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室”指妻,又称正房;“侧室”指妾,又称偏房。这是稍有中国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的,但是这种称谓是汉代以后的事情,在先秦时期,“正室”、“侧室”可不是这个意思。“正室”指祖庙,用来供祀祖先;“侧室”指燕寝旁侧之室,燕寝是供休息的宫室,正寝在前,燕寝在后,侧室还要在燕寝之旁。
《周礼》中有小宗伯一职,职责之一是“掌三族之别,以辨亲疏,其正室皆谓之门子,掌其政令”。郑玄解释说:“正室,嫡子也,将代父当门者也。”正室原是卿大夫的嫡子,因为要“代父当门”,“掌其政令”,故又称“门子”。《礼记·文王世子》中这一段话说得更清楚:“公若有出疆之政,庶子以公族之无事者守于公宫,正室守大庙。”出疆指朝觐会同之事,国君不在国内的时候,同族中无事的庶子守宫室,而嫡子则要守太庙。太庙是最重要的祭祀场所,地位远远高于宫室,因此派嫡子镇守。“正室”之所以作为嫡子的称谓,就是从供祀祖先的太庙引申而来。
《左传·桓公二年》载:“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杜预解释说:“侧室,众子也。”即嫡子之外的庶子。天子建国之后要分封诸侯,诸侯设家臣卿大夫,卿大夫则设置侧室一职,由庶子出任。《左传·文公十二年》载:“赵有侧室曰穿。”杜预解释说:“侧室,支子。”孔颖达解释说:“正室是适子,知侧室是支子,言在适子之侧也。”适子就是嫡子。赵穿是赵氏的旁支,因此可以出任“侧室”一职;“言在适子之侧也”,刚好符合“侧”的本义。
这就是“正室”和“侧室”的本义。到了汉代,“侧室”开始引申为妾。《淮南子·修务训》中有“楚庄之琴,侧室争鼓之”的记载,这里的“侧室”即是“侧室之宠人”。据《汉书》载,汉文帝自称“朕,高皇帝侧室之子”,颜师古说“言非正嫡所生也”,当然就是妾。南朝宋号称文坛四友之一的何长瑜作诗嘲讽陆展:“陆展染须发,欲以媚侧室。青青不解久,星星行复出。”陆展将须发染黑以取悦宠妾,不久又复星星矣!可发一笑。
“侧室”既引申指妾,“正室”当然也就顺理成章地指嫡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