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悬崖边拍摄银河可以说是这次加里波第之旅的高潮,这不仅仅是因为那令人胆战心惊的信号灯,还有四周峭壁的恐吓、绚烂的色彩,以及新月的夜空。更重要的是,从摄影的角度来讲,这幅作品包含了很多复杂的技术与审美。接下来,我们就从前期到后期分析一下它的产生。
4.2.1 前期拍摄
“加里波第上空的夜”这个名字出现在我的脑海里应该说是先于这次旅行,或者说整个的这次和丹尼的行程都是围绕着这个主题进行的,所以说这幅作品是提前预想好的,每一步怎么走,人坐在哪里,帐篷搭在何处都颇有讲究。这样一种拍摄手法在较成熟的摄影师中颇为流行,也就是有的放矢地去创作,通常情况下,创作系列作品是需要这样一个计划的,比如我的头灯夜空系列,到世界各地去仰望星空,多少次30秒不动,多少节电池消耗在头灯上,多少次和当地野生动物斗智斗勇,但这样的创作方式也是幸福的,它让一个摄影师有目的、有追求,也有成就感。单从这幅图片的产生来说,我提前三个月筹划,计算整个省立公园里的最佳拍摄角度,将按月份和时间预判银河出现位置的APP下载到手机上,然后揣摩出这样一个点,夏天冲着东南方向,温哥华微弱的城市光污染还可以给夜空上色,一切恰到好处,不偏不倚。
有了这么一个地点的选择,我就可以具体安排行程,之前和丹尼通过电话,双方皆同意在这个点露营,所以找一个好伙伴很重要,体力、时间、能力都要可以胜任这么一次旅行,其次就是装备的选择。摄影器材方面,我只带了一个镜头,那就是超广角Nikon 14-24mm f/2.8,这也是我在很多冒险摄影之旅中必带的一个镜头,或者说为了轻便,很多时候是我唯一带的镜头。之所以选它,主要考虑到我的很多跋涉之旅都是登高,而从上向下拍摄时大广角是最好的选择,而长焦、中焦和微距这些镜头则无法达到相同的效果。三脚架我携带的是最轻便的捷信1542T,这款旅行者三脚架无论是从重量和稳定性来讲都可以胜任单程15~20千米左右的徒步之旅。另外就是快门线、额外的2节电池、擦镜头布,除此之外再无他物,很多摄影人喜欢使用的滤镜我则完全摒弃,这不仅仅是出于空间的考虑,更重要的是我所使用的摄影后期技巧可以完全替代滤镜的作用,这在下一节的后期处理篇会着重讲解。户外装备方面,由于这是一次拔高1 500米,单程15千米的高强度远足,所以我尽量控制重量,背包70升,帐篷是最轻的四季帐(考虑到山顶风大,我背了四季帐),橘红色便于夜晚拍摄。睡袋是羽绒木乃伊式的,也是市场上能买到的最轻的装备之一,抗寒-7℃。除此之外,考虑到露营之旅长达4天,我还带有煤气炉、气罐、净水器、方便食品以及少量的换洗衣服。
拍摄银河需要密切关注天气以及月亮的圆缺,所以在本次出发之前,我在家查好了天气预报,并且核实了新月的日期。在温哥华附近的加里波第省立公园夏天多为干燥无云的气候,所以我并不担心晴朗的夜空,唯一需要注意的就是新月前后三天是最佳拍摄时机。
当夜,我在太阳刚刚落下以后搭好了帐篷,由于悬崖边地形险峻,这样做可以避免黑夜搭帐篷造成的危险和不便,还有就是在天稍亮时完成这个工作可以更好地构图,不过这段暮光持续时间较短,也就是半个小时左右,所以我抓紧时间拍摄前景。对于这幅作品的拍摄,我是如此考虑的,在日落前半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完成前景、水面、远山的初步拍摄,这时的曝光容易控制,光比也最小。但是由于帐篷打灯看起来会比较暗淡(天不够黑的缘故),人的头灯也看不清,所以对于这两个重要元素的拍摄需要等到再黑一点,另外天空银河的拍摄也要等待夜幕完全降临。在这里前景、中景、远景的拍摄中,我尝试了各种不同的曝光,ISO 200、快门速度5秒、光圈4.5,对焦在帐篷上,这样前景的土地、远处的山和湖都基本清晰,当然,我也尝试了2.5秒的快门速度,使得整个场景稍暗,更有利于后期合并。一般来讲,我到一个陌生的地方进行最初的前景拍摄时,我都会先选择光圈8、ISO 400的组合,不过最终定调子需要根据当时的光线变化。
以下这张图就是我在暮光下拍摄的前期曝光。
在这之后,我就可以稍微等一下,天色变暗后,开始帐篷和人物的拍摄。在等待期间,我会多拍几张不同曝光的照片,以备后期合并时使用。
进入实际拍摄帐篷和头灯的时间段,我开始在帐篷里放灯,而灯放的位置也颇有讲究,尤其是像头灯这种比较集束的光源,一定要保证照射方向冲着拍摄相反的方向,用散射出来的一点亮度来使整个场景均匀,而如果头灯正对镜头,就会出现高光点或者严重过曝。下图就是照亮帐篷后的拍摄效果。
从上图大家可以看到,帐篷里的灯光是均匀分布的,没有出现任何高光点,而这也是我追求的效果,但前景地面和远山有些低曝,不过由于我之前拍摄了这个区域的素材,所以这里只要保证帐篷合理曝光就行。在这里,我仍然保持了200的ISO,但是由于天色更暗,所以快门我用到了20秒,同时光圈我稍微有所改变,从4.5变成了4,并且机位保持不变。这里光圈进行了微调,由于差距只有0.5,所以并不妨碍后期合并。
接下来就是头灯和人物的拍摄,由于之前故事中叙述的插曲,这一段拍摄格外短暂,但毕竟各个步骤已经提前设计好,所以基本上一次就拍成,下图便是头灯配上帐篷的效果。
在这幅图中,帐篷出现了明显的过曝点,这是因为我要顾及到人身上的光不能太暗,由于帐篷我前期进行了更好曝光的拍摄,所以这个过曝点完全不影响最终效果,这里我只关心人物和头灯的情况。人物的所有细节可见,头灯蓝色的光柱完美散开,可以说达到了预期效果。这里我选用了ISO 400、快门速度30秒、光圈3.2的组合,足可见天色变得更暗,细心的读者应该还可以看到微微可见的银河已从天边升起。
接着就是最后一步,银河的拍摄了,这个步骤其实相对来讲反而简单,只要银河拍得清晰,其他元素完全不用考虑。
从摄影的角度来讲,拍银河是一个技术活,只要计算好光圈、快门和ISO的组合就不会空手而归。而这里快门尤其重要,因为快门太慢的话,星星就会出现轨迹,使得银河整体变得模糊,一般的计算公式是500/焦距,这个公式算出来的结果将是该镜头所能使用的最慢快门速度,我使用的刚好是广角的14mm端,那么500/14 = 35.7,也就是说我能够使用的最慢快门是36秒。在这个限制下,我需要尽可能地放大光圈和调高ISO,进而得到最多的曝光。所以我把光圈放到了2.8,ISO 1 600,并且由于这次光圈变化较大,所以我把焦点也从前景移到了无穷远,为的是让天空的银河可以清晰出现,但由此也会带来景物稍微变化的弊端,为后期合并带来难度。
下图就是我拍摄的银河。
该图中出现的银河实际上并不清晰,这主要是因为远方的温哥华的城市光污染,以及我没有将ISO放到更大的缘故。但是从信息的完整度来讲,我觉得已经足够,通过后期的调节,完全可以让它变得更精细可见,而且这里天空整体的蓝调子和远方的红色都处于一个最温柔的时间段。
有了以上的四幅照片,最终成品的轮廓已经大体勾勒出来,剩下的就是后期合并与加强的工作。我当时也是将每张图片在相机的液晶显示屏上过了一遍后,脑中已经有这个整体的画面,于是当夜的拍摄结束。所以说经常在野外拍摄,尤其是夜景创作,需要摄影师有很好的组合画面的想象力,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前期为后期服务,后期指导前期的现代数码摄影手段和意识。
4.2.2 后期处理
对于星空的后期处理,我在《狂人摄影日记》中有过介绍,但是当时的合并情况较简单,拍摄元素较少,这一次加里波第的夜空则不同,各个元素都要考虑到,同时还有远处光污染的单独处理,所以我在这里想花更多笔墨来介绍复杂夜景的后期处理过程。
首先,我们把以上提到的四张图片导入Lightroom中,如下图所示。
按照一般的原则,我会将每幅参与曝光合并的照片同步一下白平衡,但是这里由于每幅图片的冷暖调子不同,所以我不再做这样一个同步操作,而是直接导入Photoshop来调节颜色、对比度、锐度和降噪。
在Lightroom中单击鼠标右键,选择“在Photoshop中作为图层打开”,如下图所示。
这样在Photoshop中四幅图片就出现在了图层的控制面板中,选择一张图片作为基础图层,也就是我需要的元素最多的那幅照片。从现有的四幅图中判断,我选择了有帐篷和人物的照片,因为该图中想保留的景物最多,同时它的颜色也较为真实。基于此,我将这幅图片移到最上面,依次排在下面的是星空、打灯的帐篷和最早拍摄的前景,如下图所示。
这样排列好之后,我们可以对前两层开始合并了。学习过我的视频教程和《狂人摄影日记》的读者可能会问,这里还需要对齐图层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一般的曝光合并,各个图层景物都是一模一样的,只有亮度不同,但是这里却有帐篷、人物、银河,以及打灯、灭灯等的变化,Photoshop的自动对齐图层已经不适用了,而这里所有元素的合并都需要手动来把握,所以难度也比普通的曝光合并要大。
将前两层合并,也就是基础图层和星空图层的合并,这里面一个主要的细节就是天空的颜色,基础图层里天空的颜色是偏蓝的,而银河的一层天空已经变得较暖,为此,我们需要给银河图层添加一个冷却滤镜,并将它转变为一个剪切蒙版,这样该蒙版的作用就只加载在银河图层上,而不会影响其他几层。之后,可以给当前的基础图层添加一个白色的蒙版,并将笔刷的颜色变为黑色,不透明度和流量为30%,开始涂刷,如下图所示。
笔刷的力度要小,刷的区域只限天空,同时要尽量保持基础图层的冷色天空的面积,刷完之后的效果如下图所示。
至此,天空的合并部分就结束了,银河清楚地出现在了基础图层里。
接下来我要处理的是帐篷过曝的部分,因为帐篷的其他部位实际上曝光较好,唯独这一点需要和下面的图层合并,所以我简单地给当前图层添加一个白色的蒙版,然后刷出帐篷顶端的一点。
这之后就是前景地面、远山,以及湖泊的合并,其实也就是将它们相应地提亮一点,方法同上面的步骤一样。添加一个白色的蒙版,用黑色的笔刷刷出这几个区域,如下图所示。
经过这样最后一步的合并,这幅《加里波第上空的夜》中的各个元素都已经到位,轮廓清晰,曝光均衡。我所需要做的下一步就是调整该幅图的对比度、颜色、噪点以及锐度。
一般来讲,曝光合并之后的第一步就是调整对比度,这是因为曝光合并令整幅图的亮部变暗、暗部变亮,所以对比度产生了下降。不过往往在做这件事情之前,我会检查该图片是否有脏点或者合并产生的白边、地平线是否不直,我称其为清洁工作。显然这里不存在地平线的问题,图片本身也很干净,所以就省略了这一步操作。对于对比度的调节,我使用拉曲线的方式,并在随它产生的图层蒙版上刷掉高光和阴影的地方以对这些区域进行保护,如下图所示。
经过处理,整幅图对比度提高了,画面干净自然。
之后的操作,应该说是对一幅图片的艺术加工,或者说是审美取向的问题,所以我往往要在操作之前做一个判断。对于这张图,重点是天空的银河,因为当时拍摄得并不是特别清晰,所以后期加强势在必行,这里包括加强对比度和加强细节两个部分,但是对比度和细节的加强要作用在银河上面,而不是整个天空,除此之外,天空红色的部分也需要加强饱和度以增强冷暖对比,同时加一点柔光效果会带来梦幻的感觉。群山环抱的湖需要变得更蓝一点,近处帐篷的橙色要稍微提高一点暖调子,头灯也可以加强曝光。至于人、地面和远处的群山,则并没有太多需要调整的,只需要稍微增强细节就好,最后就是对该幅图片进行降噪和加锐。
根据以上的判断,我就可以一步步完成这些修改。第一步,对银河增强对比度和细节,这里我使用Photoshop的一个插件Nik Collection→Colour Efex Pro4,下图就是它的界面。
选择Tonal Contrast,也就是颜色对比度,效果是作用在整幅图上的,但是我一会要用蒙版刷掉不想要的区域,只保留银河。相同的道理,我还要选择细节提取功能,如下图所示。
使用蒙版将效果只作用在银河上面,如下图所示。
此时银河的整体面貌已经发生了改变,细节和对比度都达到了理想的程度。
接下来需要增加远处光污染的暖色调和柔和度,暖色调的增加可以和帐篷一起来做,它们都属于该幅图片较亮的部分,所以色彩平衡是非常好的工具。
这样光污染和帐篷都得到了更暖的色彩。接着我还是使用Colour Efex对天边和头灯进行加柔,选择的工具是Classic Soft Focus,它具有增加亮度的效果,如下图所示。
由于我只想让效果作用在天边和头灯上,所以我用了一个黑色蒙版先把整体效果遮挡起来,再刷出天边和头灯,如下图所示。
这样局部调节的部分就只剩下湖面和蓝色的天空需要再冷却一下。我使用了Photoshop自带的照片滤镜中的冷却滤镜,并配合图层蒙版,如下图所示。
局部调整完之后,我使用颜色蒙版提升整体颜色,如下图所示。
对这幅图片进行降噪,也是采用先整体降噪,然后用黑色蒙版遮挡,再将想要降噪的部分刷出来的方法。需要降噪的区域都是噪点较多、细节较少的暗部,这里我使用的降噪软件是Nik Collection的Dfine2,如下图所示。
一般来讲,夜景都要适当降噪,但是由于我使用了曝光合并的技巧,所以降噪的工作量大大降低了,这是因为很多参与合并的层只使用了ISO 200。
最后一步就是对这幅图片进行加锐,我使用最基本的智能锐化,并且选择“明度”的融合方式,如下图所示。
至此,后期处理部分结束,我将色彩空间设置为sRGB,并把图片存成JPEG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