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奇米阿津大教堂,我们当然也去了。波荷西扬细心无比,特别挑礼拜天造访,好让我们听听弥撒唱诗班的优美歌声。那天的经历真是愉快无比。这座全世界最古老的大教堂,从四世纪起即为亚美尼亚教会领袖驻锡之地,人称基督教的发祥地。我不但见到了唱诗班,还拍到了全球亚美尼亚人梦寐以见的大主教卡瑞金一世(Karekine I)。
埃奇米阿津大教堂旁有座刚落成不久的博物馆,是由美国一位亚裔富豪所捐建,里面收藏着亚美尼亚历代的珍贵宗教艺术品。这里平时是不对外开放的。由于波荷西扬曾受托拍摄所有的收藏品,因此特准他带着我们一一参观。更难得的是,一个外人禁足的圣地也让我们进去参观拍照。这是公元三世纪的一个遗址。当年,埃奇米阿津大教堂在兴建时,把一个拜火教的圣坛当成了地基。而这个被遗忘了一千七百年的地方,一直到十几年前大教堂要整修时才被发现。我们在副馆长迪孔·亚方·卡斯珀瑞扬(Deacon Aghvan Gasparian)的引导下,经过圣坛后面一个锁起来的密室,下了长长的阶梯后,来到一个由石头围起来的泥灶边。卡斯珀瑞扬指着灶中心的窟窿说,那就是圣火燃烧之处。
波荷西扬悄悄地说:“你们运气真好啊,这里连我也只来过一次!”
也许是因为一下子踩进了古老遥远、神秘不可侵犯、两千年前的圣地,我不禁微微地颤抖着。用手抚着保护泥土灶的一方方石头以及墙壁上刻有神秘花纹的图案,仿佛触及了人类文明尚未解开的秘密。
相对于这所最古老、最庞大的教堂,最小的就是1985年才盖的那座超级迷你“圣母教堂”(St.Astvatsatsin)了。用血一般红的火山岩盖成的建筑,在一片同色系的山丘陵拔地而起。远看一点也不觉得它矮小,反而带着孤绝却悲壮的大气。这个小教堂和所有亚美尼亚的宗教建筑一样,是由简单的几何造型所构成。我有一个感觉,这种建筑风格的创始者,是直接从亚美尼亚坚硬的火山岩中得到的灵感。因为建筑的基本结构像极了水晶矿石:由几个棱面组成长方柱,各棱面顶端斜切而成的三角形汇集在峰点后,直射天际。要不然,就是一个顶端被削尖的圆柱体,像铅笔。三角形、圆形和正方形,在这里组成令人叹为观止的丰富而和谐的变化。
这座小教堂虽有五六米高,内部却小得只能容一个人祈祷,说它是一间放大的告解室也不为过。它反映了亚美尼亚人对教堂的看法:不是为了聚会或仪式,而是为了个人和上帝的沟通而存在。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这小小的国家会有如此之多的教堂。关于教堂正确的数目,到现在也没有一个标准答案。
亚美尼亚的建筑、音乐和字母让我有所体会:这个民族的祖先似乎特别了解时间的奥秘。他们盖的房子、唱的歌、用的文字,世世代代地流传下来,不但不会落伍,反而永远在以最现代的面貌打动新世纪的人。经过了两个千禧年的考验,已印证他们的文明是领先的。我想,再过几个千禧年,他们的文明将依旧会是先进的。
025 教堂外,一位小女孩将细小的野花摘下,编成花串。
026 圣母教堂是1985年用血般的火山岩所盖,虽高五六米,内部却小得只能容一人祈祷。
027 埃奇米阿津主教座堂(Echmiadzin Cathedral)的地底下,有个三世纪时的遗址——拜火教的圣坛。
028 埃奇米阿津神学院院长,正在指挥学生们练唱圣咏。
029 埃奇米阿津神学院学生练颂祈祷词。
030 埃奇米阿津神学院的学生与教师们列队进入大教堂望弥撒。
031 亚美尼亚人的最高宗教领袖,大主教卡瑞金一世。
032 埃奇米阿津的妇女唱诗班世界著名,水平非常高,鲁馨·萨卡扬未出名前就在此担任主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