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松说——历史上的今天》来到了3月2日。1983年索尼公司和飞利浦公司正式让激光唱片上市,开创了数码音乐的新时代,到今天正好是数码音乐三十年。再有就是1995年,著名的雅虎网站成立公司了。1944年的今天,著名的《卡萨布兰卡》——在那个时候译为《北非谍影》——荣获第16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奖。
| 左联与《三闲集》 |
1930年3月2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在上海成立。左联成立有很多意义,历史课本都讲了,就不再多讲了,就讲一些有意思的小事情。
实际鲁迅当年是一个非常激进的人,看不惯的东西他都要骂一下,所以鲁迅是左右派都批评,批评右派、资本家、大走狗,左派也批评一通。然后左翼作家们批评鲁迅说,鲁迅你根本不是无产阶级作家, 你是有钱的,第一个有钱,第二个有闲,第三个还是有闲。鲁迅的收入当然不算无产阶级,当时最高的时候是在《晨报副刊》上写千字一百大洋,已经到了天价的地步,恨不能写一礼拜就买辆车了。他同时还兼着教授等职,收入非常高。鲁迅能养一大家子人,周作人他们家也都靠他养着。
鲁迅因为有钱,被清贫作家骂说不是无产阶级,鲁迅是一个久经风浪的人,各种论战都经历过,根本无所谓,马上出了一本新的杂文集就是叫《三闲集》。你不是骂我有钱有闲第三个还是有闲吗?我就三闲咋的吧?
《三闲集》挤对了一通左翼作家,某某说他自己是无产阶级作家。昨天上街问拉洋车的,答曰并未派遣。纯粹为了打笔架,鲁迅先生偷换一概念,你说你是无产阶级,我问无产阶级了,我问拉洋车的了,可回答说无产阶级没派你来,你凭什么说你是无产阶级啊?这是吵架里很重要的一招。
| Yahoo! |
1995年雅虎成立公司。
华人在美国科技方面的成就远超文化方面,好像在美国文化方面很少有大成就,除了两位大导演李安和吴宇森。但华人在科技方面的成就是巨大的,从得诺贝尔奖的这几个美籍华人,到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里的大量华人,为美国做出了巨大贡献。
雅虎创立者杨致远是一位华人,被称为华人之光,因为雅虎创立的时候,一枝独秀,在硅谷、在互联网界几乎是傲视群雄,一览众山小。当时雅虎几乎垄断了搜索引擎,几乎垄断了电子地图,美国当时还没有GPS,出行都要先打印一张雅虎地图,雅虎能在起点和终点间标出路线,告诉你在哪儿拐弯等。雅虎几乎垄断了线上的新闻,以至于它叫Portal(大门),叫门户网,先从我这儿进,其他东西都在我下面分了很多的频道,很多频道都是排第一,新闻也是排第一。那个时候雅虎还垄断了邮箱。
我最好的搭档——多年老友老狼,他现在的太太——当年的女朋友,去美国留学获得硕士学位之后,去雅虎服务了,因为她是最原始的老员工,那时在雅虎有Option,就是期权,期权这个东西会涨的。但后来狼嫂为了爱情,毅然决然回国,最后嫁给老狼。老狼跟我说,他有时候会偷偷看雅虎股价涨到了多少,从最开始的1美元涨到138美元。138呀,你知道我得唱多少回“同桌”才能唱出138美元来。我跟他说,爱情,爱情无价啊。
雅虎是一个完整的经验和教训,以无敌的姿态起来的雅虎,几乎垄断了一切,后来稍微一停滞,被Google(谷歌)迅速超越,给了雅虎巨大的冲击。现在Google把(电子)邮箱也拿走了,把搜索也拿走了,把(电子)地图也拿走了,这是当时雅虎最强的三样,现在全在Google。Google地图已经做到实时的街景拍摄。新经济就是这样,不像过去汽车厂、房地产有一堆重资产,新经济的资产就是人,全靠创意,全靠高科技,一旦被超越,再追回来很难。
| 数码音乐三十年 |
今天是数码音乐问世三十年的纪念日,1983年出现了数码唱片,将音乐向前推进了最大的一步。
在过去,音乐受限于载体,始终不能做到唱得多好、演奏得多好,耳机里听到的就是那么好。最开始的介质就是剧场的空气,然后有了大音箱,再后来有了机械转动的唱片。不过这种唱片的频响和宽容度有限,因为它是机械刻上去的,所以高频也不行,低频也不行,中间有很多细节做不到。后来产生了磁带,又前进了一大步,但磁带有一个问题,就是磁带转速越快,容量越大,音质越好。如果这样的话一盒磁带只能放一首歌,这个成本承担不起;于是就多放几首歌,转速放慢,但音质就下来了,所以对音乐人来说就很痛苦,怎么都做不到两全。
等到数码音乐来了,这些问题都没有了,它完全能做到原来是什么样子到了你那儿还什么样子,不会经过线衰减,不会经过频衰减,不会经过磁头的磨损衰减……音乐终于迎来了这个伟大的时代。那些微小的、细腻的东西,你都能听清楚,都能感受到。
数码音乐的诞生,极大推动了音乐的前进,但同时也极大地伤害了音乐版权。因为数码音乐复制非常容易,导致了各种各样的复制品,出现了大量的盗版,降低了音乐的质量。在数码音乐诞生之前,虽然也有盗版,但是盗版成本很高,所以盗版没有那么猖獗;现在数码音乐来了,极大地降低了盗版成本,甚至几乎到了无成本的地步,导致整个音乐版权迅速崩塌。
我个人观点是,音乐版权应该放开一部分,比如说复制权等,但是有很多好的东西还得留住。如果没有任何回报,大家拿什么去生产音乐?做音乐是有成本的,数码音乐也得有录音设备,但是最后产品往外推的时候,变成了无成本的。音乐行业没有收入,靠什么支撑下去?尤其在中国,我们的版权保护不是很好,最近一两年大家才开始重视起来。美国版权保护做得很好,在美国搜索的话,是看不到那些视频、听不到那些音频的,因为他们已经有了成熟的正版化意识。在中国,因为一开始我们没有版权保护意识,以致盗版出现后,迅速将正版行业摧垮,导致整个音乐行业迅速从一个强大的行业萎缩成一个非常艰难的行业,人才流失严重,所以数码音乐起了一个双刃剑的作用。
另一个观点我跟大家分享一下,就是不管什么样的介质,大自然的空气也好,唱片也好,磁带也好,或者是CD以及数码包,这些都不能造就好音乐。音乐是一种创造性的东西,是有灵魂的东西,它最终是由人的灵魂来创造的,而不是某一种介质。音乐是人类有灵魂的证据,世界上所有的艺术在地球上都有,人只是进行提炼加工,但音乐是地球上没有的。地球上没有一种声音是音乐,海潮声不是,伐木声不是,鸟叫声不是,啼哭声也不是,音乐是完全用心灵创造出来的一种独特的东西。
不管在什么时代,有什么样的介质,有多少家唱片公司,也大概是一年只能出现十到二十首好听的歌。莫扎特时代,全世界差不多一年生产五百首曲子,一年也就那么多好听的音乐。有了唱片以后,一年可能生产五千首歌,也还是十到二十首好听的歌。那后来有磁带,一年生产五万首歌,还是十到二十首好听的歌。现在一年生产一百万首歌都不止,但是大家觉得非常好听、能够流传下去的歌也还是十到二十首,因为真正的精品每年就这么多。也许你生产了几百万首歌,但好听的能最终流传下来的只有十到二十首。所以音乐不同于其他艺术种类,音乐扩大再生产有的时候都是垃圾产品。音乐人才也没法复制,你没办法复制迈克尔·杰克逊出来,你也没办法复制崔健没办法复制周杰伦。好的音乐人以及好的音乐作品可遇不可求。没有办法以工业方式强行扩大再生产,这是音乐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属性,和其他艺术都不一样。
音乐商品化最后带来了一个问题,就是用烂歌捆绑好歌。因为没办法生产出那么多好歌,哪怕你当时能写出三十首好歌,也一定要分到不同的唱片里去,绝对不会把这么多好歌放到一张唱片里去。在这点上,我觉得唱片业很霸道,对不起大家。一张唱片最多两首好歌,然后捆绑八首垃圾歌曲最后销售出去,这个规律很可笑。但是数码音乐一出来,大家就可以自动在网上找,说我干吗还买你唱片,干吗还为那八首垃圾歌曲消费,我要听的就这两首好听的。这个其实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也不能都怪数码音乐。因为作为音乐人,我们在做唱片的时候确实有问题,捆绑了那么多垃圾作品给人家,人家肯定不买账。
我记得早年做磁带的时候,分A面作者和B面作者,A面就是几首主打歌,无论是作词人还是作曲人都要价很高。但是B面作者很便宜,我有个同学就专写B面那种歌,凑个数就完了。总之不管什么样的原因,不管什么样的环境,还是希望我们尊重和热爱好的音乐。当然,光有热爱是不够的,我们还要去保护好的音乐,这样才会有好的东西不断被做出来。
| 主旋律电影《卡萨布兰卡》 |
1944年的今天,《卡萨布兰卡》获得第16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和最佳剧本三项大奖。这是一部非常令人怀念的电影。《卡萨布兰卡》当时曾被翻译成《北非谍影》,民国时期的翻译比较文雅,而且很爱把片名翻译成四个字。有些翻译得比较好,比如《魂断蓝桥》,英文片名就叫Waterloo Bridge,意思是滑铁卢桥,但翻译过来就很有意思。但是有些电影本来英文名字起得很好,比如Gone with the Wind(《飘》),结果被译成了《乱世佳人》,就感觉像一个青楼电影。《北非谍影》译得也不好,感觉好像是一个谍战片,其实是一部充满爱国主义情怀的爱情电影。我觉得译成《卡萨布兰卡》更好。卡萨布兰卡是摩洛哥的一个地名,因为这部电影的成功,卡萨布兰卡在人们心中变成了一个非常浪漫的、非常有想象力的地方。很多成功的文艺作品会把一个地方变成人们心目中想象的美好乐园。一直到今天,大家去摩洛哥旅游都要去卡萨布兰卡,大多数人都是怀着对卡萨布兰卡那种美好想象去的。
《卡萨布兰卡》是在战争年代拍的,1944年获奖,当时“二战”还没有结束。爱国主义电影、主旋律电影也可以拍得非常好,非常美,非常浪漫,包括《卡萨布兰卡》,也包括苏联拍过的主旋律电影《这里的黎明静悄悄》,都拍得荡气回肠。《卡萨布兰卡》在那个好莱坞黄金年代的电影里面,至少排到了前几名。男主角亨弗莱·鲍嘉长得非常帅,而且是那种坏坏的帅,具有旧时代巨星的那种魅力。女主角英格丽·褒曼长得很美,但是个子特别高,得有一米八几,比那个男主角高出一头,结果表演的时候男主角经常站在一块砖头上。电影里有一首歌叫As Time Goes By(《时光流逝》)非常好听,流行全世界。这首歌的内容讲的是,他和爱人在一个炎热的夏天,在汽车里看露天电影,这个电影就是《卡萨布兰卡》,在这个过程中发生的爱情。这部电影不但非常美好,而且捧红了一个非洲的城市,让大家心中感觉到这是个有美丽爱情故事的浪漫地方。同时,为这个电影创作的歌曲,也成了全世界传唱的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