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注意!不许孩子欺负别人
三岁的林林一直跟着爷爷奶奶生活,是家里的“小皇帝”,他说什么就是什么,爷爷奶奶对他百依百顺,这让他越来越肆无忌惮,即使在外面,也一副“我说了算”的架势。
一次,班里的小朋友一起排队滑滑梯,林林滑了一次,觉得不过瘾,还想再玩儿一次,但后面有好多小朋友等着,他一把将排在后面的小华推到一边,又滑了一次。小华看林林又高又壮,也不敢吱声,安静地在后面继续排着队。
没想到林林还没玩儿够,小华刚要上前,林林又挤到了前面。老师看到后,过来问林林:“林林,你为什么不排队呢?”
林林说:“我想玩儿,就得让我先玩儿!”
“你看其他小朋友都在排队,而且小华已经让你多玩儿了一次,不能欺负其他小朋友哦!”老师温和地跟他商量,“去后面排队吧,很快就轮到你了!”听到老师这么说,林林不情愿地跑到了后面。
第二天林林奶奶送他上学,老师告诉林林奶奶他滑滑梯不排队的事情,奶奶不仅没有批评林林,还觉得是老师事儿多,晚上林林放学回来,奶奶还自豪地说:“我孙子真厉害,凡事肯争先,长大了肯定吃不了亏。”
在奶奶的纵容下,林林变得更加肆无忌惮,和其他孩子玩儿的时候,不是推倒这个,就是抢了那个的玩具;在公园玩儿秋千的时候,不管上面有没有人,只要他去了,就会把秋千上的人赶走自己先玩儿。
这样的性格,让林林很快失去了所有的朋友,因为没有小朋友敢和他在一起,这让他变得十分孤独。
不少孩子在年幼的时候,常常会做出一些“欺负”其他人的行为,比如突然打旁边孩子一巴掌,抢其他小朋友的玩具,或破坏游戏规则等。对于这些行为,有些父母不以为然,觉得这是因为孩子小,不懂事,等他长大了自然就不会这样了。
事实上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如果孩子从小就养成欺负他人的坏毛病,长大后习惯成自然,会觉得谁都不怕,自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欺负别人也没什么了不起,甚至还会因此走上犯罪的道路,酿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通常情况下,低龄孩子是不会故意使坏、欺负别人的,很多时候都是因为别人妨碍到他,或者惹他不高兴,这种情况下,父母的引导就变得极为重要。引导正确,孩子从此会懂得如何与人相处;引导失当,孩子则会误入歧途。比如林林奶奶的这种引导,不仅会让孩子失去朋友,变成“孤家寡人”,还有可能毁了孩子的一生。
这样的情况在日本是不会出现的,因为日本父母认为,年纪小的孩子动手打人,完全是无意识的,但只要他有欺负其他小朋友的行为,无论是否故意,都必须加以制止,因为习惯的养成需要一点一滴的潜移默化,只有从小让他牢记这一禁区,他才能拥有良好的品德。
在山本小朋友的家里,几个小朋友一起在玩开汽车游戏。江崎开着“汽车”把智子的“汽车”撞倒了。智子立刻大声对江崎说:“你不可以撞我的车!”江崎没有搭理智子,再一次发动了“袭击”。这时,智子对江崎大喊道:“听见没,你不能撞我的汽车!我真的要生气了!”江崎依然没有说话,他笑着叫山本一起对智子发动攻击。山本开始的时候还犹豫了一下,接着接受了江崎的“邀请”。于是,江崎和山本一起去撞智子的汽车。智子眼见自己心爱的“汽车”被撞翻在地,于是气愤地拉住山本的胳膊,闭着眼睛狠狠地咬了一口。这时正巧赶上智子的妈妈过来了,看见眼前的一幕,她急忙阻止:“智子,马上停止你现在的行为!”
听了妈妈的话,智子马上松开了山本,默默地低下了头。智子妈妈十分气愤地指着山本胳膊上两排整齐的小牙印,训斥智子:“智子,你怎么能咬其他的小朋友呢!”经过短暂的沉默,智子的妈妈接着说,“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智子和山本都悄悄地低下了头,没人敢说一句话。过了一会儿,智子妈妈又指着山本胳膊上的牙印对智子说:“你自己来瞧一瞧,你都把山本的胳膊咬破了。要是山本的妈妈看见多心疼呢!你来想想是不是,如果受伤的是你,你说妈妈是不是很心疼呢?”
智子低下了头,轻声细语地说:“是。”智子妈妈说:“这样想就对了。快对山本说‘对不起’。”智子揉搓着自己的手,一声不吭。妈妈又要求说:“快向山本道歉,说‘对不起’!”智子又停顿了一会儿,才对山本说:“对不起。”山本回答说:“我也有不对的地方,我不该和江崎合伙儿撞翻你的小汽车。”智子妈妈看两个孩子都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很是欣慰。温和地对智子说:“再也不能下口咬人,听见了吗?”智子点点头。“嗯,和山本一块玩吧!”
也许有人会说,看到孩子欺负别人,可以严厉地批评他,让他知道自己错了,如果太过分,还可以打一顿,让孩子长长记性。其实,当孩子激烈地发脾气的时候,和他说过多的道理或不分青红皂白地打骂一通都是没有用的,这样的时刻,日本父母会给孩子一些相对独立的时间和空间,让孩子有时间能够冷静下来思考自己的行为。当他冷静下来之后,父母再向孩子解释清楚,为什么这样做是不对的,帮助孩子找到错误的原因所在,而且给孩子申辩的权利,并在孩子解释之后表明自己的立场。如果引起的原因是其他孩子,日本父母就会引导孩子寻找最佳的解决方案,让他知道打人并不是解决矛盾的好办法。
如果已经造成打人的后果,日本父母一定会带着孩子给被打的孩子道歉,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保证不再打人。
要是一时之间,孩子的这个坏习惯难以改正,日本父母就会利用剥夺其他权利的方式来对孩子进行限制,让孩子慢慢意识到这样做是错误的,不被大家喜欢的,只有不打人,小朋友们才愿意和你一起玩。
在这个过程中,日本父母会时刻关注孩子的每一个微小的进步,并及时给予鼓励。在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孩子就会逐渐意识到打人是错误的,有错就改才能得到父母的喜欢。
慧言慧语
在日本父母眼中,孩子之间的交往,不是出现严重的冲突,他们是不会插手的。日本父母更相信孩子们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问题,更希望孩子能借此得到足够的锻炼。
只有这样,就算没有父母的照顾,孩子也能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问题。当孩子向父母求助,父母也可以给出适当的建议,给他们做参考。
日本父母在出面帮助孩子处理事情的时候,从不会强化孩子的痛苦。如此一来,孩子就不会感觉那么委屈,起争执的两方也不会受到严重影响。
有句话说得好:“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家长。”只要父母坚持科学的教育观念,相信你的小宝贝一定能改掉打人的坏毛病!
2.食物来之不易,灌输孩子惜食的观念
荣泽是神户一所幼儿园的小朋友,今年4岁了。今天下午放学的时候,荣泽的妈妈刚刚走进教室,就看见老师迎面走来。老师向荣泽的妈妈反映,荣泽中午吃饭的时候花费了大概40分钟的时间,还险些耽误上课。老师希望回到家的时候,妈妈能够好好教导一下荣泽,帮助他改掉吃饭不专心,尤其是浪费粮食的坏习惯。
回到家以后,妈妈照例到厨房准备晚餐,荣泽则在自己的小书房写作业。作业写好的时候,妈妈的晚饭也正好上桌。妈妈叫了爸爸和荣泽一起用餐,给荣泽盛好一碗饭让他吃,荣泽一把抢过碗筷,哈哈笑道:“我现在已经是个大孩子了,我能自己吃饭,大口大口吃饭,要是还让爸爸妈妈帮忙,多没面子呀!”说完,荣泽就低着头吃了起来。刚刚吃了几口,他期待已久的动画片开演了,荣泽明显有些坐不住,手和口在吃着饭,但是眼睛和心思却完全没有用在吃饭上面。只见荣泽用筷子夹了一口米饭,张开嘴,还没递到嘴里的时候,米饭就掉在了地上。荣泽这样的吃饭方式大概持续了将近20多分钟。他有些坐不住了,端着碗跪在椅子上,一个不小心碗掉在了地板上。
直到这个时候,荣泽才如大梦初醒,看看自己的前面,呀,桌子上、地板上全都是饭菜,衣服怎么也脏了一大片,就连脸、鼻子也粘着好多饭粒。荣泽的妈妈皱皱眉头说:“吃饭就像一个小漏斗。”荣泽还调皮地摸着自己的下巴说:“妈妈您看我的下巴哪里有漏?你这是在乱讲。”妈妈说:“你知不知道你这样吃要浪费多少粮食?”这时候爸爸过来,说:“你先收拾碗筷吧,让我和荣泽沟通一下吧。”
于是,爸爸把荣泽叫到了跟前,对荣泽说:“你自己看看你的衣服,是不是很脏?你自己看看你身上的这些米粒,这些粮食都是经过很多日夜、辛勤劳动换回来的,怎么能因为你的贪玩就浪费这么多呢。”荣泽低着头说:“我不浪费了,我好好吃饭,我不想让小朋友们看见我满身饭粒的样子。”爸爸又说:“这些粮食是很多人顶着烈日、风雨换回来的,你可以想象有多辛苦。除此之外,妈妈每天早上那么早就要起来为我们准备早饭,也是很辛苦的,如果你没有珍惜是不是觉得很惭愧呢?”听了爸爸的话,荣泽更是觉得不好意思,脸开始一阵阵发烧……
为了更好地帮助荣泽改正浪费粮食的坏毛病,爸爸特地找来了一首中国古诗《悯农》让荣泽学习:“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除了找来这首诗之外,荣泽的爸爸还找来了农民伯伯在炎炎烈日之下劳作的图片,荣泽看完之后哭了起来。他说:“爸爸,我再不浪费粮食了,我还要告诉其他的小朋友,应该珍惜农民伯伯的劳动成果!”
这样的事情,在中国父母看来,似乎有些匪夷所思。毕竟现代社会,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我们的生活水平也呈阶梯状上升,浪费那么一点粮食,有什么关系呢?于是在中国,孩子们浪费粮食也成了一件很普遍的现象,经常可以见到孩子们将没有吃完的馒头随地丢弃,特别是学生食堂,剩饭剩菜多得让人心惊。
当然,并不是所有中国父母都这样做,有些父母也希望自己的孩子“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但面对孩子浪费粮食的行为,他们仍然不停地找借口:“我们也不想让孩子浪费呀,可是他们动不动就浪费,我们能有什么办法?”
事实上,在日本父母看来,孩子的这些不恰当的行为都是可以得到很好的改正的。日本父母深深地意识到,孩子们不能爱惜每一粒粮食,并不是他们不懂“珍惜粮食”这一道理,而是因为还不知道粮食的重要性。
现在,很少有孩子能够参与农业活动,所以不能将粮食的珍贵与辛勤的劳作联系起来。在上面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得出,荣泽的爸爸就是先让荣泽将农民的劳作与收成的珍贵联系起来的,还专门找到了生动的图片,让孩子用更加直观的方式明白,节约粮食的重要性。
即便是那些看起来不听话的孩子,只要父母耐心加以劝导,也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
正是因为日本父母坚持这样的教育,所以,当你和日本人一起吃饭的时候,几乎不会听到“这顿饭难吃死了”之类的话。更令人惊讶的是,没有一个日本人会将餐盘里的粮食剩得一片狼藉。
在日本,孩子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开始对孩子进行饮食方面的观念教育。日本人和中国人一样,都是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对孩子进行教育,要珍惜粮食,珍惜难得的劳动果实。然而,在中国,虽然几乎每一个人都能把那首《悯农》倒背如流,但更多的只是将这种珍惜粮食的教育停留在口头上,而在日本,更多的教育是通过实际行动来进行的。
在日本的家庭教育中,饮食教育占据着很大的比重。这不仅仅是因为日本人更看重营养的搭配和饮食的多样化,更是因为日本由来已久的对粮食的重视程度。在日本学校,几乎所有的配餐都包含了世界上有名的菜肴,这样做的目的,除了让孩子们更多地了解饮食的多元化,还希望能通过菜肴来刺激孩子的食欲,争取不会造成粮食的浪费。
在日本人看来,将食物吃光不仅仅是对别人劳动成果的尊重,更是高素质的最好表现。在日本,吃光盘中的饭菜更是一个不成文的规矩,是每一个日本人都必须遵守的。
其实,父母们要想帮助孩子养成珍惜粮食和劳动成果的好习惯,也是非常简单的。父母可以将平时孩子吃饭的情况,和幼儿园的剩饭剩菜都拍摄下来,对比地播放给孩子看,让孩子知道,一个人掉了几粒米或者多剩下了几口饭,就会积少成多。当孩子看见自己在镜头前将粮食洒出来的情景,再与盛满泔水桶的剩饭剩菜进行对比,相信孩子一定会惊叫:“太多了,真是浪费!”
当父母们让孩子理解了《悯农》这首诗的深刻含义之后,还可以让孩子学习进餐方法的小诗歌,如:“小小手,真灵巧。一手拿勺,一手扶碗。挺起胸膛,轻靠桌子。一口饭,一口菜。不洒不漏,送到嘴边。”还可以搜集一些古今中外的有关粮食的故事给孩子看。这些对孩子爱惜粮食的观念培养都是很有帮助的。
事实上,要培养孩子爱惜粮食的观念的方法是非常多的,荣泽的爸爸采用的联想式的教育方法就是值得学习的一种。在学校的时候,鼓励孩子多参加一些学校组织的爱惜粮食宣传活动,未尝不是一种好途径。
爱惜粮食的好习惯不是在一朝一夕就能够养成的,所以父母们一定要注意,在生活中利用点点滴滴的机会对孩子进行爱惜粮食观念的指导和教育。要相信爱惜粮食的小小种子一定能够在孩子的心田发芽、开花结果的!
慧言慧语
“粮食真的很缺少吗?我们是不是需要节约粮食?”经常有孩子产生这样的疑问。平时,孩子们都生活在幸福、富足的环境之中,并不能体会到粮食的重要性。因此,在生活中,父母一旦发现自己的孩子有浪费粮食现象的时候,一定要出言相劝,也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在网上寻找一些受难地区的生活视频,让孩子切身感受到,我们生活在幸福之中的同时,还有很多的孩子挣扎在饥饿与死亡的边缘。
父母们一定要将这些生动的例子应用到对孩子的教育中,从孩子不爱惜粮食的坏习惯延伸开去,一步步延伸到其他孩子身上,还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节约粮食的好办法,一定不能只进行空洞的说教。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在平时生活中,节约粮食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孩子需要养成的好习惯;这不仅仅是对粮食生产者的尊重,更是培养孩子良好品德的基石。
3.毅力!让孩子从小事中磨炼
日本的父母很看重对孩子毅力的培养。他们认为,孩子具有毅力,就可以在面对困难的时候,勇敢地克服困难,并达到理想的彼岸。
有很多孩子,正是缺乏坚持不懈的毅力,当遇到困难的时候,就开始自己打退堂鼓,不能让自己迅速走出困境。每一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为一个勇敢并且有毅力的孩子,那就应该从小事开始,磨炼孩子的毅力。
故事一:
来自日本的栗山千明是一所大学计算机专业的老师,3年前,他带着自己的夫人和7岁的女儿栗山美加来到了中国,三口之家一直在中国生活着。
平时,栗山老师很注重对女儿美加的培养,美加也很喜欢和爸爸交流、沟通。前几天爸爸专门给美加买了一个滑板车,希望她能在紧张的学校生活之余有轻松的课余生活。
当天晚饭后,只有10岁的美加拿着爸爸刚为她买的滑板车,跟着爸爸的同事张敏一起到离家不远的后山公园玩。美加是个很听话的孩子,张敏也很喜欢美加,美加对张敏很有好感。所以,栗山老师嘱咐美加一句“注意安全,要听阿姨的话”后,就任凭美加跟着张敏蹦蹦跳跳地向公园走去。
大概过了一个多小时,栗山老师接到张敏打来的电话:“栗山老师,美加受伤了,你快过来看一下,我们正在赶往社区医院的路上。”栗山老师急忙赶到了社区医院。刚到社区医院门口,栗山老师就发现在门口围了一群人。栗山老师走过去一看,正是自己的女儿美加,她正在几个阿姨的搀扶下努力向前走着,一边走还一边说:“阿姨,疼,阿姨,疼!”
栗山老师走过去,看见美加的脸上、胳膊上、腿上都受了很重的摩擦伤:“美加,这是怎么了?”美加还是喊着“爸爸,疼、爸爸,疼”。等美加被送到了急救室进行急救,栗山老师这才听张敏复述了当时的情况。
张敏和美加到了后山公园之后,玩得很开心,不一会儿工夫,两个人就走到了山顶,在山顶上停留了很短的时间,她们就开始往下走。在下山的路上,张敏又见到了几个同事,于是几个人一边聊天一边往山下走。当时美加滑着滑板车,要比几个阿姨走得快一些,美加跟张敏打好招呼,说要先走,要到山下去等张敏。但是美加刚走出去没多远,就遇见了一个陡坡,滑板车下滑的速度很快,美加一个不留神,没有踩住刹车,由于受到了强大的惯性,翻到了路边,几个阿姨急忙把美加送到了社区医院,并且给栗山老师打了电话。
栗山老师看着躺在病床上的女儿,女儿幸好只是皮外伤,没有伤及筋骨,但是美加似乎马上就要哭出来了,一直发出痛苦的呻吟。栗山老师自是十分心疼,但是他不像中国父母一样,问长问短,关怀备至,而是说:“现在美加都是五年级的大孩子了,怎么还能一直喊疼呢?你是不是忘了,你刚上幼儿园时候的事情了?”“什么事?爸爸。”
栗山老师捋了捋美加的头发,接着说:“你刚刚上幼儿园的时候,正是3月,那时候天气还很冷呢,幼儿园规定每个小朋友都不允许穿很厚的衣服。刚开始的时候,美加还很不开心,说自己太冷了。但是爸爸妈妈还有老师坚持要美加穿很少的衣服,没几天,美加就感冒了,但是在爸爸妈妈的鼓励下一直坚持上幼儿园,后来,抵抗力也增强了,再也没有感冒对不对?”
“是的,爸爸,老师还夸我,说我是班里面进步最快的一个小朋友呢!”
“那现在,美加能不能坚持住,撑过去呢?”
“嗯!爸爸,我能,我不喊疼,我也不哭,好吗?”
故事二:
由佳是日本一所幼儿园中班的一名小朋友,在由佳进入中班以后,听老师说,美国的小朋友大部分都会下国际象棋,心中十分羡慕,回到家里,由佳认真地和妈妈转述了在学校听老师说的故事。爸爸妈妈见由佳对国际象棋很感兴趣,就在离家不远的地方给由佳找了一个国际象棋老师,每两周上一次课。
刚开始到老师家上课的时候,由佳还是挺喜欢的,在很短的时间里,由佳就认识了象棋并知道了规则。但是,在老师给由佳讲解开局,并开始练习下棋的时候,由佳却忽然对妈妈说,自己现在不喜欢国际象棋了,其他小朋友下棋的时候,由佳就躲到一边,不参与他们的活动。
妈妈当时并没有对由佳进行过多的指责。回到家中,妈妈仔细考虑这件事情,到底是为什么,可能和象棋班里的同学有关系吧,8个孩子中,只有两个小女孩,平时由佳就有些怕生,在练习的时候,一开局男孩们就来势汹汹“吃”这个“吃”那个,难怪会有些害怕!
妈妈想,学不会下象棋是小事,要是让由佳养成这种三分钟热度的坏习惯,以后做什么事情都没有长性,不能坚持下去。于是,妈妈耐下心来问由佳:“由佳,你为什么不喜欢下国际象棋了呢?”
“我怎么也下不好,老是输。”
“哦,没关系的,由佳,你现在是你们班里年龄最小的,那些哥哥姐姐都八九岁了呢!妈妈相信等你到了八九岁的时候肯定会比哥哥姐姐们厉害好多!”
由佳睁大眼,愣了愣,妈妈又接着说:“由佳,妈妈告诉你一个小秘密哦,其实我也不会下国际象棋,我想,你肯定下得比我好吧。你再接着到老师那里和哥哥姐姐们一起练习,以后回到家中教妈妈好不好?”
由佳笑着点点头:“好的,妈妈,我肯定会赢你的!”在妈妈的鼓励之下,由佳的情绪总算稳定了下来,也找回了自信心。后来几节课,她逐渐能和比自己大几岁的孩子一起下国际象棋了,棋艺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在这件事情之前,由佳还有另一个坏习惯。每次由佳看书的时候,经常不能善始善终,总是这个翻两页那个瞧两眼……但是在这件事之后,由佳终于能踏踏实实地读完一本故事书了。
日本的父母很擅长在生活的小事中寻找到恰当的机会,对孩子进行教育,并帮助孩子养成坚持不懈的毅力!
而在中国,父母们却很少考虑这一点。比如孩子要学绘画,父母带着孩子去上兴趣班,一旦孩子因为刚开始的时候接触到的都是比较枯燥的绘画基本知识而产生退缩,继而“罢学”,父母也就跟着不了了之。如果孩子心血来潮,又要学古筝、钢琴、书法,父母也会欣然同意,但过不了几天就会重蹈覆辙。当然,也有一些父母会跟孩子说:“这次你一定要坚持学下去才行。”但当孩子叫苦连天时,就马上心软下来,放任孩子半途而废。试想,孩子对兴趣尚且如此,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又怎能持之以恒呢?
在日本,父母则会抓住生活中的这些小事,不遗余力地培养孩子的毅力。他们认为,孩子做事缺乏毅力,一则是因为外界吸引孩子的东西太多,孩子对同一事物失去了兴趣,二则是孩子还没有学会“延迟满足”。想要培养孩子的毅力,首先就要从这两方面入手。
对于前者,日本父母会考虑如何为同一事物添入新元素,把原本枯燥的事情变得好玩。比如,孩子学绘画,日本父母会和孩子一起画各种他感兴趣的东西,并将其编成故事,以此增加孩子对绘画的兴趣,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
中国的伟大教育家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曾提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不管孩子做什么事,只要父母引导他发现其中的乐趣,孩子就自然而然会持之以恒。这样,孩子的毅力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磨炼了。
而对于后者,更是磨炼孩子毅力的关键所在。只有当孩子学会延迟满足,增强自我控制能力,才会真正地成为有毅力的人。
中国很多父母都对孩子有求必应、百依百顺,这就使孩子头脑中形成了一个思维定势,认为只要自己想要什么,马上就会有什么。这样就很难使孩子养成坚强的毅力。
日本父母深深地认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开始,通过“吃苦”来磨炼孩子的毅力,比如让孩子多参加体育活动,游戏、登山、攀岩、钓鱼等。即便孩子在这过程中遇到困难,父母也不会马上帮忙,而是刻意“延迟”提供帮助,让他适当地独自承受,到万不得已,才对其伸出援助之手。
当然,日本父母也并没有因此而忽略孩子的情绪变化。当孩子因困难或挫折而意志消沉时,他们会在旁给予鼓励,和孩子一起加油,引导孩子鼓起勇气度过难关!
总之,日本父母在培养孩子毅力的过程中,更多的考虑的是如何利用更多的生活小事,对孩子进行引导,让孩子学会坚持,学会持之以恒。
慧言慧语
日本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始终坚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影响孩子。日本父母认为,父母的态度将会直接影响孩子做事的态度。如果一个孩子有一对做事懒散、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父母,他就很难成为一个有毅力的人。
在孩子做事的过程中,父母监督也是非常重要的。在日本,如果孩子说要每天画画半个小时,父母就会不遗余力地对孩子进行监督,如果哪天孩子因为其他事情忘记了,父母就会给孩子提醒,不让孩子因为其他事情耽误练习。这种做法,可以很好地帮助孩子培养毅力。
4.打破花瓶说实话,教育孩子要诚实
有的时候,孩子会向父母撒谎,但不管是善意的撒谎,还是恶意的撒谎,都是不好的行为。如果孩子养成爱撒谎的习惯,会贻误他的一生。
2010年4月8日,日本青少年研究所公布了一项中日韩美四国高中生的调查结果:中国高中生上课时打盹的比例为4.7%,而日本高中生打盹的比例最高,为45%。
假设每个班有50名学生,那么中国的高中课堂上只有2个人在打盹,而日本则有22个人在打盹。从而可以得出一条结论:比起日本高中生,中国学生更加爱学习。就此可以得知,中国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十分积极,而日本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是最消极的。
事实是否真的如此呢?凡是经历过高中时代的人都知道,不管是普通学校、普通班,还是重点学校、重点班,课堂上仅有2个人打盹的情况是十分罕见的。由此可见,4.7%的“打盹率”并不可信。这说明,中国孩子在接受调查的时候说谎了。
事实上,当接听一个电话调查,或者一份调查问卷摆在面前的时候,每个孩子的心里都有一个诚实答案和一个标准答案。具体来说,上课打盹是诚实答案,而认真听讲则是标准答案。在接受调查的时候,中国的学生更加倾向于选择标准答案。所以,45%的日本学生选择的是诚实答案,而4.7%的中国学生选择了诚实答案。那么,日本学生为什么会诚实地回答问题呢?
山本斋藤是一名二年级的学生,他从小性格开朗,活泼好动,经常弄坏家里的东西。一个周末,妈妈带斋藤去小姨家做客。活泼好动的斋藤一不小心把小姨家的一只花瓶打破了,只是当时除斋藤以外,没有其他人在场。
很快小姨发现了碎花瓶,于是问几个孩子:“谁把花瓶打碎了?”
几个孩子都说:“不是我。”斋藤害怕说出实话会遭到小姨的责备,因此他跟其他孩子一起大声回答:“不是我。”
可是,斋藤的表情全部落入了妈妈的眼中,妈妈知道是他打破了花瓶,因为小斋藤十分淘气,在家里也常常发生这样的事情。但即使这样,每一次,斋藤都会主动承认错误,从来不说谎话。
斋藤的妈妈心想:“儿子可能是因为在小姨家做客,害怕遭到责备才不说实话的吧?但不管怎么说,撒谎都是不对的,该怎么处理儿子撒谎这件事呢?”
斋藤的妈妈知道,如果她直接揭穿这件事,并对儿子进行处罚是最简单的解决办法。但她并没有这么做,她希望想出一个办法教育儿子犯错后要主动承认错误,做一个诚实的好孩子。
于是,斋藤的妈妈装出一副相信儿子的样子,在半个月之内一直没有提起这件事情,但她却利用给儿子讲故事的机会,给他讲了许多诚实守信的故事。她之所以这么做,就是希望有一天儿子能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对自己的错误行为感到羞愧。
从打破花瓶那件事情以后,斋藤的妈妈明显地感觉到,儿子不如以前那样活泼了,好像有什么事情在困扰着他。
一天晚上,妈妈又像往常一样,一边摸着斋藤的头,一边给他讲故事。谁知,小斋藤突然放声大哭起来,他说:“妈妈,我没有说实话,骗了小姨。小姨家的那个花瓶是我打破的,可是我当时撒了谎。”
听着儿子羞愧的述说,妈妈抱过儿子,耐心地劝慰他,说:“宝贝,你做得很好,你能够主动向妈妈承认错误,还勇于悔过,妈妈原谅你了。你现在赶紧给你小姨打个电话,向她说明事情的真相,承认错误,你小姨一定会原谅你的。”
于是,在妈妈帮助下,小斋藤给小姨打了一个电话,向小姨承认了自己的错误,承认花瓶是自己打碎的,并恳请小姨的原谅。在电话里,小姨不仅原谅了小斋藤,还称赞小斋藤是一个诚实懂事的好孩子。
得到小姨的原谅以后,小斋藤十分高兴,又像以前那样活泼开朗了。他悄悄地对妈妈说:“还是做一个诚实的人好,心里踏实,也没有心理负担。”
听着儿子的悄悄话,妈妈开心地笑了。
欺骗是一种习惯性行为,一旦孩子养成了撒谎的习惯,那么将来会对同事、上司或者妻子(丈夫)撒谎。试想一下,如果一个国家认为品德是小事,不重视培养诚实的良好品德,那么,整个社会将会变得多么可怕。
日本人正是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诚实教育”几乎贯穿了孩子的一生。在家里,日本父母经常教育孩子“不要撒谎”;在学校里,日本老师教育孩子“要诚实”;在公司里,“以诚实为本”是普遍的经营理念。
孩子撒谎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他撒谎的时候,父母不能够做出正确的处理。在日本,为了防止孩子撒谎,并培养他诚实的美德,日本父母会分辨孩子的谎言。一般而言,孩子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十分爱幻想。其实,孩子的幻想与谎言之间,仅有一步之遥,年龄稍小的孩子就很可能无法将两者区分开来,如何防止他跨出这一步,完全得靠父母的正确引导。日本父母认为,一味反对孩子的想象力,只会扼杀了他天生的能力;一味赞许孩子的想象力,只会养成他撒谎的习惯。因此,日本父母不会阻止孩子发挥他的想象力,而是帮助他分辨什么是幻想、什么是现实。
日本父母懂得以身作则。父母是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的第一位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往往会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如果父母都做不到对人、对事真心诚意,那么孩子又如何能坦诚待人呢?因此,日本父母不会在孩子面前撒谎,即便是善意的谎言,也会避免。
找出孩子说谎的原因,这也是日本父母必做的。当孩子已有足够的能力分辨是非,却依然说谎的时候,日本父母会找出原因。许多时候,孩子之所以说谎是因为害怕受到处罚,正如上述案例中的山本斋藤一样,这时日本父母会给孩子安全感,让他诚实以对。
按理说,孩子做错了事情,就要受罚。可日本父母却反其道而行之,他们不仅不会惩罚犯错误的孩子,反而会奖励承认错误的孩子。当孩子不小心打碎了花瓶后,敢于将事情和盘托出,不但不会遭到责备,还会因为诚实而受到表扬。但如果孩子撒谎,甚至嫁祸给别人的时候,就会受到重罚,有的时候,日本父母会强行要求孩子把压岁钱或者零用钱作为赔偿。在孩子说谎的问题上,日本父母赏罚分明,从而让孩子从小就在心中树立起“以诚实为本”的信念。
总之,面对孩子的谎言,父母一定要认真地研究,并作出分析,找到孩子撒谎的原因,对症下药。只有这样,父母才能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和教育。
慧言慧语
许多父母认为,孩子小小的谎言不会造成什么危害,甚至还很可爱。其实不然,孩子一旦养成了说谎的习惯,那么长大后,谎言就会变为罪恶的根源,而且,孩子这时再想去改变这种习惯,将会难上加难。
谎言说再多遍,也不会变成真理。即便是无害的谎言,也是少说为妙。因此,就算孩子打破花瓶也要让孩子说实话,教育他要诚实。
5.信守承诺,诚信品格不可抛
明明和乐乐约好周六早上七点在学校见面,一起去看科技展。然而不巧的是,周五晚上就变天了,周六一早,风特别大,还下起了零星小雪。明明六点就起床了,嚷嚷着让妈妈快准备早饭,要出门找乐乐。
手忙脚乱地吃过早饭,冒着风雨来到学校的明明并没有看到乐乐。他在学校门口的公话万给乐乐打电话,却是乐乐妈妈接的,她不停地向明明道歉,说乐乐因为感冒去不了,忘了跟明明说。明明十分失落,只好自己去了科技馆。
其实事实并非如此,乐乐根本没有感冒,而是看到外面刮风下雨,不想出门,赖在床上不肯起。乐乐的妈妈并没有勉强孩子起来赴约,而是帮他撒了谎。她并没有想到,这一个谎言,会为孩子的将来带来多么大的影响。
在很多中国父母的眼中,孩子种种不诚信的表现并不重要,在他们看来,这些都是因为孩子小,长大了自然就会好的。这些被父母忽视的表现导致了孩子从小养成不诚信的坏习惯,长大后说话不算数,随意许诺不遵守,甚至背信弃义,做出不道德的事情。
这是个十分严重的品德问题,对孩子来说,从小养成信守承诺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孩子长大后的种种不诚信行为,其实都是因为儿时父母的疏忽引导造成的。在日本,父母们都非常重视孩子诚信这一品格的培养。
佐藤美代子是个全职家庭主妇,丈夫是一个中国人,他们结婚前几年一直生活在中国,直到女儿丫丫出生,加上丈夫工作的原因,全家人才搬到了日本,并为丫丫就近选择了一家幼儿园。
在日本,幼儿园的老师几乎不会给孩子们布置家庭作业,但有时候会有一些动手的小功课,比如手工或画一幅天马行空的绘画作品,养一些小植物等等。
刚转到日本幼儿园的时候,丫丫对老师布置的小功课总是充满了兴趣,每次都是一回到家里就着手准备当天的手工了。但过了一段时间,丫丫的新鲜劲儿过去了,不仅对老师留的功课不感兴趣,甚至不想去完成了,这让爸爸妈妈有点儿着急。
这个周末,老师给丫丫留的作业是到花园里观察蜜蜂们是如何采集花粉的。
周六的天气十分晴朗,花园里的确有很多蜜蜂在“嗡嗡”地飞舞、忙碌。美代子和丈夫都知道,傍晚蜜蜂就会飞回自己的“家”里,那时候就没办法进行观察了。所以他们一直催促丫丫抓紧时间进行观察,再利用剩下的时间写观察日记。
但丫丫一直在找理由推脱,一直到了太阳落山丫丫依旧没到花园里进行观察。这让美代子非常生气,她对丫丫说:“你不是说一会儿要去观察吗?为什么说话不算数呢?”
听了美代子的话,丫丫沉默不语,美代子平静了一下,对丫丫说:“有诚信,是我们生活最基本的法则,若是你一直说话不算数,妈妈也学你,变得说话不算数,该怎么办呢?”
丫丫的脸上逐渐露出了一丝惭愧之色,美代子接着说:“如果妈妈也不能信守承诺,你会有什么感受?答应给你买的童话书不给你买,你愿意吗?答应给你做的小米粥,没有做出来,你生气吗?还有,我还答应给你挪柜子,要是我都不帮你做,你高兴吗?”
听到妈妈这样说,丫丫若有所思起来。趁着丫丫反思,美代子连忙问丫丫:“明天还有一天观察的机会,你愿意把握吗?还是就此做个不守信的人,以后大家都不相信你呢?”
丫丫连忙答应妈妈,第二天一定一大早就起床去公园,认真观察蜜蜂们的工作,并承诺不让妈妈操心。听了丫丫的话,妈妈放下心来。
第二天,天气依然很好,丫丫起床后果然没用妈妈催促,穿上衣服,背着小书包就下了楼。妈妈跟在后面,看丫丫蹦蹦跳跳地来到公园,一边自言自语,一边拿笔记录蜜蜂采集花粉的过程。
很快到了中午,丫丫观察完了蜜蜂的工作,头上有了细细密密的一层汗,妈妈走上来帮她擦了擦额头上的汗,递给她一杯水。丫丫开心地说:“妈妈。原来蜜蜂是这样采集花粉的呀,它们好勤劳、好可爱!我也要学习它们!”
看到丫丫不仅写好了观察日记,而且从蜜蜂身上学到了优点,妈妈欣慰地笑了。看来昨天的诚信教育没有白费。
日本父母很看重对孩子的承诺,他们从不会因为孩子的年龄小而失信于孩子,更不会任由孩子养成言而无信的坏毛病。他们坚信,要想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有诚信的人,首先要自己遵守承诺,其次必须从小事开始,以身作则,并时刻监督孩子。
在日本父母看来,诚实信用是一种可贵的品质,信守承诺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这一品质不仅能让孩子去除虚伪、浮躁的情绪,踏实做人,还能让孩子成为一个值得信任的人,并为孩子赢得好的未来。因此在孩子小的时候,日本父母就很重视对孩子进行关于自然、社会及生活态度的引导,让孩子明白什么是对和错,进而严格要求自己,培养正确的品德教养。
事实上,我国在很早之前就已经懂得诚信是一种十分可贵的品质,比如曾子杀猪的故事。虽然曾子的妻子原本只是戏言,为了哄骗孩子才说要杀猪,但曾子为了让孩子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毅然决然地把猪杀了。
我们的社会,是一个团结、统一的共同体,父母们要从小培养孩子诚实守信用的好品质,将诚实守信用作为最基础的品质来培养,帮助孩子建立是非观念和对世界的基本认识。这样才能帮助孩子发扬真诚的品质,塑造健康而完善的人格。
慧言慧语
“要做事先做人”。只有学会做人才能更好地做事。在这里,我们所说的“做人”,是指做人的基本素质:心地善良、真诚待人、真诚对世界。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曾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里说的真,指的就是真诚,这也是诚信的基础;“真”体现出的是善良,是诚信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要求孩子们在平时的生活中,能够严格要求自己,做任何事情都要以事实为依据。父母们更是要在孩子们的心里播种真诚,孩子有好的品质、性格,就能有好的收获,这也是孩子们要获得成功的必要保证。
6.养养小宠物,培养孩子责任心
久美是幼儿园中班的小朋友,在她还没有出生的时候,爸爸妈妈就一起来到了中国工作,不久久美就出生了,他们一家也一直居住在中国。
这天,久美放学之后和妈妈一起到菜场买菜,回家的时候经过宠物市场,非要进去看看不可。到了里面,久美一直东瞧瞧西看看,最后在一个摊位上发现了一只长得很像小老虎的猫咪,她站在那只小猫咪面前一直不走。
妈妈问久美:“久美是不是很喜欢这只小猫咪?”
“是呀,妈妈。”久美用满含期待的眼光看着妈妈。
“但是久美你知道吗?你要是养了这只小猫咪,就意味着你要对她承担责任了!”妈妈看着久美,认真地说。
“责任?”
“对呀,因为你要是把她领回家,你就是猫咪的主人了,如果它不开心了,你要哄它开心,它生病的话,你还要照顾它。而且,你还要给它洗澡,最重要的是陪它玩耍,不让它感觉到孤独!”
“妈妈,我会对她负责任的!咱们把这只小猫领回家吧!我喜欢它,我会好好照顾它的!”久美几乎是在用哀求的口吻和妈妈说话。妈妈看着久美那样的眼神,就帮久美买下了那只猫咪,并且对久美说,“一定记住你说的话,你要对它负责!”
“知道了,妈妈!”
买了这只小猫咪之后,久美和妈妈又在附近的宠物商店买来了一些猫咪平时的生活用品,比如猫砂、猫爬架,还给它买了一个很温馨的小窝。
回到家中,久美一边安顿新来的小家伙一边说:“妈妈,你看这只小猫还没有名字呢,你说我们叫它什么好呢?”
妈妈若有所思,“今天是周一,还是1号,不如我们就叫它一一吧!”
“哇!一一!好棒的名字,妈妈真厉害!”
“那么,现在,妈妈就来教你平时怎么帮一一打扫卫生,好不好?”
“好的,妈妈!”
“这个是猫砂,每两天更换一次,一一平时上厕所都是在这里哦!这一桶是一一的沐浴液,洗澡的时候要将这个放在一一的澡盆里,帮它洗干净毛。还有这两个小塞子,在给一一洗澡的时候,放在她的耳朵里,不要弄湿一一的耳朵,会损伤听力的,明白了吗?”
“哇!这么多注意事项哦,妈妈!”久美的样子有点为难。
“对呀!不要忘了,在宠物商店妈妈对你说过的话,既然你把它买回来了,你就要对它承担责任哦!”
“那妈妈,现在我们开始给一一洗个澡吧!”
久美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喂养属于自己的小动物,多少有些兴奋和忙乱呢!
在以后的日子里,久美每天都按时给一一倒好猫粮和清水,也能坚持给一一更换猫砂,偶尔有几次,久美因为看动画片忘记给一一放吃的东西,一一就会站在久美脚下喵喵叫,蹭蹭她的裤脚。这时候,久美就会显得十分愧疚,轻轻地拍打着一一的头说:“啊,真不好意思,忘记了要给你开饭,咱们走吧!”
有一次,住在久美家对面的阿姨和妈妈说话,一不留神,她家的狗就冲进了久美家的客厅,和一一撞了个正着。一一看见对方是一条大狗,吓得浑身的毛都竖起来了,竟然跑到了沙发底下再也不敢出来了。还是久美一直安慰一一,才在几个小时之后,将一一抱了出来。
久美的表现让妈妈十分满意,久美果然是按照答应妈妈的话那样去做的。
自从一一到来以后,久美身上渐渐地发生了很多变化:以前久美扫地扫得丢三落四,现在根本不用妈妈提醒就可以做得很好;以前久美玩完玩具扔得遍地都是,现在却会自己收拾、整理好;以前做错了事,久美的第一反应就是找各种理由推卸责任,现在却会主动承认错误,自我检讨……
这让很多了解久美的人十分诧异,久美的妈妈则笑着说,这些都是一一的功劳,是一一让久美有了责任感!
很多父母肯定都有久美妈妈这样的经历,孩子在路边或者别人家里看到可爱的小宠物,就会说也想养一只。但是看着孩子那迫切的表情,父母们是如何决定的呢?据调查,在中国,70%的家庭一旦有了孩子就不会再养宠物,因为他们认为宠物会危害孩子的健康。
而日本,几乎每家都会养宠物,对于他们来说,宠物既是孩子的玩伴,又是孩子的“老师”,会“教”会孩子何为责任感。当然,他们更多的是按照孩子的喜好而非父母的喜好来选择宠物。
当孩子提出想要养某个宠物的时候,日本父母就会带着孩子去宠物商店,并根据孩子的喜好和年龄挑选宠物。比如,1~2岁的孩子,还完全不懂事,不知道如何跟猫狗等相处,很容易被咬伤,且此时他们的免疫力较低,容易被传染疾病,所以父母会给他们选择小金鱼、乌龟、螃蟹、蝌蚪、蝈蝈等适合观察的宠物;3~4岁的孩子,选择兔子、松鼠等乖巧的小型宠物;5岁以上的孩子,就可以饲养猫、狗等大宠物了!
在正式养宠物之前,日本父母会先让孩子明白,养宠物是个长时间的工作,不像玩玩具,玩够了可以随意丢弃,一旦开始养了,就要把它当成家里的一员、自己的朋友,永远照顾它、呵护它!
一开始,父母可能会帮忙分担一部分工作,但随着孩子的渐渐长大和对工作逐步熟练,父母就会逐渐把工作完全交付给孩子,比如喂食、清理、洗澡等,让他除了把宠物作为自己的玩伴以外,同时肩负起宠物“监护人”的职责,从而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事实上,除了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养宠物还能给孩子“挫折教育”,因为孩子可能随时都要面对宠物的死亡,这对孩子的成长也是很有好处的,会让他更加尊重生命,更加对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负责!
慧言慧语
日本父母一致认为,责任感是上天给予孩子的特殊营养,责任感能够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和成才。在平时生活中,日本父母很看重对孩子责任感的培养,他们会拿出时间和耐心,积极地预防自己的孩子“营养不良”。
日本父母在培养孩子责任感的时候,会更多地给予孩子一些承担责任的机会,会让孩子通过亲身经历来体会,究竟什么才是责任感,责任感对于我们到底有多么重要。喂养一只小宠物就是一次不错的锻炼方式。
日本的父母通常是非常严厉的,他们允许孩子犯错误,却不能容许孩子没有责任感。当孩子犯下错误之后,父母不会允许孩子为自己的过失寻找理由和逃避责任,而是积极地鼓励孩子,让他们有足够的勇气为自己犯下的错误承担责任。当然,这里所说的承担责任,是建立在孩子力所能及的前提之下的。日本父母总是会给自己的孩子一个意识——自己应该肩负起属于自己的责任。
7.常带孩子坐公交,让孩子学会让座
惠子是一个可爱的日本小女孩,今年6岁,马上就要成为一名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了。为庆祝女儿即将升入小学,惠子的爸爸妈妈决定带她到中国旅行。惠子有一位小姨嫁给了一名中国人,之后,小姨就一直生活在中国。在惠子还没放假的时候,小姨就给她打电话,希望她能在暑假的时候来中国玩儿。
惠子的小姨住在安徽合肥。当时,合肥正在启动“与志愿者同行,向世界说你好”的文明礼仪推广行动之“公交让座”活动。参加该次活动的志愿者们走上合肥街头,发放公交让座爱心卡,以鼓励文明行为。初次来到合肥的惠子,就得到了一张爱心卡。
那天,惠子和小姨去明珠广场玩,她们在公交站牌处等226路公交车。等了将近5分钟的时候,车终于来了,可是,当她们上去以后才发现,车上早已没座位了,她们只能站着了。
经过下一站的时候,车上上来许多人。由于天气十分闷热,再加上车上人群的拥挤,惠子有些晕车。公交车飞快地向前行驶着,突然绿灯变成了红灯,公交车赶快刹车,由于停得太过突然了,车上的人都晃了一下。惠子一下子摔倒了。
这个时候,后排的一位老爷爷站起来了,亲切地说:“小女孩,你坐吧!我下一站就下车了。”
看着老爷爷眼睛里透露出来的一丝丝温暖,惠子笑了笑,可由于语言不通,她不知道老爷爷说的是什么。小姨告诉她:“爷爷马上就要下车,要把座让给你,快谢谢爷爷。”
惠子向老爷爷鞠了个躬,谢了谢爷爷,然后才坐下。惠子刚要坐下,公交车进站了,上来了一位满头白发的老奶奶,这时惠子马上站起来,主动将自己的座位让给了老奶奶。看到这里,小姨摸了摸惠子的头,用日语说道:“惠子,你为什么要把座位让给老奶奶啊?”
“老爷爷把座位让给我了,他觉得我需要那个座位。而老奶奶已经老了,我觉得她比我更需要那个座位。”听着惠子稚嫩的声音说出这样的话,小姨笑了。之后,随车的志愿者送给了惠子一张让座爱心卡,惠子别提多开心了。
回到家以后,小姨将在公交车上发生的事情告诉了姐姐和姐夫,惠子的爸爸妈妈听说了以后,心里头暗自竖起大拇指。他们没想到,一次坐公交的经历,竟会使女儿学到这么多。
回到日本以后,只要有机会,惠子的妈妈都会带着惠子坐公交。通过坐公交,惠子学到了许多东西,如,看到老人、小孩子、孕妇、残疾人要让座,看到别人快摔倒时帮忙挽扶一下,看到别人提重东西帮忙提一下等。
爸爸妈妈曾经告诉她:“每个人都有老的那一天,每个人都有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年轻的时候,在公交车上看到老弱病残,主动让出自己的座位,何乐而不为呢?”现在,每当惠子在公交上看到需要帮助的老弱病残孕,总是会主动让出自己的座位。
不仅如此,惠子把自己在公交车上学到的东西应用到了生活和学习当中。每当同学或者朋友需要帮助的时候,惠子总是会毫不吝啬地伸出自己的双手。现在的惠子别提多得意了,正是因为她的助人为乐,使她交到了许多朋友。
通过坐公交车的亲身经历,惠子懂得了更多与人相处之道。一幕幕温馨的让座镜头,使惠子感触颇深。她发现,人与人之间的相处竟可以如此美好。随后,她还将在公交上学到的东西应用到了生活当中,从而交到了许多朋友。更重要的是,惠子的父母利用坐公交的经历,培养了她优良的思想品德。
公交车是人们出行用的较多的交通工具。按理来说,公交车的座位是谁先上谁先坐。但是,如果后来者是老弱病残,在车上已经没有空座的情况下,公交车在刚刚启动或者行驶的过程中,由于惯性作用,他们就极有可能会发生倾斜,从而使人身安全受到威胁。因此,公交车上给需要帮助的人让座,实际上是做了一件好事。
日本父母经常带孩子坐公交车,让他看到公交车上一幕幕温馨的镜头,用真人实事来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孩子主动给别人让座,从侧面也可以反映出孩子的品格如何。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让座看似是一个很小的事情,但是在一让一坐之间,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温暖了被让座者的心。许多时候,如果孩子能够有一颗乐于助人的心,时时刻刻都能发自内心地帮助别人,主动让座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那么,当孩子心累的时候,别人也会变得温暖起来。
慧言慧语
公交车就像一个流动的大家庭,司机、售票员以及每一位乘客都是大家庭的一员。如果这个家庭充满尊重,充满关爱,那么它就会变得和睦、温馨。
在公交车上主动让座表面看起来是一件小事,但它却是人类的一种美德,是做人的基本品德,更是一种高尚的精神。以前别人为孩子让座,现在让孩子学会让座给别人,其实是社会公德的延续。因此,父母不妨经常带孩子坐坐公交车,通过给别人让座,培养他优良的思想品德。