也。帝者失道而后德,王者失德而后仁,霸者失仁而后义,君者失义而后礼。大者立,则小者在焉;小者立,则大者失矣。

老子曰:地广民众,不足以为强;甲坚兵利,不可以恃胜;城高池深,不足以为固;严刑峻法,不足以为威。为存政者,虽小必存为;亡政者,虽大必亡。故善守者,无与御。善战者,无与斗,乘时势因民欲,而取天下。故善为政者,积其#15德;善用兵者,畜其怒。德积而民可用也,怒畜而威可立也。故文之所加者深,权之所服者大,德之所施者博,威之所制者广。广则我强而敌弱。善用兵者,先弱敌而后战,故费不半而功十倍。千乘之国,行文德者王;万乘之国,好用兵者亡。王兵先胜而后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此不明於道也。

行文德者,虽小必存。好用兵者,虽大必亡。夫善为政者积其德,善用兵者畜其怒。惟知兵本以止乱,而不以为乱,则民不伤而国长存。

通玄真经缵义卷之九竟

#1 开:聚珍本作『供』。

#2 出:原作『立』,据聚珍本改。

#3 湖:聚珍本作『海』。

#4 淫:聚珍本作『诈』。

#5 和喜怒:聚珍本作『喜怒节』。

#6 失己而得人:原作『得人而失己』,据聚珍本改。

#7 务:聚珍本作『忧』。

#8 惟:聚珍本作『肥』。

#9 天子:原作『天下』,据聚珍本改。

#10 人:原本无,据聚珍本增。

#11 之:原本无,据聚珍本增。

#12 正五道:聚珍本作『止五遁』。

#13 此句下有『者无为,百王用之,万世传之而不易也』。据聚珍本删。

#14 积:原作『即』,据聚珍本改。

#15 其:原作『有』,据聚珍本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