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称一个人天赋异禀时,通常是因为这个人做出了某些令我们震惊的成就,而且我们相信,这些成就是“正常人”不可能完成的。因为我们无法想象,一个人如果不是天生就具有这方面的特殊才能,怎么可能取得如此非凡的成绩,所以我们认为这种才能是与生俱来的。又因为我们不知道这种天赋是如何形成的,我们便将其归结于基因组合。我们将天赋视为一种机缘,并且确信,无论我们怎样努力、练习,都不可能再创造出像莫扎特、爱因斯坦、亚历山大·冯·洪堡或毕加索创作的那样伟大的作品。我们对此深信不疑。因此,作为家长和教育者,我们很早就开始注意孩子是否具有非同寻常的才能,以便为他们能充分发挥这些才能创造条件。如果不加以深究,这些话似乎都很符合逻辑,但稍作思考,情况就不同了。
首先,我们需要问问自己,在其他文化中,毕加索、爱因斯坦或莫扎特是否也会被他们的同时代人认为是天才?例如在亚马逊印第安人或澳大利亚土著眼里,这些人是否算是天才。同样,在另一个时代中,他们的同胞又是否会如此推崇他们?比如十字军时期的德国人。无疑,在那些地方或者那个时代,被认为是天才的很可能是其他人。某个特定时期、特定文化中的人对天才的评判标准并不适用于各个时代的所有文明。什么是天赋,这完全取决于周围环境中人们普遍的价值观。过去,人们看重的是能耕耘田地,今天则是懂得操作电脑。显然,我们认为独特的天赋和才能并不是绝对通用的。
这个事实对我们关于天赋的整套理论都提出了疑问。如果一个孩子特别能爬树,他是否就不如另一个在小学时便已经能解决数学难题,令成年数学家望尘莫及的孩子有天赋呢?
显然,我们需要对现有的观念进一步思考。我们根据时代的影响构建出了一整套关于什么是特殊天赋的理论,又按照这些见解评价孩子,看他们是否具有天赋。而现在,我们需要提出的问题是,这种观念会对孩子造成怎样的影响?作为这种评判标准的客体,对我们的孩子来说,无论是被判定为有天赋还是没有天赋,其影响都将是负面的:前者会认为他们是当今社会更有价值、更优越的成员,而后者则会认为自己低人一等,感觉受到排挤。这对两者都没有好处。
另外,还有一个有趣的理论性事实也对我们的天赋理论提出了质疑。那就是:虽然进行了大量艰苦的研究,也有充足的财政支持,但分子生物学家至今还没有发现任何可以解释孩子特殊才能的基因组合。
虽然并非心甘情愿,但我们不得不承认,世上并不存在特殊的“莫扎特基因”或“爱因斯坦基因”。同样,在那些根据我们的标准被认为具有特殊天赋的人死后,我们也没有从他们的大脑中发现任何特殊的结构或独特的神经网络。但除了结构特殊的大脑,这些在我们眼中具有特殊才能的人的基因组合还可能控制什么?这是下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现在,大部分资优教育领域的研究者都会尝试通过这样一种解释来解答这个问题,他们认为,是某些目前尚未被发现的基因组合与某种尚未确知的“环境因素”共同作用,产生非同寻常的有利影响,使有些孩子生来就拥有比其他孩子更高的天赋。但这种解释和专家的坦言并没有区别,后者表示,他们无法找到一种合理的观点来解释为什么有些孩子比其他孩子能更好地获得某些特定的能力。鉴于目前我们仍无法解答特殊天赋的来源并对天赋理论存在的问题做出合理的解释,或许我们只能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每个孩子都是天才。有的擅长这个领域,有的擅长那个领域,这是毋庸置疑的。阻碍孩子发挥才能的,是我们成年人。因此,接下来,我们所要做的便是深入观察每个孩子出生时具备哪些奇妙的天赋,而从中我们又能发掘出怎样的潜能,这或许将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