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一向被认为是勤劳的民族,一些歌曲啊,电影啊,小说散文啊,都在歌颂中华民族的勤劳勇敢。对于这一点,爸爸是赞同的。其实爸爸觉得自己有时候也很勤劳,不过这么说,要被妈妈嘲笑的,因为爸爸不喜欢拖地板洗衣服,这些都是由妈妈做的。爸爸回忆小时候,爷爷奶奶的劳动,那就真的要用勤劳这个词语来形容了。爸爸觉得,爷爷奶奶以及那些邻居村民,都是最勤劳的浙江人。爸爸小时候,天蒙蒙亮,被楼下的声音吵醒,就知道爷爷奶奶已经摸黑起床,开始一天的劳动了。
不过呢,菜虫还有一个疑惑,这个疑惑也是爸爸以前的疑惑:为什么中国人这么勤劳,可是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人却是因为贫穷而出名的。爸爸曾经跟菜虫讲过,爸爸小时候,从来没有菜虫现在这么优越的物质条件。爸爸小时候没有这么多玩具,没吃过这么多巧克力,也从来没有这么漂亮的衣服。
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为什么同样的勤劳,却有不同的结果呢?
这里有很多原因,首先是劳动生产力的原因。技术进步可以使劳动生产力得到提高。我们假设“中国人”自古以来都是一样的勤劳,那么他的勤劳,在不同的朝代,能换来的收入是多少呢?按照美国著名经济史学家安格斯·麦迪森给出的数据,在公元元年时,一个典型的中国人一年到头辛苦劳作,得到的收入大约等于今天的四百五十美元;到明朝中期时,由于生产能力稍有增长,这笔收入变成了六百美元(可以多换一些菜虫喜欢的玩具了);这之后的三百多年,一直到1820年,中国人的劳作所得也没有多少变化;然后,由于战争的折腾,到1913年时,人均收入降到了五百五十二美元。而现在,由于工业化的深入发展,财富的创造有了迅猛的增长。按汇率计算,中国人均GDP在2006年为两千零四十二美元,已经超过两千美元。
除了现代工业技术之外的重要原因,是全球化的贸易市场体系,现在全球的物资流通已经非常方便,这也使我们的温饱不再有问题,具备这种生产、制造“东西”的能力之后,以“制造东西”、“种植粮食”为核心的传统意义上的“生产”活动已不再是价值创造的主旋律了。菜虫知道,舅舅和大伯公司的产品都是卖到国外去的,这就是全球化的市场体系带来的商机,我们没法想象,如果现在还是三十年前那种和世界交流的模式,舅舅和大伯还能不能成为一个成功的商人。
另外,经济制度的原因也非常重要。关于制度对财富创造的影响,已有许多学者作过论述,中国过去一百五十多年的风风雨雨也足以说明这一道理。就这一点,中国的财富大师王永庆的一席话非常值得我们深思,他说:“一根火柴棒价值不到一毛钱,一栋房子价值数百万;但是一根火柴棒却可以摧毁一栋房子。可见微不足道的潜在破坏力,一旦发作起来,火焰攻坚灭顶的力量,无物能御。”这句话是说,那些不好的社会制度,就是鼓励烧毁这栋房子的始作俑者。
当然,制度对财富的作用不只是负面的,良性的制度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励财富创造。这一点,我们来看看爷爷奶奶的生活遭遇好了。爸爸出生于1973年,那时候,“文革”还没结束,大家都在生产队里干活,打下来的谷子,只能留下每个人的口粮,剩下的都上交给国家。大家早出晚归,做辛苦的农活,但生产积极性都不高。1980年代以后,在农村,一方面包产到户了,这就是当年所说的大包干,大家都意识到,现在劳动所得归自己了,于是生产积极性得到了提高,劳动生产率自然提高了。另一方面,1980年代中期之后,爷爷奶奶所在的镇子,开始工业化了,爷爷成了较早下海做生意的人之一,也赚到了不少的钱,我们现在回老家,看到爸爸小时候住的三层的楼房,就是爷爷那时候赚钱建起来的。
同样是勤劳的爷爷和奶奶,在被政策束缚在土地上的时候,他们勤劳而贫穷,当他们获得了制度释放的自由之后,就成了成功的商人。所以,爸爸要告诉菜虫,勤劳尽管是重要的良好品质,但光凭勤劳,却不一定能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