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小时候
“时间都去哪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生儿养女一辈子,满脑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每每听到这首歌,脑海里一闪而过的,除了自己悄然走过的30多年光阴,还有陪儿子哲哲长大的这10年。
翻看10年来的照片,从咿呀学语、蹒跚学步,到现在与我争论、相互打拳、开我的玩笑、制作熟练的恶作剧,原来的小家伙似乎一夜间就长大了,长成了一个翩翩少年。
童年总是很短暂,岁月如此不待人。
其实,哲哲长大的一天天,也是我以为最幸福的日子:看着小生命一点点长大,听他说出各种好玩的话,陪他安静的阅读,打打闹闹,吃吃喝喝,不经意间我也由一个青涩的小伙变成他眼中靠谱的老爸。
我把最好的华年嵌入哲哲的生命里,收获的是他成长轨迹的见证,陪伴孩子的一天天,我愈发明白,童年是一本书,是最值得研究的宝藏。
许是职业使然,我习惯随身携带一个小本子。从出生到幼儿园,从幼儿园到小学,玩耍的时间里,上下学的路上,晚饭后的闲暇,我和他天南海北地聊天。他说的有趣的话、做的好玩的事,我都随手记下,忙里偷闲将之整理出来。于是,便有了这本《让教育回归美好生活》。
我喜欢这些闪光的成长片段,每每写下或重读这些文字,所谓的天伦之乐,所谓的生活乐趣、生命的价值,都在我的脑海中漫溢开来。
记录哲哲的成长,实际上不只是给自己留一份美丽的回忆,而是从这些细节中不断省思去做一个好爸爸。我发现,儿童的一言一行从来都不是无缘由的,背后是他看待、认识这个世界的眼光。从那些看似幼稚的话语里,我窥见了童心的柔软、童年的奥秘,从其中领悟到了朴素的教育真理。与童心彼此观照的过程中,我开始警惕成人思维里惯有的简单与粗暴,时刻提醒自己,不要以教育的名义去伤害童心。
我希望每位父母能透过一个个的成长片段,认识到陪伴孩子的重要性,体会与孩子交流的那种幸福,看到童心深处的丰富世界;我希望每位父母都能从儿童的话语与行为中,明白儿童心理与思维的特殊性,掌握一些教育常识,做尊重儿童成长规律的教育者;我也希望每位父母能从自我做起,反思、改善自己的行为,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
这是因为,儿童跟成人真的不一样,就像法国作家圣埃克苏佩里笔下的小王子,是极其纯真、善良的所在。他们怀着好奇心来到这个世界,渴望父母的陪伴。我常常以为,儿童固然有着自己的生命旅程,但他们更多的使命,是来拯救我们成人,帮助我们看到被功利、世俗等所遮蔽的一切,重新发现生命的精彩、生活的意义。
我就是从哲哲的成长记录中,渐渐领悟到何为理想的教育、该怎样和孩子交流,以及怎样陪伴孩子成长。虽然这个世界并不存在完美的教育,但这不妨碍我们去追求教育的完美。当我们走近童心,与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得到他们的信任与爱戴,就会看到一个让人感动的世界,也会惊喜于自身的蜕变,收获为人父母的快乐与幸福,乃至重新定义“生活”。
就像英国哲学家伯兰特·罗素在《教育与美好生活》一书中所说的,“如果我们能想方设法使孩子从恐惧、禁律,以及压抑的天性中解放出来,我们就能在他们面前自由、全面且毫无隐瞒地展现一个知识的世界”。
我真心希望,读过此书的父母们合上书,也能拿起笔,记录孩子的成长。一个个成长片段是一个个美好回忆,是给予童年最好的礼物,串起来,就是一段美好的人生。尽管孩子一天天长大,我们一点点变老,但回首记下的文字,时光便如魔法般在眼前倒流,让我们再次回到小时候——那个永远的小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