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跟着动物去旅行 » 跟着动物去旅行全文在线阅读

《跟着动物去旅行》秦岭脉动(下):金毛大王

关灯直达底部

文章初稿写于2010年1月28日,秦岭深处没有电视,无法上网,没有空调,没有热水澡洗,但每一天都是在动物王国的童话中度过。

回到城市,了无生趣。

2008年春天,朱鹮筑巢的时候,我来到秦岭腹地的华阳,寻找大熊猫,直到离开的前一天日暮,才在大坪的山坡上,远远望见一只正在“坐山观虎斗”的雌性大熊猫,它就像一只面口袋,搭在树冠的枝杈上。

为了弥补没近距离看野生大熊猫的遗憾,我二进秦岭。近距离遇到金毛羚牛,是这一次最大的奇遇。

1 华阳我来了

从洋县到华阳镇的乡村巴士上,我享受着温煦的阳光,一路上都是绿色的农田。

瞥见河沟里的白顶溪鸲后,心也飞了起来,华阳就在眼前了。

这一路够周折,前夜飞抵西安,一早奔洋县,再从洋县县运司乘村村通小巴士到华阳,好在路上的风景越来越美。

和老胡碰头,在茱萸园安顿下来已经快落日了,老胡经不住我的央求,直接上了杉树坪——当年北京大学潘文石教授研究大熊猫的大本营。正好遇到棕颈钩嘴鹛,它们也许是吃饱喝足了,站在枝头鸣唱,然后呼朋引类地钻进密林中。

此后再偶遇,却没有如此的机会细看。

一路上,老胡说起一周前遇到大熊猫的情景还是兴奋不已,这熊猫也许是娇娇的幼崽小三,很不怕人,被发现后还在镜头前排便、啃树皮做标记,屁股还在树干上蹭来蹭去——肛周腺分泌物能标示动物的领地。

回到茱萸园,我们盘算着第二天再去杉树坪一带找熊猫。

2 挠痒痒的金毛大王

第二天在鸟鸣中梦醒,天阴沉沉的,却很暖和,茱萸园的鸟出奇地活跃——蓝额红尾鸲、赤胸啄木鸟、绿翅短脚鹎、棕胸岩鹨、灰头鸫等都是我随后几日的收获。

终于上山了,过了杉树坪不久,气温下降越来越快,阳坡的积雪融化后又冻成冰,山谷间零零星星地飘起了雪花儿,四下寂静,唯有山间传出溪水声。快降温吧,快下雪吧,这样熊猫露面的几率就会增加不少。

刚拐过一道弯,老胡停下车,羚牛!

冬季食物匮乏,羚牛在路边啃食竹子,其实这不是它的强项。

霸气的羚牛与我对视,我缓缓下蹲,拍下它的正面肖像。

只见一头金色毛发的羚牛正在路边吃着竹叶,缺少食物的冬天,它也和熊猫抢食,可这对它真不算美食。

老胡也觉得纳闷,这羚牛似乎不愿搭理我们,照样大吃,我用400mm镜头拍摄,居然爆框了,只好后退几步。

羚牛抬起头,正对着我,看了两眼,又吃了起来。我想拍张这金毛霸王吃竹子的特写,慢慢靠近了,引起了羚牛的警觉,抬起头,走到路中间,攻击还是逃离?老胡放下手中的相机,观察起来。就在此时,它抬起右前蹄给脑袋挠起了痒痒。啊——我没见过这样大的世面!连拍几张,事后才意识到,又爆框了。

没等我清醒,这家伙慢悠悠地穿过公路,又吃了几口竹子后,进山了。

蓝额红尾鸲。

棕颈钩嘴鹛。

雉鸡。

普通鳾。

棕胸岩鷚。

 “棕熊那样庞大的驼背身躯、斑点鬣狗那样倾斜着的后腿和臀部、牛一样的四肢、山羊似的扁平尾巴、角马那样疙里疙瘩的双角和驼鹿那样鼓鼓囊囊的面部”,博物学家乔治·夏勒这样描写羚牛,“骆驼像由一群人拼凑设计而成的动物,那么羚牛看起来就像同一群人用边角碎料组装而成”,直到这一次亲眼所见,才钦佩自然的神奇。

走出好远一段,我激动的心才稍许平静,“老胡,你第一眼见到时为什么不拍?”

“我在观察,这羚牛凶险得很,尤其是独牛,会攻击人,有一次直奔过来,幸亏我冷静,跑两步闪到枯树后面,它反应不过来,直接向前冲去了。”到底是老胡考虑得周全,“羚牛受惊时会发出大声警告性的咳嗽声,发情的羚牛则会发出低沉的吼叫。”

羚牛从陕甘到川藏都有分布,但唯独秦岭的羚牛长着金黄的毛发,是摄影师们梦寐以求的拍摄目标。

我们继续前行,在往大坪的路上,动物痕迹越来越多,野猪、毛冠鹿和斑羚的蹄印、粪便,还有金猫、豹猫等小型猫科动物的梅花掌印,最铺张的是川金丝猴,采食过的地方满地树枝和松塔,秦岭四宝中,就它是空白了。

时不时地钻进有鸟叫声的树林,旋木雀、绿背山雀,还有红胁蓝尾鸲的雄鸟次第出现,我当时不停地连拍,还以为是某种罕有的鹟,哎,只怪我平时总见到它相貌平平的老婆。

离大坪还有半小时路程,冰瀑出现了,简直就像是一块玉嵌在峭壁上。老胡用300mm镜头观察后说,冰面上的纹路简直就像雕刻上去的,正说着,一只乌鸦从冰瀑前飞过。想起第一次到华阳还是初春,那瀑布是原始森林中的最活跃分子。

再往前行,灰头灰雀出现了,这名字对这么美丽的鸟儿有点不公啊,挺着毛茸茸的大肚子站在枝头,似乎是我在秦岭见到的最讨喜的鸟。雄鸟和雌鸟都是那么高贵,要不是走这么久的山路,估计也无法遇见。

金胸雀鹛。

蓝额红尾鸲。

黄喉鹀。

红交嘴雀。

3 熊猫的喘气声

天放晴了,温度下降很多,直到9点,茱萸园的鸟儿才活跃起来。

再进杉树坪这条沟,没有实质性收获,唯一的意外是蒙蒙细雨中的蓝鹀,当时光线太暗,我还以为它是全黑的。

老胡和刘全备队长安装完两台红外触发相机后,我们就奔向柏杨坪,这条沟和杉树坪就隔着一道山梁,大部分在阳面,暖和多了。

刚进沟几公里,熊猫的粪便就多了起来,每隔几百米就是两枚,看起来是一两天内的。熊猫就在这一带,可我们苦找了一下午也没有实质性的发现。

半路上两只奔腾的野猪逃命般离开公路,我的反应太慢,只拍到了猪屁股。

过了大熊猫救护站,海拔近2000米,连鸟叫声都很少听见,遇见一具斑羚的尸骨,我摆弄了一会儿,拍下了照片。

再往前行,兽类痕迹很少了,除了松鼠的脚印,我们一路下撤。老王家这一天杀了猪,晚上终于吃到了新鲜肉,不必再吃腊肉了。

斑羚头骨。

山里人做饭,盐重,油也重,即便是素菜,也都泡在油里,我反复恳求,才有点改变,老王家的阿姨很好客,她就怕别人说她舍不得放油。

现在想想,那几日最值得怀念的美味是稀饭,里面掺着黄豆粉,据说做起来太费事,只用来招待客人了。

第四日再进杉树坪,我有点着急了,眼看着就要离开了,可大熊猫在哪儿呢?

一边跟着老胡和刘队长拆除红外相机,一边寻找熊猫痕迹,又有新发现,一处粪便没有霜冻,说明是凌晨后排出的,咬下的竹子断面还没干,看样子熊猫就在附近,可我们找了几处都没有进展。

拆完熊猫救护站的相机后,刘队长开起了玩笑:“熊猫在下面等你呢。”

我愿意相信这是真的。

的确,我们沿着一条顺着溪流的兽道爬坡,遇岔路后分头前行,刚过5分钟,刘队长兴冲冲地追上来:“熊猫!”

我慌忙下撤,刘队长指着对面山坡上晃动的竹子,真的是熊猫!

尽管看不到它的黑白脸,但掰断竹子的咔嚓声却不断地传来,越来越近了,我慢慢向溪流边靠近,距离熊猫只有不到10米了,它坐在地上,不停地吃着,溪流的声音遮盖了我们的脚步声,它根本不理会,还走到溪流边埋头喝水,黑白一团趴在溪流边,撅着屁股,我头一次离野生熊猫这般地近,连喘气的声音都能听见。

在保护区工作十多年,老胡还是头一回看到熊猫喝水。

只可惜竹林太密,无法拍下熊猫饮水的清晰画面,但如此近距离地观察,我已无遗憾。

喝饱了,熊猫又转身吃起了竹子,我们的响动终于惊扰到这贪吃的家伙,向山坡上跑了一段路,又坐下来吃起了竹子,为了不惊吓到熊猫,我们决定撤离。

从前一年春天的面口袋,到这一次近距离观察,我已无遗憾,尽管没有一张能拿出手的照片,但最美的回忆已凝结在心中了。

这一夜,我和老胡、刘队长,还有茱萸园老王夫妇围坐在火炉边聊天,说起大熊猫,他们都有一箩筐的故事,我希望这样的故事,能在秦岭一代代讲下去,故事的滋味儿就像这里的水,永远那么甘甜。

愿秦岭常青!

遇到完全不惧人的熊猫,那是少有的人品爆发,老胡说十几年来这只熊猫是最配合的。 (胡万新 摄)

生物词典

羚牛体形大而壮实,具有粗壮的四肢和宽阔的蹄,毛发浓密而蓬松,毛色随亚种、年龄、性别而有所差异,陕西亚种俗称“金毛羚牛”。夏季羚牛在高山草甸觅食,可达海拔4000米,冬季则下到低至海拔1000米的谷地森林。它们可以在陡峭的山坡上轻松地跳来跳去,也会用危险的角猛烈地攻击追赶者。由于它们会有规律地去盐渍地舔食盐碱,易被盗猎。

拍摄宝典

羚牛让我百感交集,喜的是拍到了羚牛抬起腿挠痒痒的一刻,悲的是距离太近又来不及更换镜头,以至于严重爆框(见右图)。更悲的一次没有在书中提及,2009年5月,我在四川唐家河保护区,遍地是羚牛粪便,却无缘一面,倒是在山下接应的司机用手机拍了张羚牛幼崽的大头照。更悲剧的是,前一天,另一位司机拍到了绝美的绿尾虹雉,竟然是在刚进山的公路边用手机拍的!所以,有时候有备而来也未必能有收获,更需要的是长时间耐心的等待。

挠痒痒的羚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