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问:解决你的7种人生焦虑 » 小学问:解决你的7种人生焦虑全文在线阅读

《小学问:解决你的7种人生焦虑》第六章 Attractive——情与爱的科学小秘密 第七节 跟数学家开普勒学习该如何相亲

关灯直达底部

人们通常认为,喜欢什么样的人,是一种非常个性化的选择。所以总有人天真地相信,不管自己之前多不受待见,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总有个天造地设、正好投缘的人,静静地等着自己。

然而,这很可能只是一厢情愿的浪漫幻想,如果死守着这种“每个人前世注定都有预留的另一半”的想法,很可能你永远都无法逆袭成为爱情中的赢家。因为,有大量研究表明,在爱情这个通常是一对一的事上,居然也存在“从众心理”。越是有人喜欢,就越是会吸引更多人喜欢;越是没人喜欢,就越是会降低找到另一半的可能。用专业名词说,这种现象叫作“择偶复制” (Mate-Choice Copying)。

2006年,研究员凯文·伊娃(Kevin Eva)和蒂莫西·伍德(Timothy Wood)向38名女性被试者随机呈现了10张男性照片,并附带个人信息,然后要求这些女性对照片的吸引力进行打分。结果发现,在排除其他因素影响后,那些标签为“已婚”的男性,吸引力明显高于“单身”男性。后续实验也证明了这一点。2008年,研究者萨拉·希尔(Sarah Hill)和戴维·巴斯(David Buss)将颜值大致相同的10名男子,分别以单人照、被女性簇拥的合照、被男性簇拥的合照三种形式呈现给478名异性恋的女大学生,让她们从多个角度对照片中的男性进行评价。结果发现,吸引力最高的,果然是被女性环绕的那名男子。

而且,这种现象还不只是在人类身上出现。1992年,动物学家杜盖金和戈丁(Dugatkin & Godin)做了一个实验:用玻璃板将鱼缸分成三部分,左边放入一雄一雌两条孔雀鱼,右边放入一条雄鱼,中间放入一条雌鱼——让这条雌鱼可以同时观察到两边的情况。过了一段时间后,人们把玻璃板移开,同时也取走左边的那条雌鱼,让中间的雌鱼可以自由选择左右两边的雄鱼。照理说,中间的雌鱼和右边的雄鱼同病相怜,一起被喂了那么久的“狗粮”,应该是惺惺相惜走在一起吧?结果很残酷:这条雌鱼总是在那条曾经有配偶的雄鱼身边徘徊,却对之前和自己一样单身的雄鱼不理不睬。也就是说,这条雌鱼在“复制”其他雌鱼的选择。

不过,在真实的人类社交活动中,男性其实也会表现出同样的“择偶复制”行为,而且男性比女性要更加显著。如果一个相貌和影响力出众的男性,对某位女生表现出兴趣,那么对其他男生而言,这个女孩的受欢迎程度会大大提升。这就好比,当你听说一个男生的女朋友是林志玲,或者一个女生的男朋友是吴彦祖,就自然会高看对方一眼,觉得他/她身上突然多出了某种光环。

以上这些研究,简直是对单身狗的双重暴击。原来,当你苦恼于没有对象时,还有一个更悲惨的消息,那就是“没有对象”本身就是你难以找到对象的理由。这岂不是意味着在爱情里也存在胜者通吃、强者愈强的马太效应?难道单身久了,就真的成了“注孤生”?别着急,不管这个消息听起来多让人沮丧,至少你先要了解其中的原理,才能想办法克服。

关于“择偶复制”现象,主要有两种解释:第一,这是一种高度依赖情境的社会学习模式。 人们观察他人如何择偶,然后照葫芦画瓢,既节省自己的精力和时间,还可以降低试错风险。这和网络购物时选择“爆款”或“评价最高”的货品没什么不同。第二,这是一种自然产生的推理。 当你对目标缺乏更详尽的了解时,一个有力的竞争者或出色的前任会让你觉得该目标“一定有自己没看到的优势”,从而提高对其评价。进一步说,当别人看到你提高了评价,也会基于相同理由跟你做同样的事,这种心理效应就会扩散开来。反过来说也一样,当你看到一个优质的单身男性时,是不是也自然会想:“这种条件的人怎么可能会没有伴儿?”“是不是有什么问题我不知道?”

好,机制清楚了,是不是仍然绝望?因为这两点,都是“单身狗”没办法改变的啊! 难不成要我编造出一个完美的前男友或前女友?当然不是。其实你再仔细想想就会发现,之所以越是拥有出色的伴侣就越受欢迎,还存在另外一种可能,那就是由此产生的自信 。

人毕竟不是动物,除了本能上觉得“大家都喜欢,一定不会错”之外,更多的还是受到这个人本身魅力的影响。而那些已经拥有完美爱情的人,由于这种内在幸福感的充盈,自然会给人自信、豁达、幽默、温柔等感觉,这不就相当于魅力的加成效应吗?反观爱情中的失败者,由于越没人爱越没信心,越没信心越表现得不可爱的恶性循环,异性不青睐,也真的不完全是因为从众心理啊!

所以,好消息是(终于有好消息了),在提升自己的魅力值这个问题上,向爱情中的成功者学习,要比向事业上的成功者学习简单多了。“没钱人首先要养成有钱人的心态,才能变成有钱人”这个思路,固然有几分道理,但几乎等于废话,当你穷得叮当响时,怎么可能打肿脸充胖子,硬装出富人气度?但是爱情这个领域就不同了,就算你一直是无人问津的单身狗,总能做到不自暴自弃、不怨天尤人吧?总能有样学样,看看那些拥有美满爱情的人,有怎样的气质、做派和心态吧?

简言之,当你看起来像个赢家,说话像个赢家,待人接物都像个赢家时, 你就一定能成为爱情中的赢家。 说真的,这比先装成有为青年,然后再真的变成有为青年要容易得多。

说到这儿,你可能还会产生一个疑问:之前讲的都是“找不到伴侣要怎么逆袭”,那么,如果我真的是爱情赢家,手里有大把选择,到底应该怎么选呢?

别笑!是的,优秀也有优秀的烦恼,聪明人也可能陷入悲惨的境地。历史上最伟大的天文学家之一,发现了行星运动三大定律的约翰尼斯·开普勒(Johannes Kepler),在1611年决定再婚。但他花了整整两年时间去考虑身边追求他的人选,竟然有11位之多,是不是很让人眼红?可是这位强迫症患者挑花了眼,他在小本子里写道:

1号:口臭

2号:养尊处优

3号:已订婚

4号:身材高挑

5号:端庄、节俭、勤奋

6号:大小姐,太奢华

7号:很迷人

8号:母亲很和蔼

9号:身体不好

10号:太丰满

11号:年纪太小

本来,开普勒对4、5、7这三位女士还是很感兴趣的,可正因为这种“精挑细选、全面比较”的科学精神,导致做决策太慢,而优秀的女士本来追求者就多,谁有兴趣等他?所以,最后结果是,他看得上的都已经名花有主,还能继续发展的他又看不上。过了整整两年,好在5号女士肯回头找他,开普勒才不至于继续打光棍。

有没有什么办法能既不仓促,又不迟疑,从而避免将来后悔呢?而且,5号这个数字,背后有没有什么规律呢?

我们从一个新的视角切入来了解一下数学家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

早在1949年,美国数学家梅里尔·弗勒德(Merrill M. Flood)就发现,在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下找对象其实就是个决策问题:你认定一个人,就意味着要拒绝其他人,可是,如何确定这就是所有追求者之中最好的那个?如果说数学上存在最优解,爱情里是不是也存在这个“最优解”呢?弗勒德提出的这个问题,整整11年,没人解答得出来。直到1960年,美国数学科普作家马丁·加德纳(Martin Gardner)简化了弗勒德的提问,并且建立了新的模型。

这个被称为“秘书问题”的新模型是这样的:如果你要聘请一名秘书,有n位应聘者,你每次只能面试一人,面试后要立即决定是否聘用,而且拒绝后不能反悔。请问,该采取怎样的策略才能尽量保证选出其中最优秀的人?加德纳通过一个很复杂的方程得出了答案:37%。具体推导过程很长,这里只看结论。37%的意思是,如果你有100位应聘者,那你应该将前37位应聘者当成观察样本,找出表现最好的那位,然后从第38位开始,一旦发现有表现更好的人, 就果断聘用 。这样做,选出最优秀应聘者的概率最高。这个37%的最优决策原则,在很多领域中都适用。简单讲,就是结合实际情况给自己划定“考察期”和“决定期”。

比如说找工作,招聘季从9月开始到次年3月结束,大概是六个月时间,6的37%是2.22。所以,你在最开始这两个月零一周的“考察期”里,主要任务就是收集和比较信息,不要急于决定。而这个时间一过,就进入到“决定期”,虽然看起来还有三个多月不用着急,但是从概率上说,此时一旦出现比之前条件更好的公司,就要立即拿下。不用再考虑之后的其他机会,否则煮熟的鸭子也可能飞掉。

回到择偶这个问题,原理也是一样的。比如在前面提到的开普勒的例子里,如果他遵循37%原则,就会在考察了前4位对象之后进入“决定期”,此时遇到5号候选人,正好佳偶天成。当然,他后来觉得7号也很迷人,而这种方法能不能保证5号一定比7号好呢?不能,事先谁也不能绝对保证。但是这种决策方式,至少能够避免你把11位候选人依次看下来之后,才发现原来错过的才是最好的。

开普勒是钻石王老五,才能等来5号姑娘回心转意(补充一个八卦,开普勒比5号姑娘大18岁);但如果是你我这样的普通人呢?你还有自信能等来金玉良缘吗?

不过,我们也不是建议你生搬硬套,用这种纯数学的方法来对待爱情。比如,我现在22岁,预计30岁前结婚,每段恋爱大概前后要经历一年时间。难道因此我就可以计算出,在我有可能交往的8个对象里,前3个都只是试试看,从第4个起才认真对待吗?当然不是。任何一段感情都要认真对待,而不管多科学的原理,也不能直接用于“规划”我们的感情生活。因为首先,概率是针对大样本而言的,而一般人一辈子谈不了几次恋爱;其次,随着你不断变成熟,对爱情的理解也会相应变化,谁是你的“最优解”这个问题,怎能指望数学公式提供一个固定答案?

所以说,这个37%原则真正的适用范围,是“可供选择的对象太多,不知如何取舍”的情况 。比如说相亲,同时有诸多追求者,你既害怕过早决定,又害怕犹豫不决。这个时候,不要纠结,运用37%原则做出理性决策吧。有决断,也是魅力值的加分项哦。又或者是参加《非诚勿扰》之类相亲栏目的女嘉宾,看到男嘉宾一个个轮流上台,却始终不知道该为谁爆灯?这时候,就可以在心里默算37%啦!

TIPS:

小学问:“择偶复制”现象会让爱情里的弱者更弱,强者更强。不过别紧张,你完全可以向强者学习,提升自己的魅力值。等到权利反转,你就可以用37%法则来优化你的选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