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接触”(First Contact)这个术语适用于我们借助某种方式同外星生命开始交流的时刻,外星生命也具备某种能力回应我们。有几种方式可以让“首次接触”发生。最受欢迎的观点源自一次不明飞行物(UFO)现象,即外星人(ET)着陆在“白宫”(White House)的草坪上,和总统打招呼。但是,科学家们认为,第一次同外星人建立联系是通过无线电信号。在科幻小说中,“首次接触”是最受欢迎的系列电视连续剧《星际迷航》1(Star Trek)中所构想的场景。它发生在——或者应该说是即将发生在——2063年4月5日。在那一天,季弗兰•寇克瑞恩(Zefram Cochrane)将会乘坐一艘被称为“凤凰号”(Phoenix)的宇宙飞船来到地球。瓦肯人2(the Vulcans)得知了这次飞行任务,他们随后也来到地球,同人类有了接触。从那时起,我们就大胆地去往前人未曾去过的地方。
在现实生活中,理论物理学家加来道雄3(Michio Kaku)指出,“首次接触”是一次改变地球历史的重大事件。他指出:“在发现了火、农业、文字和算术之后,‘首次接触’就是高于一切的事情。”这将是人类迈出的最重大的一步,或是所面临的最重大一步。当然,真正的问题是,“首次接触”是否已经实现了,或者它还仍然是一件未来之事。远古外星人理论的支持者们认为“首次接触”已经发生,只是这次重大事件被莫名其妙地遗忘了。这样的解释会是正确的吗?
1.接触
1997年,“远古外星人协会世界大会”在佛罗里达州奥兰多(Orlando,Florida)举行。我出席了该次大会并参观了肯尼迪航天中心4(Kennedy Space Center)。在同一周,我观看了激动人心的电影《黑衣人》(Men in Black)和深受启发的《接触》(Contact)。《接触》这部电影是根据卡尔•萨根(Carl Sagan)的小说改编而来的。小说讲述了“搜寻地外文明计划”同外星文明的接触。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就是同远古外星人问题相关的:在人类所收到的信息中,有一种就是极为复杂的设备设计图,其最终目的不得而知,但据说是送一个人到外星人的故乡去。该设备的制造需要数个国家进行积极合作并提供资金支持。一旦制造成功,就要挑选一人坐上此“座椅”,该“座椅”最终会将此人送入另一个维度中,显然是数个光年之外的某个维度中。在那里所发生的“唯一”一件事情就是,同这些外星生命进行交谈——不会留下任何证据证明两种智慧生命之间发生了接触。人类科学家问外星人,他们是否建造过一系列类似星际之门或互联维度之门的通道,外星人回答说,他们也不知道是谁建造了这些通道。通过这些通道,他们以及其他生命就能穿梭往来于宇宙之间。这样的通道在很早之前就已存在了,只是不知道是“谁”建造了它们。
随之而来的国会听证会正式得出结论,没有证据显示人类已经同外星生命有了接触,而且该设备也失灵了。尽管科学家发誓把他送到了另一个维度中,但是监测该设备的仪器,没有一个记录下了这样的事情。
让我们把这样的事情带出小说的世界。如果这种情景真的发生在现实生活中,那同外星人接触的唯一有形遗迹就是两种设备:一种是在卡纳维拉尔角5(Cape Canaveral)上被恐怖分子炸掉的设备,另一种是在日本附近一个岛上被炸毁的设备。时间飞逝数百年(如果不是数千年的话),我们会看到什么呢?我们会记住什么呢?有没有什么会留存下来呢?让我们现实一点,问问我们的祖先,1000年以前,他们会在卡纳维拉尔角找到什么。会不会有任何金属发射平台的残余物遗留下来呢?这种情况是不可能发生的。或许可能找到建筑物的遗迹,或许想要找到这种遗迹也是不可能的。要是我们足够幸运的话,我们或许会找到一小段时间的记录,记载着人类是如何把人送上太空的,记载着我们曾经登上月球的事件。如今,有几位备受欢迎的作家质疑我们曾登陆月球的事实。他们说,登陆月球只是美国的宣传手段而已,其目的旨在灌输一种思想,即美国在冷战的顶峰时期优于苏联。虽然我并不认同这种观点,但我们还是可以假设一番。假设他们的一些文字记录经历了时间的洗礼,最终存留了下来,未来的历史学家们把这些记录融入他们的记录当中。未来的历史或许会指出:“人们普遍认为人类已经到过了月球,但即使是在他们那个时代,也会有人不这么认为。”历史学家们或许会继续指出,他们已经在卡纳维拉尔角找到了考古方面的证据,但关于我们曾经是否进入过太空的问题,仍然未得到解决。
我听过某种见解。等等,那成百上千个围绕地球运行的卫星又作何解释呢?难道没有物证证明我们曾到过月球吗?那么,卡纳维拉尔角的照片,在那里进行的大量发射任务,在各种航天飞机上拍摄到的长达数小时的影片又作何解释呢?假设这些东西在1000年后都保存了下来,这一切将来都会成为争论的话题。不过,如果一位科学家想要进行与之背道而驰的解释,他也可以这么做。这正是当今那些不愿相信我们曾到过月球的人正在干的事情。
《接触》的主旨信息就是,信念和乐意探索是同外星人接触并接受外星人接触这个事实的两个至关重要的因素。这是卡尔•萨根传达给人类的最后一条信息。在该电影拍摄期间,他去世了。不过,他对外星生命的探索早在数十年前就开始了。
2.《接触》背后的人
萨根青少年时期的一大特点就是对科幻小说极为着迷。从那时起,他就全心全意致力于解答宇宙中的其它地方是否存在生命的问题。这些问题包括如何同他们接触,如果有途径能够同他们接触,那么我们是否已经同他们接触过了。1951年,当他首次踏入这个领域的学术殿堂,他预测人类将在1970年登上月球。这并非一项科学的预测,他只是希望我们能迈出这重要的一步,如同他在科幻小说中所描述的英雄们的行为一样。萨根认为,应该竭尽全力研究月球、太阳系乃至整个宇宙,寻找其他生命。他想成为柯克船长6(Captain Kirk)。
他的首批科学著作思考了木星、金星和火星上有生命的可能性。尽管科学不断地在否定萨根提出的每个问题,但他仍然坚持提出问题。看起来我们的太阳系中似乎不存在其他智慧生命,他认为我们应该着眼于宇宙中的其它星系。
回首往事,这种热情似乎显得有几分幼稚。但在20世纪60年代,萨根开始他的探索之旅时,我们对于临近星球的物理状态还知之甚少。许多科学家也认同太阳系中存在其他生命形式的可能性。各种各样的不明飞行物见闻,尤其是在前10年,似乎在不断增强这种可能性。刚开始,这些不明飞行物记录激起了萨根的兴趣。他的进一步研究让他越来越确信,不明飞行物研究者们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永远得不到一种令人满意的答案。他还认为,他们所提供的“证物”根本就算不上证据。在随后的几年中,他竭尽全力对抗整个不明飞行物研究领域,因为他认为,该领域把人们研究外星智慧生命的注意力极大地分散了。
萨根成为了西方用科学方式搜寻外星人的领军人物。不过,不论他的方式有多么科学,事实就是,绝大多数科学家还是看不起他以及他所付出的努力。他们认为这是个永无止境的游戏:宇宙之大,诸如生命是否也存在于宇宙中的其它地方,他们能否欣欣向荣,外星智慧生命是否也在努力地同我们人类进行接触——人们是不可能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的。
萨根明白他的探索存在的困难。他发现金星上不存在生命,这也就意味着他必须到别的地方继续寻找。就如同爱迪生(Edison)的事迹一样,在爱迪生找到制造电灯泡的方法之前,他尝试了2000种方法。萨根受到他青少年时代所写的科幻小说里英雄人物的鼓舞。这些英雄人物总是走得更远,跨过边界。用吉恩•罗登贝瑞7(Gene Roddenberry)的话来说就是:大胆地去前人从未去过的地方。
作为一位科学家,萨根认为教育公众养成科学的方法论是他的个人使命。他担心公众不理解他的科学方法,因为这些方法看起来比他正搜寻的外星智慧生命还要陌生。他认识到公众接受“伪科学”为一种方法论,这让他感到极为震惊——似乎伪科学对每个人心存的疑问都提供了清楚明了的解答,然而科学对这些疑问却没有给出确切的答案。他促成了“对于声称异常现象科学调查委员会”8(The Committee for the Scientific Investigation of Claims of the Paranormal,CSICOP)的成立。该委员会的成员都是怀疑论者,他们可以被视为现代版的“调查”(Inquisition),他们同他们所谓的“伪科学”作战,不论那是不明飞行物学,还是远古外星人理论,抑或是占星学、通灵学。最终,萨根不再痴迷于他们的方法,他清楚认识到那些方法也是不科学的。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9(NASA)开始执行金星和火星的航天任务,旨在绘制出这两个星球的地图。此时,萨根去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以确保这些航天任务能教育大众,让大众了解相关信息。他认为这些航天任务必须配备摄影机,然而绝大多数科学家则认为那是无关紧要的。他们想,一个摄影机能为科学研究做出什么贡献呢?萨根的建议在刚开始时被拒绝了。不过,配备摄影机很快就成了航天飞行任务的基本标准,这让大众能够及时了解到那些外星球的概貌。
萨根在20世纪80年代早期成为了家喻户晓的人物。美国电视频道“公共广播公司”(PBS)拍摄了13集由萨根编剧的电视系列片《宇宙》(Cosmos)。这让他的梦想成真了——借助最适合此目的的媒介电视,把科学话题带进千家万户。萨根成为该系列片的主持人,这也成为了其科学界的同事们的最佳借口——他们认为,与其说萨根是一位科学家,倒不如说是一位电视明星。他们总是把萨根看作是科学边缘的人物。他们认为,科学家应该待在实验室和象牙塔里埋头做研究,而不是以任何形式出现在任何电视节目上表达自己的观点。他们认为科学没有必要让大众了解。
1986年,萨根完成了《接触》一书。该书在很大程度上是自传性质的,讲述了一位科学家探索外星生命的故事。自20世纪90年代早期以来,萨根就意识到了他的生命可能不会延续太长。他患了重病,只有进行骨髓移植才有治愈的可能性。这让他感到了紧迫感,也为他的著作套上了更加宗教化的框架。宗教是人类非理性的一面,科学是人类理性的一面,宗教和科学之间的对立无处不在。从萨根的作品《魔鬼出没的世界》(The Demon Haunted World)再到他临死拍摄的电影《接触》,这一点被体现得淋漓尽致。
电影售卖本身就是一件难事,因为其主题远没有好莱坞式的科幻小说那样受欢迎。该电影极力想让大众相信搜寻外星智慧生命的重要性。不过,整部电影只有一位单身女性是主角,她后来还没有子嗣,而且还是一位无神论者。这三个要素都不是美国的流行元素,因此必须极力说服好莱坞相信,该影片有可能票房大卖。11年之后,也就是在1997年7月11日,电影《接触》在美国各大院线上映。八月份,我在奥兰多观看了该影片。在电影上映之前7个月,萨根因肺部感染在西雅图(Seattle)与世长辞。他自己实现了互联维度之旅,但却不像《接触》中的那位大科学家,他再也回不到地球为我们讲述他的所见所闻了。
3.瓶中信息
萨根进行了三次尝试,企图告知宇宙中的其他生命我们人类的存在。1972年和1973年,“美国先驱者号太空船”(Pioneer Spacecraft)装备了萨根所设计的平板,平板上详细绘制了一幅氢原子图画,还有一幅太阳位于中心的脉冲星图画,脉冲星图画显示出14个脉冲星的相对距离以及它们存在时期的二进制代码,还有一幅画着一个裸体男人和女人站在真实比例大小的“先驱者号太空船”前面的画以及一幅太阳系的绘图。后来,萨根在1974年同弗兰克•德雷克(Frank Drake)一道,创造了所谓的“阿雷西博信息”10(Arecibo Message)。一条信息被发射到太空,旨在进入球状星团“M13”。该条信息由1679位二进制数字构成,一旦聚集起来就会形成我们这个小蓝色星球的图像。该信息融入了数字一到十,在DNA中发现的元素的原子序数,即DNA分子式,一种DNA螺旋结构,还有更多关于地球上生命的信息。1977年,萨根创造了“航行者珍贵记录”(Voyager Golden Records),这包括地球生命的116种形象以及找到我们的方法,以防外星智慧生命将来某天会偶然发现这个小探测器。
在人类太空探索的50年里,我们向宇宙发送了许许多多这样的信息以及相似的信息。有些信息设置在星际探测器上面,有些则是通过特别的无线电广播信号发送到遥远的银河系中。我们希望那里的生命能收到这些信息。与此同时,我们已经开始利用望远镜来监测那里的生命。他们或许会向我们发送广播信号——不过到目前为止,尚未成功获得任何信息。实际上,一些科学家相信,外星智慧生命不太可能会利用无线电波来告知我们他们的存在。无线信号必须同背景噪音做斗争,对无线电频率要求极高,这样一来就降低了信息被接收的可能性。
不过,包括美国物理学家保罗•拉维奥莱特(Paul LaViolette)在内的一些科学家则认为,有时被称为“银河灯塔”的灯塔将来某天会建起来,告知银河系中的生命,他们并非银河系中唯一的存在。夏威夷大学(University of Hawaii)的约翰•勒恩德(John Learned)提议把“造父变星”11(Cepheid Variable Star)(它是各种变星中最亮的一种,其亮度会随着时间呈周期性变化)作为一种灯塔。他指出,通过操纵它们的脉动周期(这有点像摩尔斯电码12[Morse Code]),变星就能向宇宙空间播送信息,外星文明很有可能会接收到这种信息。他还列出了理论模式大纲,说明如何编写这种信息。虽然我们目前尚缺乏资源和技术来实现这种信息的传播,但未来数代很可能会取得进展——或许,外星文明在很早以前就已经取得了进展。
“银河灯塔”理念最初是由托马斯•戈尔德(Thomas Gold)于1968年6月提出的。随后的10年由保罗•拉维奥莱特积极推广。他在著作《银河系对话:外星人给我们的信息》(The Talk of the Galaxy:An ET Message For Us)中指出,在我们已经发现的脉冲星中,有些实际上已经被外星智慧生命修改过了。因此,无线电天文望远镜正在接收一些外星信息,不过我们拒绝接受这样的信息。
1974年,人们发现了毫秒脉冲星“PSR 1053+29”。在这之后,全世界开始关注外星智慧生命创造了脉冲星这个观点。之所以提出是外星生命创造了脉冲星,是因为其异常恒定的脉冲率。脉冲星也未表现出任何减慢的迹象,这也就意味着,它的行为同“正常脉冲星”的行为并不相同。遗憾的是,在接下来的数年里所观察到的这种特定脉冲星表明,它实际上正在减速,只是它的减速极不明显。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即它是否可能就是外星信号。自那时起,人们已经识别出了12个以上的脉冲星。科学家们仍继续质疑这些是否就是银河灯塔。不过大多数科学家认为,无论多么奇怪,我们面对的就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现象。
“银河灯塔”的最佳候选者就是毫秒脉冲星“PSR 1937+21”。它是天空中最快的脉冲星之一,每秒钟闪烁642次,并且有非常稳定的脉动期。实际上,就其精确度而言,灯塔超过了顶级的原子钟。所谓的“毫秒脉冲星”也是独一无二的。在已知的两个释放巨脉冲的脉冲星中,它就是其中之一,它成为了天空中最亮的脉冲星,因此轻而易举就能识别它。终究,我们识别出了它。我们目前存在的唯一问题就是,它的脉动期是人为创造的呢,还是自然而然产生的。这一问题通常把人们分成了两大阵营。
拉维奥莱特在《银河系对话:外星人给我们的信息》一书中指出:“如果外星文明企图同我们取得联系,通过做‘一些非自然而然产生的事情’来区分他们传送的信息,那脉冲信号必定是最接近这个标准的。”但除了用作交流之外,他也指出,脉冲星也是宇宙航行的理想选择,因为它们提供了一种方式,宇宙飞船借助这种方式就能通过三角测量来确定自己的位置。总而言之,脉冲星响应了太空通道这个想象网络。萨根创造了这种太空通道,旨在让《接触》中的互联维度旅行成为现实。
4.我们并非唯一的存在?
远古外星人理论提出,我们不应仅仅局限于探索太空深处,努力找到能够建立的联系,我们还应该考虑到那样的联系或许在远古时代就已经建立起来了,这种接触的物证或其它痕迹,在地球上仍可见或者依然存在。
进化论提出我们是宇宙的极致。科学很快就想当然地认为我们就是文明的极致。同之前的时代相比,我们把当今的世界看作独一无二的,但我们每天的存在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已:
◆古罗马人(Romans)在某些街道设立单行道来应对交通高峰期。
◆庞培古城13(Pompeii)设有挥手示意的交通警察来应对交通堵塞。
◆古巴比伦14(Babylon)早在2500年前就有了街道。
◆尼尼微15(Nineveh)有着“禁止停车”的标识牌。
◆安条克16(Antioch)的街道上设有路灯。
◆阿兹特克人17(Aztecs)在道路表面铺上永久的彩色带,把两条交通主干道分开。
就当今的技术标准而言,20世纪60年代发明的阿波罗号(Apollo)航天舱是非常基础的技术产物。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用来把人类送上月球的计算机,远远次于当今普通的笔记本电脑。实际上,月球登陆所表明的就是,月球之旅相对而言较容易——假设我们正确理解了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并且有了摆脱地球万有引力的方法。无论我们是研究古埃及文明还是玛雅文明,我们总是发现这些古人掌握了远远超越他们需求的大量天文学知识——实际上,是远远超越我们需求的天文知识,这难道不令人感兴趣吗?我们即刻就认识到了太空旅行的三大基本要素之一。科学家们直到几十年前仍把他们称为原始社会。然而正是他们所谓的原始社会实现了太空旅行。
这些社会根本就不是原始的,这是埃利希•冯•丹尼肯在1968年向全世界传达的信息。他的宣传媒介并非无线电天文望远镜,而是一本名为《众神之车》的著作。虽然冯•丹尼肯推广了这个话题,但并不是他创造了这个主题。这些未来科学的先锋人物实际上是一些俄罗斯人。尼古拉斯•李宁(Nicholas Rynin)(1877-1942)于1901年毕业于“圣彼得堡皇家通信学院”(Imperial Institute of Communications of St.Petersburg)。在俄国革命之后,他创作了一部长达3卷的著作,名为《星际接触》(Interplanetary Contacts)。此书被誉为有关火箭技术和宇宙航行的历史和理论的第一部百科全书。较不为人所熟知的是,他在书中分析了有关空气和宇宙飞船的古代传说,从古希腊的伊卡罗斯18(Icarus)传说到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Mahabharata)等。他还分析了儒勒•凡尔纳19(Jules Verne)的小说《从地球到月球》(From the Earth to the Moon),发现该小说的前提是满足不了的。但在他看来,远古传说的科学是很可能存在的。
扬科夫•别莱利曼(Yakov Perelman)于1915年出版了《星际旅行》(Interplanetary Journeys)。这本书实际上是第一本关于宇宙航行科学和技术的著作。尼古拉斯•李宁继承了扬科夫•别莱利曼的事业。别莱利曼比西欧早几年向俄罗斯的读者们宣传了火箭和宇宙航行的观念,这促使苏联于1961年把第一个人类送进了太空。
包括赫尔曼•奥伯特和沃纳•冯•布劳恩(Werner von Braun)在内的火箭领域的绝大多数先驱者们,都想利用他们的火箭技术,希望能把人类送进宇宙深处,同外星生命建立联系。然而,他们的发明却主要被用来制造地球上的战争。
认识到可以借助火箭技术来开展太空之旅的第一人当属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Constantine Tsiolkovsky)(1857-1935)。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赫尔曼•奥伯特、罗伯特•戈达德被公认为是航天领域三大伟大的理论家。早在20世纪30年代早期,赫尔曼•奥伯特博士就毫不犹豫地把让人们梦想探索银河系的荣誉授予了齐奥尔科夫斯基。赫尔曼博士认为,齐奥尔科夫斯基是天体导航之父,天体导航可以到达各种恒星并穿越恒星。
1928年,齐奥尔科夫斯基出版了《宇宙的意志》(Will of the Universe)。他在书中写道:“我们很难想象有一种生命比地球人类更优越。这种狭隘的思想阻碍了我们想象外星实体干预地球之事。历史以及文学作品中记载了许多稀奇古怪的事件。正因为存在这种思想,所以有很多事件仍未得到解答。”齐奥尔科夫斯基“只是”小镇上的一位老师而已,但他却被认为是科学的先知,最高学术界常常讨论他的论文。他被认为是多级火箭之父,是“宇航员”这个词的创造者。
在某一期《知识的信使》(Messenger of Knowledge)中(莫斯科1930年第5-6号),李宁和齐奥尔科夫斯基公开为外星人来访地球进行辩护。李宁写道:“其它世界的居民尚未来访过地球,这种言论的确得到了各国所接受的历史的证实。但是,如果我们转向古老的故事和传说,我们就会留意到被大海和沙漠分开的各地传说中存在着惊人的相似性。这种相似就包括了这样一个事实,即许多传说中提到了远古其它世界的居民来访地球的事件。为何不能承认这些传说的起源存在一丝真理呢?”
整整35年过去了,科学界有关远古外星人问题的现状仍然如此。这就是为何冯•丹尼肯要把这个问题提出来让西方听众们了解的原因所在。尽管他曾经是,现在也是该领域中最受欢迎的作家之一,但是他既不是第一个也不是唯一一个向西方听众们提出该问题的人。意大利记者、作家彼德•科洛西姆(Peter Kolosimo)凭借其著作《不属于这个世界》(意大利语:Non è Terrestre,英语:Not of This World)荣获意大利“Premio Bancarella”奖,该奖项是意大利最富声誉的文学奖之一。该书于1968年出版,它是科洛西姆探索我们星球上的神秘事件的第四本著作。他的第一本这方面的著作出版于1959年——《未知行星》(意大利语:Il Pianeta Sconosciuto,英语:The Unknown Planet)。
如前所述,在I.S.什克洛夫斯基(I.S.Shklovski)的帮助下,卡尔•萨根在《宇宙中的智慧生命》(Intelligent Life in the Universe)(1966)一书中,用了一个章节来进行论证,指出科学家和历史学家应该认真思考这种可能性,即在有记载的历史中,曾经发生过外星生命同人类接触的事件。他们总结指出:
◆20世纪60年代的火箭技术能同星际旅行相媲美,它也存在于其它外星智慧生命的科技范围之内,因此就不能排除外星智慧生命来访地球的可能性——实际上,这是可能的。
◆传说应被视为可靠资源,一些传说的确描述了遭遇外星人的事件。
虽然如此,在著作《布洛卡的大脑》(Broca’s Brain)(1979)中,萨根则表示不同意冯•丹尼肯的观点。他坚持认为它们似乎是建立在他的观点之上的,它们并不像是有保留的推测,而是外星接触的确凿证据。萨根似乎并没有看到冯•丹尼肯书中提出的230多个问题。
萨根在看了成百上千条关于不明飞行物见闻的报道之后,提出了远古外星人问题。有一位作家哈罗德•T.威尔金斯(Harold T. Wilkins)梳理了古文献和传说,找到了证据证明我们的祖先也曾见到空中出现的异常物体。他在1954年出版了一本有关这个主题的书——《月球上的飞碟》(Flying Saucers on the Moon)。与此同时,另一位英国作家W.雷蒙德•德雷克(W.Raymond Drake)也查阅了相同的资料,旨在找到远古外星人存在的证据。德雷克在1964年出版了著作《众神还是外星人?》(Gods or Spacemen?)。仅书名而言,就已经清楚明了地表明本书提出了远古外星人问题。德雷克说:“我渴望从古文献中收集尽可能多的事实证据,把查尔斯•福尔特(Charles Fort)过去为本世纪所做的杰出贡献载入史册。我花了几年时间来阅读不同语言的经典著作和古代历史。我于1964年出版了《众神还是外星人?》这本书,这是九本系列著作中的第一本。我在书中详细记录了我的研究,涵盖了绝大多数国家,至少令我自己很满意的是,它证明了远古众神是外星人。他们在黄金时代20(Golden Age)来到地球并统治了地球,为人类带来了文明。”
充分意识到了自己著作中的宗教意蕴,他认为有必要把“上帝”这个词语分为至少两种意思:一种是指“至高无上的人”,一种是指“宇宙生命”。他也表达了他的愿望,即“这种令人震惊的观点能在本世纪得到证实”。约40年之后,在21世纪的前十几年,我们知道这个愿望并未得以实现。
在萨根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之前,冯•丹尼肯在许多受欢迎的电视节目和电视系列片中有着重要地位。《寻找远古外星人》(In Search of Ancient Astronauts)于1970年在美国上映,“德国卫星一台”(SAT-1)于1993年播放了由冯•丹尼肯的著作改编而成的25集电视系列片。2009年,“普罗米修斯电影制片公司”说服“历史频道”,并委托他们制作《远古外星人》。该剧时长2小时,致力于探讨远古外星人问题,该节目引起全球热潮,证明了提出远古外星人问题是我们时代精神的组成部分。显然,大众心中也存在着远古外星人问题。科学家的反应又如何呢?引用蒙蒂•多布森(Monty Dobson)在博客中所写的话语,能最好地概括科学界的反应。该博文写于2011年1月21日,题为“未被篡改的历史”(History Undoctored):
近来,存在着一种趋势,即把伪科学视作值得慎重考虑的主题,这种趋势对于我们的教育系统而言是非常危险的。作为一位历史学教授,我每学期都会遇到一些学生,他们相信诸如“历史频道”播放的《远古外星人》这类节目所提出的空想。这些节目使得这样一种观念永久存在,即拥有超人科学知识的外星人在成千上万年前来访了地球,并与人类分享了他们的技术。
这令人极为担忧,因为这种观点是以侮辱性的假设为前提的,即过去的人没有我们当今的人聪明、富有创造性,独出心裁。这存在着一种文化优越性的潜在语气,暗示棕色皮肤的“远古人”在没有其他生命的帮助下,没有能力独自发展我们所掌握的尖端技术和先进文化。
该节目的假设前提是对上世纪的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的变相赞同。
多布森是现代科学家的典型代表。他们谴责提出远古外星人问题的任何人,把他们视为种族主义分子。毕竟,人身攻击要比科学辩论容易得多。他“知道”我们的祖先并未接受任何帮助。他并未意识到自己的这种信仰是建立在这样一种假设基础之上的,即科学比“伪科学”更“优越”。这种假设前提显然“对我们的教育系统极为有害”。这难道不讽刺吗?我倒真希望科学以及远古外星人问题对我们的教育体系有害。只要科学不停地嘲笑该主题,不断地否定证据,就会造成危害。这些证据表明存在远古外星人——我们并不是唯一的存在。
提出远古外星人问题的人并不是种族主义者,因为正如“古人”自己在他们的著作中特别说明的,文明并不是他们自己领悟的,而是在同他们接触的众神帮助之下创建的。无论你到何种文明中去寻找,文明都被视作众神给予人类的礼物。这正是为何像萨根这样的科学家们对远古外星人问题感兴趣。引用萨根的话语:“我们正是借助我们提问题的勇气和问题的深度,让我们的世界变得多姿多彩。”远古外星人问题对个人而言是个小问题,然而对整个人类而言却是个大问题。
1 《星际迷航》又译《星际旅行》、《星舰奇航记》等,它是集合名,包括726集系列科幻电视连续剧、11部电影、上百部小说、电视游戏以及其它虚构作品。
2 瓦肯人是《星际迷航》中生活在瓦肯星球上的居民。
3 加来道雄是一位日裔美籍理论物理学家,1947年出生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何塞,1968年毕业于哈佛大学,1972年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是玄理论、超对称和万有理论。
4 肯尼迪航天中心位于美国东部佛罗里达州东海岸的梅里特岛,成立于1962年7月,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进行载人与不载人航天器测试、准备、实施发射的最重要场所。
5 卡纳维拉尔角是众所周知的航空海岸,附近有肯尼迪航天中心和卡纳维拉尔空军基地,美国的航天飞机都是从这两个地方发射升空的。
6 柯克船长是《星际迷航》中的人物。
7 吉恩•罗登贝瑞(1921年-1991年)是尤金•卫斯理•罗登贝瑞的昵称。他是美国得克萨斯州艾尔帕索人,他最广为人知的身份是科幻电视系列剧《星际迷航》的创造者。
8 “对于声称异常现象科学调查委员会”成立于1976年,其创始人是纽约州立大学哲学系教授保罗•库尔兹。该委员会于2006年正式更名为“怀疑探索委员会”(The Committee for Skeptical Inquiry)。
9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是美国负责太空计划的政府机构,其总部位于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它在载人空间飞行、航空学、空间科学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10 阿雷西博信息指1974年为庆祝阿雷西博望远镜改造完成,向距离地球2.5万光年的球状星团“M13”发送了一串由1679个二进制数字组成的信号,这也是人类向可能存在的外星生命发射的第一个信号。
11 造父变星是一类高光度周期性脉动变星,也就是其亮度随时间呈周期性变化。由于根据造父变星周光关系可以确定星团、星际的距离,因此造父变星被誉为“量天尺”。
12 摩尔斯电码是一种时通时断的信号代码。这种信号代码通过不同的排列顺序来表达不同的英文字母、数字和标点符号等。
13 庞培古城位于意大利肥沃的小平原坎帕尼亚边缘,萨尔诺河的入海口附近。公元前8世纪建成,后在公元79年被维苏威火山爆发的滚滚岩浆埋葬,在1748年重又被发现,经过了200多年的挖掘,这座沉睡了近2000年的城市重见天日。
14 古巴比伦位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存在于距今约5000年前,是人类最古老的文明摇篮之一。
15 尼尼微是西亚古城,新亚述帝国的都城,位于底格里斯河上游东岸,今伊拉克摩苏尔附近,其意为“上帝面前最伟大的城市”。
16 安条克又译“安提阿”,是古代塞琉西帝国的都城,位于今土耳其南部。
17 阿兹特克人是北美洲南部墨西哥人数最多的一支印第安人。
18 伊卡罗斯是希腊神话中的人物,他为了逃离四面环海的孤岛,用羽毛和蜂蜡造出了一对翅膀。借助翅膀飞离了孤岛,但却因飞得离太阳太近,蜂蜡融化,翅膀掉了,而他也坠海而死。
19 儒勒•凡尔纳(1828年-1905年)是19世纪法国著名的科幻冒险小说家,被誉为“现代科幻小说之父”,著有《海底两万里》、《地心游记》等著名科幻小说。
20 黄金时代是希腊、罗马神话中的时代,也指古罗马拉丁文学时代,约公元前70年-公元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