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地坛,北京人都不陌生,每年过春节北京城交通最畅通的那几天,地坛周围也免不了大堵车,大家奔这儿来都是为了每年一届的地坛庙会。要说北京的庙会最近几年也算是花样翻新,石景山的洋庙会,朝阳公园略带时尚味的庙会,但是总也拼不过北京城的两大传统庙会,南有1984年始办的龙潭湖庙会,北有1985年始办的地坛庙会。
其实要我说,这两大庙会每年也都差不多。就拿地坛庙会来说吧,每年都会在西门立一个生肖卡通像,说真的,如果不看这个生肖像,我真分不出这是哪一年的庙会。
但是年年雷同无所谓,老百姓依然会趋之若鹜,大家不图新鲜,也许出了庙会的门也会大呼没劲,但是年根儿底下不去逛一趟庙会就会觉得跟没过年一样,正如老舍先生在《赵子曰》里写到的:“所谓逛者就是挤,挤得出了一身汗,逛之目的达矣。”
作为庙会界的老字号,地坛也在思变,最近几年就依托自己本有的文化底蕴在春节期间恢复了祭地表演,若问我什么感觉,说出来也许有些得罪人,真是不敢恭维。
首先祭地本是中国作为农耕大国最直接的体现,它体现的是一个民族对于大地的敬重,封建社会贵为天子、凌驾于万人之上的帝王,也会在特定的时节谦卑得像个臣子去地坛祭地、去先农坛亲耕,而如今把它演化为表演是否有些儿戏呢?记得有一年为了博取眼球,地坛搞了一次草根儿皇帝的海选,胜出者可以在祭地表演中饰演皇帝,我依稀记得是一个公司的总经理胜出了,这次活动更让我觉得中国传统的祭祀岂可如此儿戏。
其次祭祀的时间有待商榷,据鄙人浅学,祭地似乎是在每年夏至日举行,春节庙会期间举行祭地表演,会不会对本就渐渐淡忘历史的国人以更大的误导呢?
有人会说,历史也是需要大家了解的嘛!此话不错,但可以换一种方式,根据史料认认真真地排练一次祭地大典,夏至日如期举行,留存影像资料以传后世岂不更好。
虽然地坛庙会上的祭地表演我实在是不感兴趣,但每年地坛的春秋季书市,我倒觉得实在是功德一件,爱书之人成捆地买书以解对知识的渴望,表面上看他们是在买书,实则这是文脉的一种传承,不过办了二十多年的地坛书市在2013年也停办了,这是不是预示着当下社会越来越浮躁了呢?书本无人问津,网络开始兴盛,前几年博客盛行,大家还能看看博客里的长篇大论,这几年博客已然不再吃香,微博的势头盖过了博客,140个字似乎反映了人们的浮躁。对了!还有地坛相亲会,大龄未婚一族的父母们在这里翘首企盼的身影,以上这些都成了地坛的个性名片。
现如今咱们去地坛估计有相当一部分人是从雍和宫桥下往北就到了地坛南门了,但是您琢磨琢磨当年皇上祭地走的是什么路线呢?告诉您,绝不是这条路线!因为老北京在雍和宫桥的位置是北京的城墙,皇帝祭地都是出安定门往北进地坛西门,那才是地坛的主门,您现如今去地坛西门还能看见一座精美的牌楼,这也是进入地坛的第一座建筑物。明清两代皇帝到地坛祭地都是先经过牌楼,再进坛门。不过现在那座牌楼是1990年为了迎接亚运会,按照乾隆年间的样式重建的。
地坛既然是皇家祭坛,咱们都知道皇家的专用纹饰就是龙纹了,按说这座牌楼如果布满龙纹也不稀奇,可偏偏这座皇家祭坛的牌楼上全是凤纹,莫非是哪位皇上妻管严吗?实则不然,中国的建筑无处不体现着阴阳与风水学,天为阳地为阴、乾为阳坤为阴、龙为阳凤为阴,所以有“天龙地凤”之说,所以这座牌楼绘的是丹凤图和牡丹图。
当年的皇帝进入地坛西门后一路往北,如今在地坛的北面还存留有一组建筑叫“神马殿”,几年前神马这个词在网络上曾经爆红,甚至在春晚上都加在了小品的包袱里,但殊不知明代北京早已有了神马一词,可是此神马非彼神马,皇帝一路从紫禁城来地坛祭地,进入地坛后皇帝的御马不能进入内坛,神马殿就是存放喂养皇家御马的场所。
地坛的主要祭祀场所就是内坛的方泽坛了,古人的宇宙观认为天圆地方,故而天坛的圜丘坛是圆形,祭地的方泽坛便是方形。方泽二字在《周礼》中有所记载“夏至日祭地祇于泽中方丘”,方乃形状,泽乃聚水之地。但是如今游览方泽坛似乎未见有水,那您要仔细观察,在方泽坛四周有水渠环绕,为防游人坠落如今已经用铁丝网盖上了。方泽坛西南外侧有石雕的龙头,当年皇帝祭地时方泽是要注水的,水深可以到石雕的龙头,这样就形成了《周礼》中说的“泽中方丘”。
其实方泽坛的建筑讲究还有很多,例如它的形制和尺寸,方泽坛的平面是正方形,共有两层。据《明会典》当中记载,方泽坛上层方六丈,下层方十丈六尺,均高六尺。当然这里说的是周尺,一周尺合现在的22.5厘米,换算成现在的尺寸上层边长20.35米、高1.28米,下层边长35米、高1.25米。不知您注意到没有,这所有的尺寸都是双数的,前文说过古人把万物分为阴阳,天属阳地属阴,单数为阳双数为阴,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方泽坛的建制多用双数了。
不过如今能有这等闲心品读中华建筑之精髓的人不能说没有,但恐也不多,倒是每年庙会,只要花钱买三支劣质香,谁都可以上方泽坛拜一拜,还有庙会期间在方泽坛上的百姓卡拉OK,记得很多年前就已经十元一首歌了,这个让明清两代帝王收起霸气,让民间百姓觉得神秘莫测的地方,料古人万万想不到如今已成大众娱乐的场所。
封建社会的地坛是肃穆的皇家祭坛,现在一说地坛准得加上公园俩字,那地坛又是什么时候从“皇家祭坛”变成“卖票公园”的呢?
说起此事都要“归功于”一位皇帝,他就是中国的末代皇帝溥仪。1923年的9月,日本关东发生了大地震,溥仪虽说还是皇帝,但是跟列祖列宗已经没法比了。日本人以关东大地震为由胁迫溥仪,必须筹集大量的资金来救助日本政府,无奈之下,这位末代皇帝只好把地坛钦点为对外售票的观光场所,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这座古老而威严的地坛,才向寻常百姓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
老北京一直有五坛八庙的说法,“天地日月”和北海的先蚕坛这是五坛,当然还有一种说法是“天地日月”和社稷坛这为五坛。明成祖朱棣篡夺皇位后定都北京,他仿照南京的建制在永乐十八年修建了天坛。您要是看天坛的地图不难发现,天坛的北墙是半圆的,南墙是方的,这代表的就是天圆地方,也就是说朱棣那会儿祭天和祭祀五谷都在天坛,实行天地合祭;地坛是嘉靖九年修建的,从时间上看,地坛比天坛晚了一百一十年,所以说朱棣活着的时候北京城压根就没有地坛,那北京城为什么又会冒出个地坛呢?
咱北京能有地坛还得归功于明朝一位死轴的皇帝。话说明武宗皇帝朱厚照一辈子荒淫无度,北京的豹房可谓赫赫有名,有人说那是朱厚照养豹子这些猛兽用的,也有人说那是武宗皇帝金屋藏娇、养美女的地方,但不管怎么说,反正不是干正事儿的地方。因为体力透支,31岁的武宗皇帝便撒手人寰了,可怜武宗临死也没个一儿半女。
没有皇嗣在帝王家可是大忌,江山不能落到旁人之手,就算是对付也得找个老朱家的人继承皇位,于是这份幸运落到了年仅15岁的嘉靖头上。嘉靖一路小跑赶忙进京,16岁登基成了皇上。不过这里头有个问题不知各位看出来没有,死去的武宗皇帝叫朱厚照,登基的嘉靖皇帝叫朱厚熜,都是“厚”字辈的,也就是说嘉靖是武宗皇帝的堂弟,不是子承父业,而是弟承兄业,这就成了日后的一大隐患。
果不其然,嘉靖的皇位刚坐稳就想给自己的亲爹“兴献王”讨个名分——当太上皇,但俗话说“甘蔗没有两头甜的”,要么您别当皇上,要么您别认亲爹,二者必选其一,可是嘉靖就非得“又吃鱼又啃熊掌”,于是“大礼议”事件爆发了。
据记载当时在紫禁城左顺门,也就是现在的协和门前,二百多位大臣下跪抗议,最终嘉靖皇帝也没露面,而是派人把130位大臣拖出午门廷杖,当时就打死了17位,这就叫“胳膊拧不过大腿”,得了便宜的嘉靖并没有就此罢休,“我不但要改祖宗的章程,我还要改祖宗的建制”。
嘉靖九年二月,嘉靖皇帝以天地合祀不合古制为由,集合群臣596人商量修地坛的事,最后是108票赞同,290票反对,198票弃权。其实嘉靖皇帝无非就是走个过场,别看反对的呼声高,可地坛还是照建不误,不光建地坛,日坛、月坛捎带手都建了吧!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更定祀典”,也就是打这儿起北京才有了地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