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花道日常:四季花中寻道 » 花道日常:四季花中寻道全文在线阅读

《花道日常:四季花中寻道》序言一

关灯直达底部

近年来中国文化中花道、茶道、香道等诸多稽古文化的复兴,也促使了这些行业的蓬勃发展。由于历史的原因,花道文化被很多人先入为主地认为是日本文化。花道,其实是源于中国六朝时代的佛前供花,兴盛于唐宋时期,而衰败于清代。

大约是隋唐时代,花道由日本当时的(相对应的飞鸟时期)遣隋史小野妹子带入日本。小野妹子回到了日本,驻扎在京都紫云山法顶寺,并修建了六角堂,在那里向全国前来学习的僧侣们传播佛法和花道、茶道等他在中国所学的先进文化知识和政治制度。

当时,他在六角堂旁边挖了一个水池,围绕着水池边,修筑了前来学习的僧侣们住宿的僧寮。相传当时著名政治家圣德太子,还在这个水池里沐过浴,池坊便由此得名。天皇赐小野妹子池坊姓氏,从此之后,小野妹子家族便世世代代供奉六角堂,并更姓为池坊家族,世世代代以传播池坊花道为家族己任,池坊有文字记载(《碧山日录》)至今(2017年)已有555年的历史。如果要从草创的年份算起,至今已有千年的历史。

池坊花道,后面不加流与派的字眼,它不可以称之为池坊流,或者池坊派,因为池坊花道是日本花道的本源,之后随着人们的生活习惯跟时代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延伸出很多不同的流派。池坊花道,在当今的日本作为花道的主要流派,在全球有两百多个支部,全球的学员已达到几十万人。它的魅力与魔力,可见一斑。

所谓道,其实就是指万事万物中的规律。研习花道,顾名思义,便是在植物中寻找规律,从而达到“一理”的境界。花道的一瓶之花其中不仅蕴含了中国儒家思想,更是自然智慧的缩影。

宋代大儒朱熹提出以“格物”做为儒家学说的根本,在《大学》中有如下语句:“欲修其身者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朱熹这样解释格物:格物之格乃尽之意,穷尽事物之理,是为格物。宇宙万物,都是由理和气构成,气是构成一切事物的材料,理是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各种事物都是由气构成,格物就是要穷尽各个事物之理,事物不同,它们各自的理不同,这就是分殊,但这不同的理都源于一个理,这便是一理,这又和佛教中的“一即多”的理论有些相似,只要先穷尽分殊之理,经过积累之后,最终能悟出大的“一理”。在一年四季中,花道的研习过程一直在观察、研习植物的出生、生长、繁茂、枯败,都是在格物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研习者不断地通过取舍花枝来判断作品呈现的最终结果,一步步地将自己的意念化繁为简,割除物欲,达到修身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