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陶说 » 陶说全文在线阅读

《陶说》卷五·说器中

关灯直达底部

○唐器大尊

《唐六典》:凡尊彝之制,十有四,祭祀则陈之,一曰大尊。《礼乐志》:陈设则祀上帝,大尊二,在坛上东南隅。五帝、日、月,各大尊二,在第一等。宗庙,大尊二,在堂下。进熟,则上帝以大尊实泛齐。五方帝从祀于圜邱,以大尊实泛齐。日月以大尊实醍齐,从祀于圜邱,以大尊二实泛。齐地祗从祀于方邱,以大尊二实泛齐。宗庙祫享,大尊实沈齐。

〔按〕大尊,周用于宗庙,汉用于郊祀,皆可据者。唐则郊祀宗庙并用之,盖以周祭天地用陶,必大尊也,故师其意如此。进瓷

《柳柳州集·代人进瓷器状》略云:「禀至德之陶蒸,自无苦窳。合太和以融结,克保坚贞。且无瓦釜之鸣,是称土鉶之德。」

〔按〕《状》不言何器,亦不言何人进。唐之造陶器者不一地,考《地理志》言贡瓷石之器者,祗见河南道。河南、河东,地本接壤,岂即河南岁进之瓷,而柳州代为之状与?

紫瓷盆(渤海贡器)

《杜阳杂编》:会昌元年,渤海贡紫瓷盆,容半斛。内外通莹,色纯紫。厚半寸许,举之若鸿毛。

〔按〕《唐书》:渤海本粟靺鞨,附高丽者,其烧瓷当即高丽法也。何以后之传高丽窑器,未闻有此莹而轻者?《唐书》又云:宝应元年,诏以渤海为国,地有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距京师八千里而远。朝贡至否,史家失传,故叛、附无考。若然则《杜阳杂编》之所纪,可以补史之缺。

越碗

陆羽《茶经》:碗,邢不如越。越碗,上口唇不卷,底卷而浅,受半升(详越州窑下)。内邱白瓷碗《国史补》:内邱白瓷碗,端溪紫石砚,天下无贵贱,通之。

大邑瓷[]

《杜工部集·于韦处乞大邑瓷[]诗》:「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君家白[]胜霜雪,急送茆斋也可怜。」

〔按〕《说文》:[],小盂也,字或作椀。《汉·淮南王传》注,食器杯椀之属。杨升菴述宋林少颖语,谓案古[]字,张平子青玉案,即青玉 [],南京人谓传[]为案酒,可证。《枢要》录言:元载家冷物用硫黄[],热物用冷水瓷[]。瓷[],自唐时盛行。内邱属邢州,如《国史补》所云邢[]亦重于天下。大邑属工卩州,色白而坚且轻,扣之有韵,味工部诗,瓷[]之上品矣。《茶经》并不列之下次中,独有取于越州者何也?《格古要论》云:古人吃茶,多用甗,取其易干,不留滓。《茶经》言越[]上口唇不卷,底卷而浅,敝瓦 []是已。而况似玉、似冰,色青之有助于茶者,邢不如也。宋人取兔毫盏,亦于斗茶为宜。九经无茶字,前人论茶,遂谓自晋宋以降始盛,然《晏子春秋》有茗茶之食,汉王褒《童约》有买茶之语,《吴志·韦曜传》有孙皓赐茶荈当酒之事,此皆在晋以前。《说文》:荼,苦茶,即今之茶。荈檟、苦荼见于《尔雅》,郭《注》云:早采为荼,晚采为茗,一名荈,蜀人名之为苦荼。《茶经》云:味甘,檟也,不甘而苦,荈也,啜苦咽甘,茶也,分别如此。自初采而制造,而收藏,而烹点,有条有理。水则某上水,某中水,某下水;火则时一沸,时二沸,时三沸。育汤之华,薄不为沫,厚不为饽,而有取于轻且细之花。择焉精,语焉详,其用器必审辨于历试之后,非率然也。

绿瓷杯季南金诗:「听得松风并涧水,急呼缥色绿瓷杯。」

〔按〕《方言》:疋皿(音雅),閜(呼雅反),杨皿(音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