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体毛的整体脱落和局部保留都是对环境的适应,或者是男女博弈的结果。脱去体毛的人类发生了巨大的连锁变化,裸露的皮肤散热效果极佳,直立行走的潜能得以充分展现,长途奔跑使得捕猎效率空前提高,人类因此可以吃到更多的肉食,营养水平大为改善,为人体的深入进化打下了基础。
如果你能勇敢地脱光衣服与黑猩猩站在一起,你会同时脱下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种种自卑,无论从哪个角度观察,在黑猩猩面前,你都显得更胜一筹。不说内在的涵养和素质,首先映入眼帘的皮肤就显得光滑润泽、清新脱俗。尽管黑猩猩是这个星球上与人类生物学关系最近的动物,但你与它们之间还是存在巨大的可视差异:黑猩猩浑身上下长满了浓黑的毛发,只是局部地区无毛;而勇敢的你,则基本全身赤裸,只是局部地区有毛。
既然人类由古猿演化而来,为什么非要脱去满身的毛发呢?那身浓密乌黑的毛发难道不好吗?连真皮外套都省得买了,穿起来绝对合身,而且天然环保,不需要防腐剂和光亮剂。
平心而论,满身毛发远不止免费真皮外套那么简单,试想一下那套天然皮草的好处,不仅能防止皮肤潮湿,避免被阳光晒伤,在丛林中穿行时不易被荆棘划得伤痕累累、鲜血淋漓,还可以抵抗苍蝇和蚊子的侵扰,比如黑猩猩就从来不需要点蚊香。不仅如此,大部分毛发还有伪装功能,猎豹的豹纹服简直就是制作精良的原创天然迷彩服;老虎的斑纹与丛林中洒下的光影极为相近,所以才能屡屡偷袭得手,脱去毛发后的伪装效果将大打折扣。
毛发还有一个意想不到的作用,就是表达情感。拿家猫来说,它乖巧的时候,毛发也会很乖巧,摸起来一顺水的服帖,很少有逆毛。可一旦生气,小小动物也会表现出汗毛倒竖、虎目圆睁的架势。狗在打架前的热身运动中也采用类似套路,先是龇牙咧嘴,脖子间的毛发会突然立起,看起来狰狞恐怖,给人凛然不可侵犯的感觉,足以吓傻平庸的对手,此即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虎狼之辈都是行家里手,狮子鬃毛的威力甚至超过闪着寒光的獠牙。毛发在竞争中无疑起到了擂鼓助威的作用,在性选择时也有助于力压群雄。人类也有相似的反应,突然遇到可怕事件或是极度愤怒时,毛发也会竖立起来,只不过汗毛过于细小,不易被察觉罢了。
毛发另一个不为人知的重要功能是帮助动物彼此相认。一只猫看见另一只猫并心生暧昧,主要是根据毛发的纹路来判断它是否同类。一般而言,在野生状态下,猫绝不会把体型相近的狗看作朋友,更不会主动上去凑热闹,甚至企图发生关系。很简单,它们的外套样式足以证明对方非我族类。由此看来,小小毛发竟然事关繁殖大业,如果忙了半天却追错了对象,就会立即从绯闻升级为丑闻。
正因为毛发具有如此重要的作用,所以,90%以上的哺乳动物都有毛发,裸体的家伙大多生活在地下或者海里。比如裸鼹鼠,长年累月生活在地洞中,既不需要毛发保暖,也不需要毛发防晒,它们索性脱去毛发,顺便免除了满身寄生虫的困扰,整日赤身裸体,毫无羞耻之意,在地洞中过着颠倒日月的生活。只是小小的身体脱去皮毛后,保温性能有所下降,反倒出现了类似冷血动物的代谢特征,有时需要靠冬眠渡过难关,好在地洞恰好也是睡觉的好地方。
另一大类脱去毛发的哺乳动物是鲸鱼和海豚,它们与水獭不同,水獭经常需要上岸,而鲸鱼长年不到海滩晒太阳,在水中披着一套潮湿的毛发当然没有任何意义。可是,还有一类哺乳动物既不生活在地下,也不生活在水里,却也是毛发稀少,一副少年老成的模样,比如大象。虽然我们的焦点往往停留在它长长的鼻子和獠牙上,生物学家却对它们稀疏的毛发很感兴趣,那或许有助于理解人类的脱毛现象。
科学界并不认为大象毛发稀疏难以理解。大象个头太大,皮肤被撑得很开,不需要详细计算就可以知道,单位面积毛发数量肯定少了很多。就好比把人的脑袋放大10倍,那一头原本浓密的长发必定稀疏不少。
但一个理论要想让人信服,就必须能应付各种刁难。大象的反例来自灭绝的猛犸,那家伙个头和大象差不多,却有着浓密的长毛。有人解释说:猛犸生活在寒冷的西伯利亚,非常需要毛发御寒;而大象主要生活在热带,对毛发的依赖并不强烈。问题是和大象生活在相同地区的斑马、狮子等都有着浑身毛发,照样生活得很好,为什么独独大象少毛呢?
更为合理的观点是,虽然斑马、狮子与大象生活在同一地区,面临的实际问题却并不相同。这个实际问题就是,斑马和狮子虽然个头很大,但还没到与大象相提并论的程度。而个头越大的动物,相对表面积,即体表面积和体积之比就越小,相对表面积越小就意味着散热功能越低。个头大的动物散热能力反而差,这正是大象的弱点,庞大的体型必然产生巨大的热量。事实证明,它们的体表温度在哺乳动物中是最高的,常常高达50多摄氏度,其他哺乳动物根本难以忍受。为解决散热难题,大象表皮长出很多褶皱以增加散热面积,同时脱去了多余的毛发,否则会被活活热死。与大象相似,个头很大的犀牛、河马的毛发也都很少。
现在的问题是,解释大象毛发的理论并不能直接应用于人类。人和大象是完全不同的动物,和鼹鼠、鲸鱼也不同:人既不生活在地下,也不生活在水里,个头也没有那么庞大,可却偏偏把一身诱人的毛发给脱掉了,岂不怪哉?为此,科学家不得不开发新的理论来解释人类光滑皮肤的成因,不然会遭到好奇心极强的大众的鄙视。
对于考古学家而言,皮肤问题异常复杂,因为体毛脱落事件不会留下化石,研究人员可以通过化石判断人类何时直立,何时腿变得很长能够快速奔跑,何时头脑变大可以思考复杂的问题,却很难从化石中找到体毛脱落的线索,因而极难判断体毛脱落的大致时间。可是脱落时间对于理解皮肤进化至关重要。如果能确切知道体毛脱落的地质年代,就可以跟踪当时的地球气候与环境等因素,进而分析体毛脱落的原因。然而,现在并没有发现证明体毛脱落的化石,我们必须依靠化石以外的证据。
很少有人知道,黑猩猩浓密黑毛之下的皮肤竟然是可爱的粉红色,据此可以推测,早期人类的皮肤也应该是粉红色,可是拥有粉红皮肤的现代人极其少见,期间必然发生了巨大的变异,而肤色变化可以从基因中找到证据,这给出了追踪脱毛时间的重要线索——肤色变化必然发生在脱毛之后,或者说只要脱毛,肤色就必须发生变化,否则将很快被非洲毒辣的阳光晒死。
科学家的研究结果令人惊喜,果真存在控制肤色的基因序列。分析表明,非洲黑人几乎都有一个相同的肤色基因突变,时间大约在120万年前。也就是说,最迟从那时起,人类的肤色就开始变化。自那以后,我们的祖先就彻底脱去了体毛。想象一下,那是何等壮观的画面:在强烈的非洲阳光下,原始人类赤身裸体长发飞扬,毫无顾忌地在一望无际的稀树大草原上纵情奔跑了100多万年。
有了大致的脱毛时间,我们还需要进一步追问脱毛的原因,对此,科学家却一时不知如何回答,年代的久远、证据的缺乏、环境的巨大改变,使这一问题充满了变数,充满变数的问题其实就是非常困难的问题,但解决的办法却意外简洁,只用一个字就可以概括——猜。
当然,科学家们的猜测多少要有些科学依据,为了与茶馆里的胡扯八道区别开来,他们一般会给自己的猜测起个更漂亮的名称——假说,其本质仍然是猜测,只不过是比较有水平的猜测。
既然是猜测,就意味着很多人都能说上几句。几百年来,无数科学家殚精竭虑搔破了头皮,先后提出了各种各样或怪异或有趣的理论,有人甚至被逼迫到了胡说八道的地步。比如,有人认为如果人类仍然保留着满身毛发,就很难清理粘到身上的草籽和粪便。这种观点我从一位乡下挑粪老农那里也听到过,他当时浑身臭气,思维却很清晰,对天上地下的很多事情都有自己的看法。所以啊,到现在为止,讨论人类体毛脱落的假说已经有十几套了,听起来似乎都有点道理,但又总有那么一点漏洞,很多天才式的猜想后来都被证明是错误的。好在聪明的人总在不断涌现,聪明的理论也在一波一波地冲击着愚蠢的观点,现在我们终于可以一窥光滑皮肤之下掩藏着的神秘玄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